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几起金额超高的BD案例,引发了资本市场对中国生物医药板块的强烈关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BD主要输出力量,因此考察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授权管线,大致能分析出世界医药创新的走向。
2025年几起金额超高的BD案例,引发了资本市场对中国生物医药板块的强烈关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BD主要输出力量,因此考察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授权管线,大致能分析出世界医药创新的走向。
今年上半年,ADC仍是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最大热门,已达成9笔BD交易,总金额达到172.72亿美元。
今年截至5月底,全球ADC的交易金额升至188.93亿美元,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的144.93亿美元。在双抗、GLP-1、小核酸领域接连达成重磅交易的背景下,ADC依然魅力不减,已经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出海的王牌产品。
相应的,ADC的CDMO需求也仍在强劲上升。以国内ADC的CRDMO为例,今年上半年药明合联手中从临床前至商业化的项目达到225个,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签iCMC项目37个,创历史新高,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62.2%,达到27亿元。
9月24日,药明合联新建的新加坡生产基地正式对外亮相,把ADC产能第一次覆盖到了海外。药明合联CEO李锦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接下来几年在中国上市的ADC的药会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嗅觉是非常敏锐的,应该还会持续地看到更多ADC的出海。”
中国ADC的“弯道超车”
“如果纵向观看整个药物的发展趋势,数十年间,药品研发都在从单个靶点、单个作用机制往复杂的生物药推动,例如鸡尾酒治疗等。ADC的出现完美地契合了药物研发的趋势。”针对ADC近年来的爆发式增长,药明合联CEO李锦才这样分析道。
2019年是ADC药物坐上火箭的一年。这一年,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的超明星药物德曲妥珠单抗在美国获批,彻底引燃了业界对ADC药物的兴趣。HER2 ADC也顺势成为了同类药物研发中最火热的赛道。接下来的几年间,巨头们不惜重金押注ADC赛道,吉利德210亿美元溢价收购抗体药公司Immunomedics,辉瑞430亿美元收购ADC明星企业Seagen……桩桩件件都是在业界轰动一时的大事件。ADC赛道红极一时。
ADC的火热,更离不开中国创新药企的参与。insight数据库显示,截至去年5月,国产ADC新药研发达到500多项,已经占全球管线超40%。
李锦才分析,中国的ADC研发之所以能在全球占据非常核心的位置,一方面是因为国内长期以来在化学方面建立的优势,这也是ADC研发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国内临床推管线、临床速度上都很快。
中国创新药企靠着大量的投入,确实让国产ADC药物在全球医药市场挣得了重要地位。李锦才观察到,这些年,跨国药企买入管线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越来越从临床后期倾向于临床早期,甚至临床前的产品。
临床后期代表着产品的确定性,能最快看到效果。临床早期看的就是可能性,更早买入,跨国药企既能有相对便宜的价格,还能在时间上抢先别的潜在竞争对手。因此,从近期的ADC交易中,跨国药企明显会更加倾向于更加前沿、研发进度靠前,并且开始看中一些小众靶点。这代表着跨国药企们对中国创新药实力的认可。
今年年初,区别于以往TROP2等大热的靶点,罗氏买下了信达生物一款DLL3靶向的ADC(IBI3009)。信达生物披露,IBI3009潜在同类最佳和开发进度领先的靶向DLL3 ADC之一,在中、美、澳大利亚已获得临床批准。
9月,中国创新药企科弈药业将一款EGFR/c-MET靶向的纳米双抗ADC海外权益授予美国Radiance Biopharma,交易金额超11亿美金。该药物目前也处于临床1期阶段。
“这个趋势还会持续”,李锦才表示,“中国公司出海还是需要牢牢抓住海外公司,尤其是跨国药企的需求和它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ADC研发不止内卷
更是百花齐放
ADC目前保持着良好的景气度,那研发ADC就能有好的回报?
不是每个在药海里游泳的都能成功上岸。失败的也不少。2024年,吉利德买入的TROP2ADC接连在尿路上皮癌、非小细胞肺癌中失利;HER3 ADC、Claudin18.2 ADC成失败”重灾区“,包括不少中国创新药企的产品,如宜联生物的HER3 ADC因为安全性风险被FDA要求暂停1期临床试验;石药集团、科伦博泰、礼新医药的Claudin18.2 ADC都遭到过海外合作伙伴退回权益。
中国的ADC研发扎堆现象的泡沫中,特别是在HER2、TROP2等靶点热门靶点。数据显示,HER2、TROP2、FRα、B7-H3、Claudin-18.2,这5个靶点占据了中国绝大多数ADC临床项目。中国拥有全球超70%的HER2 ADC管线,TROP2 ADC也有超10款已上市及处于临床阶段。这让业界十分担忧,上海高博肿瘤医院院长李进就曾评价:以HER2为靶点的ADC“不能再做了”。
然而必须肯定的是:药品创新就是这样一点点从野蛮生长中走出来的。百利天恒的双抗ADC药物BL-B01D1创下84亿美元授权金额一鸣惊人,康哲药业、信达生物等中国创新药企也投身在了双毒素、双靶点ADC的研发。今年AACR大会上,百奥赛图、创胜集团等展示了围绕新型靶点CDH17、FGFR等的ADC研发管线。
李锦才指出,海外更多是全新的载荷等创新,研发风险当然更大。国内很多ADC的研发创新,主要是组合式、工程式的创新,这包括现在兴起的双抗ADC还是双载荷ADC。
“但这仍然有很多能做的。中国创新药企立项很快,也能够建立起自己的优势”,李锦才表示。
今年9月24-26日,药明合联将对外开放参观其新加坡生产基地,并将在新加坡举行“2025 BPD生物药工艺发展大会”。药明合联新加坡基地在今年6月底竣工,本次开放参观旨在吸引更多全球偶联药物企业聚首,推动偶联药物的研发创新。
中国的ADC未来是难以预知的,但唯一不变的是,创新药的未来从来靠的不是一时的爆发,而是长坡厚雪,久久为功。第一三共的ADC研发经历40余年迭代,才打造了独有的技术平台,孵化出了德曲妥珠单抗。未来,ADC这枚魔法子弹肯定能再飞一会。ADC的这股潮流中,是做大浪中的砂砾还是金子,中国创新药企们需要做出抉择。最终成果,还要静待时间去揭晓。
撰稿丨杨曦霞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李木子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来源: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