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3日,正午的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河津市图书馆崭新的阅览桌上。刚过14时,首批读者已安静入座,开启今日的精神漫游。背书包的学生、戴老花镜的长者、休息时间“充电”的年轻人,在这里各自拥有一方宁静天地。
子夏书屋为群众提供静谧温馨的阅读空间。
9月13日,正午的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河津市图书馆崭新的阅览桌上。刚过14时,首批读者已安静入座,开启今日的精神漫游。背书包的学生、戴老花镜的长者、休息时间“充电”的年轻人,在这里各自拥有一方宁静天地。
这段时间,许多市民发现常来的图书馆变得不一样了。曾经熟悉的阅览空间被划分成多个功能区域——开放式阅读区像城市的书香客厅,红色文化专区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而最让人惊喜的是那些藏在书架层板下的柔光LED灯带,每当夜幕降临,书籍被灯带照亮,宛如一条流淌的知识星河。读者不必再为寻找书目而蹙眉,清晰的图书导览系统让每位读者可以精准、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
“以前找书得踮着脚、眯着眼看标签,现在灯亮了,指示也清楚。借书还书再也不用排长队,手机扫一扫,几秒钟搞定,连押金都不用,太省心了!”市民周先生这样总结他的新体验。
变化远不止肉眼可见的硬件提升。当读者拿起三五本书走向借阅台,自助借还一体机快速完成识别,微信、支付宝信用办证让押金成为历史,电子借阅证更让总分馆之间实现了通借通还。
科技的风吹向整座城市。市图书馆子夏书屋叠翠园分馆,这个暑期读者量实现3万人次。新中式设计的空间里,孩子们倚着木质书架翻阅绘本,学生通过扫码获取电子资料,亲子家庭共享着凉爽的阅读时光。市民张女士几乎每天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不仅是为了避暑,更是因为这里能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
这座图书馆的蜕变正是“书香河津”建设的生动注脚。以市图书馆为总枢纽,12座子夏书屋作为分馆,205个村级农家书屋作为流通点,共同编织出一个覆盖全城的“15分钟阅读圈”。文化长廊触屏系统、智能听书机、云端书库……数字化设施打破了时空界限,让阅读从单一的纸质书借阅拓展为沉浸式、互动式体验。
夜色渐浓,图书馆的灯光次第亮起。一位中学生在自助机上归还了借阅的书籍,又轻车熟路地走向“READ”主题书架寻找新的读物。书香在这座城市静静流淌,滋养着每一颗向往阅读的心灵。
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