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显示:中国0-14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约300万-500万(数据出处:《2022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很多家长带娃去医院,一听到“自闭症谱系”就崩溃,觉得娃“生病了”“没救了”;学校更是把这些孩子当“麻烦
2025年8月30日,广东机械技师学院门口,小李攥着录取通知书的手在发抖。
他通过了省残联选拔,考上计算机网络专业,可校方却拒绝了他:“你有自闭症,会影响其他学生,不能入学。”
小李妈妈当场哭了:“我娃能自己编程、考证书,就因为‘自闭症’三个字,连上学的资格都没有吗?”
《2022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显示:中国0-14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约300万-500万(数据出处:《2022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很多家长带娃去医院,一听到“自闭症谱系”就崩溃,觉得娃“生病了”“没救了”;学校更是把这些孩子当“麻烦”,能拒就拒。可我们都错了——这些孩子不是“生病”,只是大脑的“操作系统”和我们不一样,就像电脑有Windows也有Mac,不一样不代表“坏了”。
以前医生总说“自闭症是精神疾病”,可现在医学界早改了说法。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研究员说:“自闭症不是神经系统损伤,是神经发育的特殊状态——就像有的人天生擅长逻辑,有的人天生擅长艺术,这些孩子只是社交和感知方式不一样。”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也明确:自闭症是“谱系障碍”,从轻度到重度是连续的光谱,每个孩子的症状都不同。
小李就是典型的“高功能谱系”:他能自己写代码、考计算机证书,只是不擅长眼神交流、不会说客套话。他妈妈说:“他跟人聊天只会聊编程,可聊起编程来,比谁都专注。” 还有个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数学特别好,能背出圆周率后1000位,却不知道怎么跟同学打招呼。
这些孩子不是“傻”“怪”,是“天赋在别的赛道”。
可很多人还是把他们当“病人”。
有个妈妈带娃去医院,医生直接说“这是治不好的病”,吓得她辞了工作,带娃跑遍全国求医,花了几十万,娃反而更自卑。后来她接触到“神经多样性”概念才明白:“不是娃病了,是我们的认知太窄了——难道不一样就等于不正常吗?”
很多家长陷入“治愈焦虑”:找偏方、吃中药、报天价康复班,就想把娃“掰成正常孩子”。可北京的徐凌子博士(专注阿斯伯格综合征干预)说:“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治愈’自闭症谱系障碍,强行‘矫正’只会伤害孩子。” 她见过一个孩子,因为不喜欢眼神交流,被家长逼着每天练“对视10分钟”,最后吓得不敢出门。
真正有用的是“针对性支持”。徐凌子团队推广的PEERS社交训练法,就是教孩子“实用社交技巧”:比如怎么打招呼、怎么拒绝别人、怎么处理冲突。有个叫豆豆的阿斯伯格男孩,以前总因为“说话太直”被同学孤立,训练后他学会了说“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不过我们可以试试另一种方式”,慢慢有了朋友。上个月,豆豆还和其他谱系孩子一起打了场气排球比赛——他们跑着、笑着,和普通孩子没两样。
滨海有个融合幼儿园更暖心:老师会根据每个特殊孩子的特点调整教学方式。比如对“喜欢重复动作”的娃,老师就把知识点编成重复的儿歌;对“怕噪音”的娃,教室角落设了“安静角”。园长说:“我们不要求娃‘变正常’,只要求娃‘能融入’——他们需要的不是‘治愈’,是‘被看见’。”
小李被学校拒绝时,校方说“怕影响其他学生”。可真相是:很多学校根本没准备好接纳特殊孩子——没有专业的支持老师,没有适配的教学方案,连基本的包容心都没有。有个谱系孩子在普通小学上课,因为“坐不住”,被老师安排在最后一排,最后干脆劝家长“带娃去特殊学校”。
可融合教育早就被证明是对的。全球特殊教育领域的“融合教育”理念认为:特殊孩子在普通学校能更好地学社交,普通孩子也能学会包容(理论出处:国际特殊教育协会融合教育指南)。上海有所中学,给每个谱系孩子配了“同伴导师”,普通学生帮特殊孩子适应环境,特殊孩子的天赋也感染了普通学生——有个擅长画画的谱系孩子,带动全班同学爱上了艺术,去年班级画展还拿了奖。
更扎心的是农村的特殊孩子。丹县乡镇卫生院的精神科里,超过一半是未成年谱系孩子,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家长要么“觉得娃是傻子”,要么“花光积蓄送进超级中学,却被严酷环境逼得更自闭”。有个娃说:“我妈说‘你要跟别人一样’,可我真的做不到,我只想一个人待着。” 这些孩子不是“麻烦”,是被社会遗忘的“宝藏”——只要给他们一点支持,他们就能发光。
前几天小李妈妈发朋友圈:在省残联的帮助下,小李终于拿到了入学通知书,学校还专门给他配了“技术导师”。照片里的小李,抱着电脑笑开了花,身后是“欢迎新同学”的横幅。
500万特殊孩子,不是“病人”,是“不一样的天使”。他们可能不会说客套话,但专注起来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他们可能不擅长社交,但内心比谁都真诚。我们不需要把他们“掰成正常孩子”,只需要给他们一个包容的环境、一点针对性的支持——就像给Mac电脑装个兼容软件,它就能和其他电脑一起高效工作。
美国社会学家朱迪·辛格说“神经多样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啊,世界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有不一样的人。当我们学会接纳“不同”,这些特殊孩子就能带着他们的天赋,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来源:清华妈妈养二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