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陇南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专题会议精神,以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为载体,以减压彩礼金额、减轻结婚负担作为综合治理成效的衡量标准,实事求是、靶向施策、分类治理、分步推进,推动移风易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有效化解群众“甜蜜负担”,让
提到结婚,彩礼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受传统观念束缚,“高额彩礼”长期困扰农村家庭、扭曲婚姻观念、阻碍乡村振兴,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
近年来,陇南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专题会议精神,以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为载体,以减压彩礼金额、减轻结婚负担作为综合治理成效的衡量标准,实事求是、靶向施策、分类治理、分步推进,推动移风易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有效化解群众“甜蜜负担”,让普通家庭不再“闻”婚色变。
成风化俗,新风蔚然。如今,“零彩礼”“低彩礼”的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乡风乡貌悄然改变:公示栏上的“红黑榜”变成“幸福榜”;过去比拼车队规模的村口,如今展示着简约婚礼的合影;曾经为彩礼争执的乡亲,现在互帮互助和谐友爱……婚事简办、文明婚俗正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
高位推动,构建综合治理新格局
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高额彩礼的综合治理等突出问题,事关推进移风易俗,事关乡村振兴,事关社会风气和群众切身利益。
陇南深以为意,长期坚持将高额彩礼治理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持续开展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工作,力争啃下这块婚嫁陋习“硬骨头”。
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全省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并研究落实方案,印发《全市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治理工作推进计划》,明确8方面任务和45条细化举措,确定63个重点整治乡镇和315个重点整治村。并建立起“市级包县、县级包镇、镇级包村”三级责任清单实施精准治理,市级领导带头包抓县区,县委常委包抓重点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抓重点村,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陇南坚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通过抓宣传引导、民事协商、科学测算、层层把关、标准落地“五步走”,让彩礼标准从政府倡导变为群众共识。
市级层面通过政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治理目标,明确“限高减负、倡导新风”的方向;组建驻村干部+乡贤能人+青年志愿者的宣讲团,将政策翻译成“土话”“方言”走村入户。
乡村层面,乡镇创新推出微电影、三句半、春倌说新风等形式进行引导宣传。并以“民事直说”为抓手,以科学测算为依据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彩礼合理区间。通过县级新媒体平台、“百村巡回宣讲”、村级广播、微信群等渠道,让标准覆盖所有村庄;将标准纳入村规民约,优化红白理事会职能;建立党员干部婚嫁事项报备制度,对违规行为依规依纪处理。
据统计,全市累计开展各类移风易俗活动17.1万场次,3297个村(社区)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武都区等6县区结合居民收入和群众意愿,将上限定为6万元;礼县等3县则综合产业基础和传统习俗,将上限定为8万元,各县区彩礼较之前下降30%-40%。
创新载体,全面引领婚俗新风尚
今年3月,徽县城关镇先农街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婚礼,婚礼现场没有精美布景,也没有豪华酒席,只有亲朋好友的暖意相聚和对新人的真诚祝福。
(乡镇礼宴中心)
“比起彩礼高低,我更看重女儿和女婿的婚姻幸福。”城关镇的杨女士在为儿子筹办婚礼时,选择积极响应社区移风易俗的号召,果断退掉了酒店的30桌酒席订单,改在社区举办婚礼。“这样形式简单又省钱,花费不超过3万元,婚礼开支大幅下降。”杨女士说。
而这样的婚嫁新形式在陇南已经“流行”了起来。
集体婚礼引领新风。西和县连续几年在七夕节举行“相遇陇南·情定乞巧”集体婚礼,设置集体宣誓、传统中式仪式、领导证婚等环节,为新人打造简约而庄重的婚礼体验。今年全市累计举办集体颁证服务15场次,为349对新人举行集体宣誓和颁证仪式。
“公交车婚礼”简约浪漫。此前刚结婚的康县居民曹娟、李玉强夫妇就选择用“公交车”婚礼取代传统的豪华车队,为婚礼“减负”,为幸福“加分”。
……
陇南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并在形式创新的同时,将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与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深度融合,通过群众共议、规矩共守、新风共育,让文明乡风“吹散”彩礼顽疾。
全市3297个村(社区)将“民事直说”专题会作为移风易俗新载体,聚民意、解民心,围绕彩礼上限等问题展开讨论;199个乡镇(街道)统一汇总各村(居)建议清单,梳理出倡导“0”彩礼和彩礼不能高于6万元、8万元等高频诉求,送由县级研判并统筹实施意见。目前,全市已累计召开“民事直说”专题会4700余场次,参与群众超10万人次。
文明节俭和谐的婚嫁新风尚正在吹遍陇南这片美好幸福生活福地。
持续发力,助力文明新风遍陇南
移风易俗,是破除陈规陋习,更是立起新风正气。
陇南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群众主体、合力驱动,打出了一套推进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常态化的“组合拳”——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高额彩礼、婚丧流程、红白理事会作用发挥写入公约、定成规矩,全市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3297个。成县店村镇新村《做好红白喜事铺张浪费治理“必答题”》入选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第一批典型案例。
规范运行红白理事会,吸纳“总管”“阴阳”“媒人”等婚丧环节的关键人3316人充实到红白理事会,完成了他们从“从业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修订章程3297个,做到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反馈,确保婚丧事宜从简办理。
建立婚丧陋习劝导队,指导乡镇(街道)吸纳“两代表一委员”、妇女代表等3156人,组成199个乡镇(街道)婚姻陋习劝导队,密切关注各类改头换面的“风俗陋习”,冒出来一个,规范一个。
(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文明婚俗承诺书》)
建立党员干部带头承诺制度,全市婚嫁党员干部主动签订《文明婚俗承诺书》,形成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的示范效应。西和县构建婚丧领域问题综合治理体系,多部门协同、全链条推动移风易俗常态长效。
首尾不懈,必有所成。陇南动真碰硬、久久为功,全市范围内高额彩礼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群众负担显著减轻。
破立并举,撬动陈规陋习改革;新风浸润,诠释和谐幸福真谛。陇南这场深入人心的移风易俗实践,不仅重塑了婚嫁礼仪,更滋养着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踏上新征程,陇南将继续以常态长效的治理机制,让文明节俭的婚俗新风尚持续吹拂,切实构筑起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幸福家园。
来源:陇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