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的男人,还能做这些事,说明90%的人都不如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8:10 1

摘要:昨晚刷抖音,72 岁“骑行爷爷”王永福刚更新完第 217 条环岛 vlog,点赞 38 万,评论区一水儿“比我爸都猛”。

七十岁,到底该干啥?

昨晚刷抖音,72 岁“骑行爷爷”王永福刚更新完第 217 条环岛 vlog,点赞 38 万,评论区一水儿“比我爸都猛”。

我盯着屏幕,突然意识到:再拿“颐养天年”四个字往他们身上套,已经有点冒犯了。

先说运动。

北京朝阳公园,早上六点,穿速干衣的大爷比小伙子还多。

蓝皮书给的数据,70-75 岁里 43% 保持规律锻炼,比五年前翻了近两成。

我蹲点采访,一位 73 岁的阿姨打开 Apple Watch 给我看:昨天走了 11200 步,心率 124,燃脂 35 分钟。

她说不为别的,就想年底去冰岛看极光,“得先把膝盖练稳”。

再说学习。

通州“银发自习室”里,平均年龄 72 岁的学生排队学手机剪辑。

老师 28 岁,被喊“小张”。

课间,大爷们围着问“转场特效在哪”,大妈们交流怎么把老照片上色。

结课那天,所有人交一条 30 秒短片:有拍孙子的,也有拍自己跳街舞的。

播放量最高那条 12 万,评论区清一色“奶奶杀疯了”。

数字反哺更狠。

杭州“老青共居”社区,70 岁书法家张建国写一手好行书,年轻人排队求字,代价是顺手帮老人取快递、教他用扫地机器人。

老爷子现在每天录 15 秒写字视频,粉丝 9 万,带货毛笔月销 2000 套。

他说:“我 60 岁时被时代抛下,70 岁自己爬上车,还抢了个座。

有人担心他们“逞强”。

成都三甲新开的“老年综合能力评估门诊”给出答案:测步速、握力、认知反应,三项全优才能盖章“活力老人”。

一位 74 岁大爷拿到 A+ 后,转头报名川藏线骑行团,医生只叮嘱一句“记得戴头盔”。

国际研究也来加码。

剑桥 2024 年论文说,70-75 岁是创造力第二高峰,大脑髓鞘化虽慢,但跨区连接反而增强,点子更野。

日本干脆把“初老”推迟到 75 岁,鼓励再干五年。

美国 AARP 调查 7000 位 70+ 老人,72% 拒绝“被照顾者”标签,原话是:“我可以扶你,但别扶我。

风险也没被忽视。

深圳“银发应急认证”系统上线半年, 12 万老人上传体检单、常用药、紧急联系人,社区智慧终端实时比对,一旦异常 30 秒内给子女发预警。

一位独居老太半夜血压飙到 190,系统触发警报,救护车 7 分钟上门,第二天她照样去跳尊巴。

更狠的是,他们开始改写规则。

上海“不老骑士”俱乐部 71 岁平均年龄,集体抗议招聘年龄上限,硬是把《就业促进法》相关条款推上修订日程。

老爷子们一句话:“不让干活,那就改法。

所以,别再问“七十岁还能干啥”。

他们正在把老年活成一种“续集”:不是尾声,是第二季。

时代变了,老与不老的分水岭不再是身份证,而是你敢不敢点下“发布”按钮。

来源:李哥的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