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速听】第13期|国新办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的四大关注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9:42 1

摘要:今天是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本期主题为:国新办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的四大关注点。播客内容由远东资信研究院研发部实习生蔡怡与研究院宏观部高级研究员梁蕴兮带来,欢迎关注收听。以下是今日播客内容:

今天是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本期主题为:国新办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的四大关注点。播客内容由远东资信研究院研发部实习生蔡怡与研究院宏观部高级研究员梁蕴兮带来,欢迎关注收听。以下是今日播客内容:

宏观经济

1.中国“十五五”规划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驱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中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规划将围绕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消费提振、投资优化、房地产新模式及资本市场改革等八大重点方向展开。预计GDP增速目标设定在4.5%左右,重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包括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同时,政策将着力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优化投资结构,并加快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落地,构建“保障+市场”双轨体系。资本市场将发挥更大作用,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2.中国金融业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显著成就,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金融开放与风险防控同步推进。银行业总资产达470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连续20年第一。金融监管体系全面优化,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20%。资本市场实现量质双升,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直接融资占比提升至31.6%。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跨境投融资活跃。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著,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大,市场韧性增强。

3.中国“十四五”期间经济加速转型,从依赖房地产和传统基建转向新经济模式,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房地产调整带来的债务和需求不足问题仍需解决。“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结构显著优化,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6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达10.4%。绿色发展成效突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9.8%,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突破10%。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加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然而,房地产调整导致债务压力上升,需求不足问题凸显,“十五五”需通过化解债务、促进消费、财税改革等政策提振内需,同时巩固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成果。

国际动态

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但未达到部分投资者期待的50个基点,未来货币政策路径存在较大分歧,经济可能面临“类滞胀”风险。美联储此次降息主要基于就业市场疲软的担忧,但通胀压力仍存,因此保持克制。点阵图显示官员对后续降息分歧明显,预计10月可能再降息25个基点,但后续宽松空间受限。当前美国经济问题在于供给侧成本上升(如关税、劳动力短缺),而非需求不足,过度宽松可能加剧通胀,导致“类滞胀”风险。

行业洞察

2024年中国信托业资产规模创历史新高,达29.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8%,行业转型成效显著,但面临“增收不增利”的挑战。在“三分类”新规推动下,资产服务信托成为主导业务,占比达53.84%。信托资金加速流向证券市场(占比46.17%),而房地产信托规模持续压缩(下降至3.78%)。行业风险处置力度加大,通过托管、股权重组等方式化解机构风险。2024年行业营收增长8.89%,但利润总额骤降45.52%,头部公司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新规提高注册资本门槛至5亿元,强化资本管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远东信息

上周的宏观与债市信息周报显示:国内经济方面,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工业增加值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0.5%。国际层面,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至4.00%-4.25%,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14%,非农就业数据下修。债券市场方面,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至1.88%,央行单日净投放1243亿元流动性,信用债发行量环比提升(城投债占比43.8%)。政策上,美联储降息引发全球资产重定价预期,中国央行强调完善非银机构监管。

研究员观点

9月22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其中有四大关注点,同大家分享。

一是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2023年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经历了一次深入而全面的改革,构建了“一委一行一局一会”金融监管格局,以解决原有体系监管空白、职责交叉与监管协调不畅等问题,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形成金融工作“一盘棋”的格局。

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兼顾中长期货币政策体系完善 以及短期逆周期货币政策调节,为保障 经济高质量发展及稳定宏观增长大盘提供了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量”“质”齐升,主渠道作用凸显,“科技”含量、“民生”含量显著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三是金融业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一方面 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立健全结构合理、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构建多元化 专业性的金融产品 和服务体系,同时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主业、避免同质化竞争,严厉打击金融乱象、防止盲目规模扩张。另一方面 加速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十四五”期间实现了从“通道式”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跨越。在市场准入方面,证券、基金、期货、寿险等关键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已经全面取消,在互联互通机制方面,从沪港通起步,先后落地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产品类型从股票拓展至债券、ETF和利率互换等资产类别,2021年债券通“南向通”正式开通,跨境投资渠道不断拓宽。

四是金融运行总体稳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按照中央部署,金融行业加大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制度安排,针对高风险金融机构实施了市场化、法治化的兼并重组、资本补充和平稳退出,避免了风险蔓延和次生危机;对于地方债务,通过债务置换重组,降低融资平台流动性风险和利息负担,助力地方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对于房地产领域,三支箭齐发助力房企纾困,推动房地产行业止跌回稳。在应对外部风险方面,面对美联储激进加息等外部风险,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加强预期引导和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和金融市场的独立平稳运行,成功抵御了外溢冲击。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由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关键跃升期,金融业将在“十四五”成就基础上,持续聚焦“五篇大文章”,以优质高效服务夯实金融发展根基,以稳妥有效风险防控守护金融安全,以系统协同改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以更高水平开放增强金融发展动力。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