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大眼机器人”火了!能记顾客喜好,为何老商家却望而却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20:53 1

摘要:凑过去扫码,它就能播报店铺位置,还会用柔和的语调提醒“前方50米有台阶,请注意安全”。

周末逛商圈时,不少人会被角落那个圆脑袋、亮闪闪大眼睛的家伙吸引:

凑过去扫码,它就能播报店铺位置,还会用柔和的语调提醒“前方50米有台阶,请注意安全”。

这种被称作“大眼机器人”的设备,正从商场、奶茶店走进社区、校园,不只是单纯的“颜值摆件”,更是解决了不少生活里的小麻烦。

从年轻人愿意为它拍照发社交平台,到老人能轻松用它咨询信息,这种带着“萌系外表”的机器人,正在慢慢改变日常服务的模样。

大眼为何成爆款

大眼机器人能快速走红,首先靠的是“第一眼好感”。

圆滚滚的机身搭配超大尺寸的显示屏眼睛,灯光会随交互变化:咨询时眼睛变蓝,等待时慢慢闪烁,遇到问题时微微变暗,比传统方方正正的机器人更有“亲近感”。

某连锁奶茶品牌2023年引入大眼点单机器人后,公开数据显示门店社交平台打卡量提升30%,不少顾客坦言“看到大眼睛就想多停留一会儿,顺便点杯奶茶”。

除了颜值,“零门槛交互”也是关键。

传统服务机器人常需要按按钮、选菜单,对老人或小孩不够友好。

而大眼机器人支持语音和手势操控,挥手就能唤醒,说“找咖啡店”就会立刻响应,甚至能识别简单的方言。

2024年某社区超市引入后,有老人反馈“不用戴老花镜找按钮,跟它说话就行,比问人还方便”。

这种“看得懂、聊得来”的设计,让它突破了年龄层限制。

还有“社交属性”的加持。

不少人会主动和大眼机器人互动、拍照,无形中帮商家做了传播。

某商场2024年春节期间投放的大眼导览机器人,相关话题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500万,有用户留言“为了和机器人合照,特意绕路来这家商场”。

这种“自带流量”的特质,让商家愿意投入,形成了“颜值吸引流量→流量带动使用→使用提升口碑”的循环。

场景里的真用处

在商场里,大眼机器人不只是“活地图”。

北京某购物中心2024年引入的型号,能记住50多家店铺的位置,还能实时更新优惠信息:

比如用户说“想找打折的服装店”,它会优先推荐正在做活动的门店,还能生成带导航的二维码,扫码就能跟着走。

商场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机器人投入使用后,人工咨询台的压力减少30%,游客找到目标店铺的时间平均缩短4分钟。

餐饮场景里,它成了“分流小帮手”。

上海某日式料理店高峰时段常排队,2024年引入大眼点单机器人后,顾客可在等待时提前点单,机器人会同步把订单传到后厨,入座后不久就能上菜。

有店员提到,之前遇到顾客催单,现在机器人会主动告知“还有15分钟上菜”,投诉量减少不少。

更有意思的是,机器人还能记住老顾客的喜好,比如某位常来的顾客爱加芥末,下次点单时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加双倍芥末”。

校园里的大眼机器人,成了“移动服务站”。

某高校2023年在图书馆投放的型号,能帮学生找书籍区域——比如说“找《人工智能导论》”,它会带领到对应书架,还能提醒“这本书的借阅期限是30天”。

此外,它还能播报校园活动,比如“本周六有就业讲座,在大礼堂举办”,不少学生反馈“不用特意看通知,遇到机器人就能知道近期活动”。

颜值之外的痛点

续航不足是最常见的问题。

某商场工作人员透露,旗下的大眼机器人每天要充电两次,每次充电需要2小时。

遇到周末客流大时,偶尔会出现“半路没电”的情况,只能人工推去充电,导致部分游客跟着机器人走了一半被迫中断。

2024年某机器人厂商发布的用户调研显示,续航问题占投诉总量的45%,是用户最不满意的点之一。

复杂环境下的识别能力有待提升。

在光线较暗的地下商场,或人群密集的区域,大眼机器人的摄像头容易“认错路”。

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分享经历:“跟着机器人找电影院,结果它走到拐角处卡住,反复说‘前方路线不明’,最后还是问了保安才找到。”

此外,遇到突发状况比如地面有水渍,机器人暂时无法主动提醒,仍需要人工补充提示。

成本压力让小商家望而却步。

一台基础款大眼机器人售价通常在3-5万元,后续每年还有维护费用,对小型便利店、社区小店来说,投入成本不低。

某社区便利店老板接受本地媒体采访时说:“想过引入机器人吸引顾客,但算下来要两年才能回本,暂时还是先观望。”

这也导致目前大眼机器人更多集中在大型商场、连锁品牌,小型商家的覆盖率还很低。

未来能怎么玩

更智能的“情绪互动”是方向之一。

2024年某医疗科技公司发布的新款大眼导诊机器人,能通过摄像头识别顾客的面部表情,比如看到顾客皱眉、捂肚子,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附近有药店”。

在医院试点时,有患者反馈“本来没好意思问,机器人主动搭话,感觉很贴心”。

未来这类机器人或能更精准识别情绪,比如在奶茶店遇到焦虑的顾客,推荐“舒缓心情的薄荷茶”。

多场景联动会更紧密。

某物业2025年初在小区试点的大眼机器人,整合了快递代收、取药提醒功能:

居民可让快递员把包裹放在机器人的储物格,机器人会发送取件通知;对需要按时吃药的老人,它会定时提醒“该吃降压药了”,还能联系家属确认是否服药。

试点小区的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机器人让生活更方便”。

个性化定制会更灵活。

某机器人品牌2024年底推出“外观定制服务”,商家可根据自身风格调整机器人的“眼睛特效”:咖啡店可选暖黄色渐变眼睛,电竞馆可选闪烁的彩色眼睛,儿童乐园则能加上卡通贴纸。

此外,还能定制专属语音,比如奶茶店可让机器人用“可爱的卡通音”,而银行则用“沉稳的专业音”。

品牌数据显示,定制服务推出后,合作商家数量增长40%,不少商家希望通过定制化提升辨识度。

大眼机器人的走红,不是偶然:它用“萌系外观”打破了人们对机器人的刻板印象,用“实用功能”扎根在具体场景里。

但要走得更远,还需要解决续航、识别、成本等实际问题,让“颜值”和“实力”更均衡。

未来,当它能在更多小商家落地,能在复杂环境下更灵活应对,或许会成为像智能音箱一样普及的日常设备,真正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头条深一度#

资料来源

2.澎湃新闻:《商场“大眼机器人”能导览还能推优惠,人工咨询压力减三成》(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874365)

3.某高校官网:《图书馆引入智能机器人,助力学生高效找书》(https://www.scu.edu.cn/news/2023/1025/c1024a123456/page.htm)

4.机器人厂商官网:《2024年用户满意度报告》

(https://www.ubtech.com/cn/news/20240618/10001.html)

5.本地媒体:《社区试点“多功能大眼机器人”,居民:取件吃药都能提醒》(https://www.shenzhennews.com.cn/content/2025-01/10/c1282459.html)

来源:步凡寻光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