摘要:面对保级区毫无斗志的球员状态,前国脚杜震宇在近期的一次直播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问题核心:中国球员缺乏职业自律,尤其是生活管理的混乱,正在直接摧毁他们的竞技状态。
中超联赛进入最后五轮的关键阶段,保级大战的紧张氛围笼罩着几支排名垫底的球队。目前,青岛海牛、梅州客家和长春亚泰同积17分,深陷降级区。
面对保级区毫无斗志的球员状态,前国脚杜震宇在近期的一次直播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问题核心:中国球员缺乏职业自律,尤其是生活管理的混乱,正在直接摧毁他们的竞技状态。
杜震宇的发言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他提到,有些球员在保级压力下依然嘻嘻哈哈、外出喝酒,但相比之下,喝酒甚至算不上最严重的问题。真正致命的是“没日没夜地熬夜,和女朋友消耗精力”。
这种生活方式的混乱导致球员训练时精神涣散、体能下滑,到了赛场自然难以发挥实力。
为什么中国球员需要被“特殊管理”?杜震宇对比了中外教练的差异。
外教通常只关注训练和战术,认为球员下班后应自己负责生活;但中方教练深知国内球员的职业素养不足,不得不在关键时期介入他们的作息甚至社交安排。更讽刺的是,外援往往能享受更多自由,因为他们普遍具备更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这种“对内严、对外松”的双重标准,恰恰暴露了中国球员职业化程度的低下。
这种不自律的顽疾并非新鲜事。日本教练冈田武史在执教浙江队时,曾收到俱乐部老板的“建议”——“中国球员必须打骂才能听话”。尽管冈田武史拒绝采用这种粗暴方式,但这一细节反映出,中国球员需要靠外部强制力才能遵守基本纪律的现象,早已是圈内公开的秘密。
而熬夜的危害远大于饮酒,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其他教练的佐证。上海申花主帅斯卢茨基曾公开表示,年轻球员通宵打游戏比喝酒更可怕:“整夜坐在屏幕前,第二天训练时必然无精打采。”
有球员甚至认为,偶尔喝酒到凌晨两三点,至少还能保证一定睡眠时间,但若是熬夜打游戏或沉迷感情生活,可能直接通宵不睡,对身体的消耗更为持久。
更别说,跟女朋友一起,没日没夜的熬了......
事实上,部分球员在赛会制期间曾以喝酒作为发泄途径,但并未明显影响赛场表现。例如,有球员在比赛前夜聚餐饮酒,次日仍能正常发挥。
究其原因,酒精可以通过代谢和出汗缓解,而长期睡眠不足导致的精力透支却是累积性的。职业运动员的身体如同精密仪器,规律作息远比短期放纵更重要。
然而,中国足球的问题远不止于球员自律。
重庆两江竞技球员曾因被欠薪16个月而公开维权,有的球员不得不靠送外卖、开滴滴维持生计。尽管他们在极端困难下完成保级,但欠薪问题始终未解。一名球员坦言:“大家靠对球队的感情坚持,但房贷、孩子的学费不能靠感情支付。”当基本生存需求无法保障时,职业精神的讨论似乎成了奢侈。
杜震宇的爆料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是因为它戳中了中国足球长期积弱的痛点:缺乏对职业的敬畏心。对比国际足坛,C罗37岁仍能保持巅峰状态,靠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严格自律;日本球员的“跑不死”精神,源于整体职业环境的熏陶。而中国部分球员仅将足球视为“谋生手段”,而非值得全力以赴的事业。
要打破这一僵局,仅靠球员自我觉醒远远不够。俱乐部需要建立更精细的管理制度,将生活纪律与合同条款绑定;青训体系则应从小灌输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毕竟,中国足球的崛起不能只靠口号和资金投入,唯有从细节上重塑职业环境,才能让球员真正理解“自律”二字的分量。
来源:白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