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电驱VS“电驱新锐:长远看,谁才是新能源汽车的真王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20:20 1

摘要:“卧龙电驱和‘妇联’谁更强?”最近这个问题在财经圈吵翻了天。有人说卧龙是“电机界茅台”,有人力挺“对手是电驱隐形冠军”。但真相扎心:多数股民连“电驱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心脏”都不知道——它直接决定一辆车的续航、动力和成本,更是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争夺的核心高

“卧龙电驱和‘妇联’谁更强?”最近这个问题在财经圈吵翻了天。有人说卧龙是“电机界茅台”,有人力挺“对手是电驱隐形冠军”。但真相扎心:多数股民连“电驱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心脏”都不知道——它直接决定一辆车的续航、动力和成本,更是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争夺的核心高地!

今天咱们就把这事聊透:卧龙电驱和它的竞争对手们,谁能在新能源浪潮里吃下最大蛋糕?你的股票账户,该跟着谁布局?

前言:“电驱系统”是啥?——新能源车的“发动机2.0”

燃油车用发动机,新能源车靠“电驱系统”(电机+电控+减速器)。一辆新能源车,电驱系统成本占比高达20%!卧龙电驱是这个领域的老牌玩家,最近因“新能源转型”备受关注,但市场上还有不少狠角色,它们的较量,本质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话语权之战。

一、卧龙电驱:“传统电机巨头”的新能源逆袭

卧龙电驱不是新玩家,它是全球工业电机龙头,年营收超百亿,产品覆盖100+国家。在新能源电驱领域,它的布局堪称“稳扎稳打”:

1. 技术壁垒:从工业到汽车,一脉相承的“技术护城河”

卧龙电机技术积累数十年,“高效能+高可靠”优势突出:

工业电机领域,能效标准比国际水平高5%;

新能源汽车电机方面,其研发的永磁同步电机,能让SUV续航轻松破600km,噪音比同行低30%;

更关键的是,它把工业电机的规模化生产经验移植到汽车领域,成本控制能力一绝——某车企采购经理透露,卧龙电驱系统报价比外资品牌低15%。

2. 客户矩阵:“从工业到汽车”的全域覆盖

卧龙客户名单堪称“豪华”:

工业领域:西门子、ABB是长期伙伴,全球每3台工业电机就有1台用了卧龙技术;

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一线新势力、欧洲豪华品牌都是其客户,2025年新能源电驱订单同比增长200%;

甚至在船用、航空电机领域,卧龙也在悄悄布局,野心不止于地面交通。

3. 全球化布局:“客户家门口建厂”的降维打击

卧龙在全球有30+生产基地,欧洲工厂专供宝马、大众新能源车型;东南亚基地服务当地光伏+储能+电动汽车产业链。这种“贴近客户”的布局,让它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占尽优势——某券商研报指出,卧龙的全球化产能是其“风险护城河”。

二、“神秘对手”:新能源电驱的“后起之秀”打法

既然是对比,就得看看卧龙的对手。假设“妇联”是某新能源电驱新锐(如精进电动等),它们的玩法和卧龙截然不同:

1. 技术路线:押注“扁线电机”的未来

扁线电机是电驱“下一代技术”,效率比传统圆线电机高5%-8%,是特斯拉、比亚迪的“标配”。某“新锐”早在2018年就all in扁线电机,技术成熟度业内领先:

其给新势力高端车型供货的扁线电机,功率密度提升40%,“小体积也能输出强动力”;

更关键的是,扁线电机散热好,能减少“高速续航衰减”,这对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

2. 客户策略:“绑定新势力+海外品牌”的精准打击

和卧龙“全域覆盖”不同,“新锐”客户更聚焦:

国内:绑定2家一线新势力,其车型80%采用该品牌电驱系统;

海外:与欧洲初创电动车品牌深度合作,产品打入“环保法规最严”的欧洲市场;

这种“绑定高增长客户”的策略,让其营收增速是行业平均的3倍——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50%。

3. 研发投入:“all in新能源”的孤注一掷

“新锐”研发费用占比高达18%(卧龙为12%),几乎把资源全投入新能源电驱:

在上海、硅谷、慕尼黑设研发中心,团队有不少特斯拉、博世背景的工程师;

最近还与高校联合成立“电驱研究院”,专攻“电机+电控+减速器”一体化集成技术。

三、长远看,谁能笑到最后?——3层逻辑定胜负

从行业本质看,谁的“护城河”更宽?

1. 行业趋势:“一体化+全球化”是必然

未来电驱系统必然走向“电机+电控+减速器”一体化(成本降10%-15%),同时要满足全球法规。

卧龙优势:全球化产能+工业电机技术积累,能快速把一体化电驱卖到全球;

新锐优势:扁线电机技术领先+新势力客户高增长,在“高端电驱”市场占优。

2. 成本控制:“规模效应”VS“技术溢价”

新能源汽车行业,“成本”是绕不开的坎:

卧龙规模效应(全球年产能超500万台电机)能把成本压到极低,适合“走量”车型;

新锐扁线电机有技术溢价,能在“高端车型”卖高价,但规模化后成本能否下降还存疑。

3. 风险抵御:“多元化”VS“单一化”

卧龙业务横跨工业、汽车、船用、航空,某一领域波动不影响全局;新锐几乎all in新能源汽车电驱,若行业出现“技术路线变革”(如轮毂电机突然流行),风险极大。

四、普通投资者怎么选?——按“风险偏好”定制策略

你的账户适合卧龙,还是“新锐”?看这两点:

1. 保守型投资者:选卧龙,稳字当头

卧龙基本面扎实,全球化+多元化业务能抵御周期波动。适合“长期持有赚企业成长钱”的投资者——就像买茅台,涨得慢但拿得住。

2. 激进型投资者:赌“新锐”,博高增长

新锐技术领先+客户高增长,适合风险承受力强的投资者。但要密切关注其“扁线电机产能释放”“海外订单进展”,及时止盈止损。

结语:电驱之争,是“全球化+技术+成本”的三重博弈

卧龙电驱和新锐的较量,不是“谁涨得多”,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话语权”的争夺。长远看,能把“全球化产能、领先技术、低成本”三者结合最好的企业,才是真王者。

现在问问自己:你更看好“稳扎稳打”的卧龙,还是“剑走偏锋”的新锐?

评论区互动:你手里有没有电机/电驱相关股票?评论区聊聊你看好谁,(注:本文仅提供市场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来源:小彬同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