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州女连环杀手:她把男人先煎后杀,原因是为另一个女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20:31 1

摘要:1990年8月,美国佛罗里达州马里恩县一条通往森林的土路上,有人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男性尸体。死者眼中爬满苍蝇,甲虫从口中钻出,身上多处枪伤如黑洞般触目,仿佛诉说着临死前的惊恐与绝望。

1990年8月,美国佛罗里达州马里恩县一条通往森林的土路上,有人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男性尸体。死者眼中爬满苍蝇,甲虫从口中钻出,身上多处枪伤如黑洞般触目,仿佛诉说着临死前的惊恐与绝望。

警方迅速确认死者为此前失踪的男性Choy。他身中七枪,凶器为点22口径手枪,随身物品被洗劫一空。现场迹象显示,凶手在行凶过程中充满愤怒。

警方首先从受害人的人际关系入手,排查是否涉及帮派仇杀,但未获有效线索。正在侦办陷入僵局时,同年9月,57岁的Charles被发现身中六枪身亡。作案手法与凶器类型与Choy案高度相似,警方开始怀疑背后存在一名连环杀手。

通过翻查过往案卷,警方进一步串连出多起手法相近的命案:1989年底,51岁的商店老板Richard身中数枪,被弃尸于树林;1990年5月,47岁的建筑工人David身中六枪死亡;同月底,40岁的Caddo身中九枪身亡。

加上Choy与Charles,多名死者均遭多次枪击,弃尸地点均位于偏僻林地,警方基本确认这些案件系同一连环杀手所为。

在案件横向比对中,警方注意到首名死者Richard的驾驶座被调得非常靠前,身材高大的死者本人不可能如此设置,极可能是凶手在使用车辆后调整所致。这一细节进一步支持了连环杀手的推断。

1990年6月5日,船员Peter被报失踪,虽未找到尸体,但有目击者称曾看到两名女性从他的车上下来,且驾驶座同样被调前。

目击者描述其中一名女性身材矮小结实,另一名则为高挑瘦削的金发女子,额头上带有伤疤。警方推测这一系列命案很可能为这两名女性所为。

警方依据画像在可能出没地点进行排查,但未果。同年11月19日,62岁卡车司机被发现死于偏僻路段,手法与之前案件一致。迫于压力,警方将画像通过媒体公布,向社会征集线索。

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媒体猜测两名女性或是具有反社会人格的“超雄”个体,利用外表降低男性警惕后实施杀害。

大量报道虽引发社会恐慌,但也推动案件取得突破。警方收到四百多条举报信息,经筛选后锁定四组有效线索,均指向同一对女性:身材较矮的泰瑞·亚摩尔,以及其恋人——高挑金发的艾琳·沃诺斯。

背景调查与信息交叉比对后,警方确认两人为重大嫌疑人,但缺乏直接证据,也不知其下落。

警方根据二人喜好饮酒的特点,对当地酒吧展开排查,最终在一家酒吧中发现神情恍惚的艾琳。卧底警员假扮请其喝酒,艾琳几杯下肚后吐露心声:“我失去她了,我们在一起五年了。”

原来泰瑞已于两周前离开,艾琳情绪崩溃,终日借酒消愁,甚至向“陌生男子”倾诉对泰瑞的爱意,但未提及任何案件信息。

为防止其再次消失,警方以违法持枪为由将艾琳带回审讯。然而尽管多方审讯,艾琳始终未承认涉案,直至警方找到泰瑞。

与艾琳相比,泰瑞显得更为紧张顺从,配合度较高,可能因其并未直接参与杀人。泰瑞称案发当日艾琳将被害人的车开回,她才得知杀人事实,起初以为艾琳说谎,直到后来见报才相信。尽管她声称自己与凶案无关,但知情不报已涉嫌包庇罪。

在警方劝导下,泰瑞转为污点证人,按指示给艾琳写信,称“打这个号码找我,我很害怕,需要你,亲爱的”。艾琳收到信后果然回电。在警方监控下,泰瑞假扮恐慌,哭诉警方已找上门并联系其家人,自觉即将被捕。

电话另一端,艾琳沉默片刻后叹息,平静安慰泰瑞说警察不会找到她,强调“你是无辜的,我不会让你进监狱”。通话最后,艾琳以压抑而颤抖的声音说出那句经典台词:“嘿宝贝,我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了,但我爱你。”

挂断电话后,连在场警察也为之沉默。十五分钟后,狱中的艾琳主动向狱警坦白一切,承认自己就是凶手,希望澄清泰瑞与案件无关,并表示愿承担全部罪责。案件至此真相大白。

与媒体早期所推测的“伪装遇险少女”不同,艾琳并未利用同情心作案,而是以更直接的方式接触被害人——她是一名性工作者。

艾琳的身世极为坎坷。其母在14岁怀孕并嫁给父亲,但父亲在她出生前就因性侵儿童入狱并在狱中自缢。艾琳自幼背负污名,四岁时被母亲抛弃,由外婆抚养。外婆酗酒成性,外公和哥哥均对她实施性侵。

11岁时,为换取香烟、食物等基本生活物资,她开始在学校出卖身体。14岁被外公的朋友强奸至怀孕,生下的孩子被送走,随后被外公赶出家门。15岁起流浪森林,向伐木工出卖肉体维生。

20岁时嫁给一名69岁老男人,但因脾气暴力,婚姻仅维持九周。此后十年,她沉迷酒精,屡次犯下抢劫、酒驾、偷窃、殴打、欺诈等罪行,多次入狱,生活于社会底层,每日都在生死边缘挣扎。

直到遇见泰瑞·亚摩尔,艾琳的人生出现短暂稳定。两人相恋后,艾琳仍靠性工作维持生计,但与泰瑞在一起的四年成为她人生中最平静的时光。

悲剧的转折发生在1989年11月30日,艾琳应51岁的理查德要求前往废弃地区进行性交易。理查德曾因强奸未遂入狱并接受八年治疗观察,有强烈反社会倾向。

在这次交易中,艾琳遭遇残酷殴打与强奸,对方还试图抢走她的财物。长期累积的创伤与愤怒在此刻爆发,艾琳反向击杀对方。

鲜血染满双手,也彻底改变了她的人格。此后,她如开关被打开般接连实施多起杀戮,成为彻底的捕食者。

艾琳自述每次杀人皆出于自卫,但动机已不再重要。一年后,她被判处死刑。律师多次上诉争取生机,但艾琳主动放弃,并在最终笔记中写道:“是的,我冷酷地杀了那些人,即使重来一次,我仍会这样做。”

她自称清醒且有能力判断,坦言自己憎恨人类,不认为有必要继续活下去,因出狱后必将再次杀人。她心中积压的愤怒与仇恨已无法消解。

此后,艾琳的故事被改编为多部纪录片与电影。舆论对她的评价呈现两极:有人认为她是冷血女魔头,视人命如草芥;也有人同情其悲惨童年与底层挣扎,认为其罪行背后有社会与个人遭遇的双重诱因。

然而,所有的同情亦无法洗刷其双手沾满鲜血的事实。如何看待艾琳·沃诺斯,成为一个充满辩证色彩的社会命题。

来源:墨文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