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春秋两季,都是过敏患者的“受难日”,却成了司普奇拜单抗的“爆发季”。该药物针对过敏性鼻炎、湿疹等多种常见病症展现疗效。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品牌官作者|品牌官每年春秋两季,都是过敏患者的“受难日”,却成了司普奇拜单抗的“爆发季”。该药物针对过敏性鼻炎、湿疹等多种常见病症展现疗效。
自去年9月获批后,已成为众多患者的优先选择。其成功既得益于明确的临床价值,也反映了市场对真正解决患者需求的创新药的迫切期待。
它的成功是一个系统性的胜利,既依靠技术突破作为硬核支撑,也离不开市场与资本的双重加持。
司普奇拜单抗的崛起,清晰映射出中国创新药的进阶之路。该药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其精准的治疗模式本身,就是对传统疗法的一次重要升级。
图源:微博
财中社报道,到2025年上半年,司普奇拜单抗的销售额已达到1.69亿元,这一亮眼成绩,不仅证明了药物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康诺亚未来的成长注入了强心剂。
图源:财中社
为什么这针火了?
长期以来,过敏患者仿佛陷入一场无休止的拉锯战。常规药物如鼻喷剂、口服药仅能短暂压制症状,停药即反弹,治标难治本。
而效力更强的激素药,又因副作用令人望而却步;免疫疗法则考验着患者的耐心,因其周期漫长、见效迟缓。无数人在反复求医中精疲力尽,却依然被严重的鼻塞和瘙痒折磨。
但司普奇拜单抗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僵局。
这款药物迅速成为过敏患者的“救命药”,不仅因为它的疗效显著,更因为它解决了传统治疗手段的痛点。
图源:网络
科普研究,司普奇拜单抗的药效原理,源于对慢性鼻窦炎更精准的现代分型。该疾病根据背后的免疫“失控环节”可分为三类,其中超过半数为“2型炎症”。
此类型的核心特征,是IL-4、IL-13等关键炎症因子过度活跃,直接导致鼻黏膜发生肿胀、分泌物增多乃至息肉生长。
司普奇拜单抗正是一款针对此环节的“精准靶向药”。它的作用机制并非广谱抑制,而是像一把特制的“分子钥匙”,能同时高效锁定并阻断IL-4和IL-13这两个核心驱动信号,从而从源头上抑制2型炎症反应,有效缓解鼻塞、流涕及息肉问题。
图源:Health Express
根据用户反馈,治疗过程中,部分使用者在首次注射后即感受到明显改善,症状显著减轻。
尤其在花粉肆虐的过敏高发季,这款药物迎来了真正的"大考"。
用户反馈呈现出有趣的"两极分化":一派患者直呼"得救",称其能有效缓解鼻涕、喷嚏等恼人症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图源:小红书
而另一派用户则觉得还不太够,认为药效的持久性有待提升,仍需搭配其他手段才能理想控制病情。
图源:小红书
显然,没有一款药是万能药,效果因人实属正常。回看这款药的爆红路径,既是其疗效硬实力的体现,也是患者口碑积累的结果。
它确实为过敏治疗带来了优质新选择,但能否稳坐“神药”之位,仍需接受更长久的市场考验。
黑马逆袭,背后是谁?
很多人看到司普奇拜单抗的火爆,可能会以为它是一款进口药,价格高不可攀。康诺亚生物成立于2016年,总部在成都。
相比于传统药企,虽然康诺亚起步晚,但创始团队有着丰富的国际生物制药经验,他们在研发上也有不少优势。
专注于免疫疾病和肿瘤药物,康诺亚逐步完成了从研发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几年来从研发型企业迅速向市场化药企转型。
司普奇拜单抗的上市,是康诺亚交出的一份高分市场答卷。三个月狂揽4300万的业绩,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这背后,是它成功撕开了过敏用药市场的一个巨大缺口。
图源:康诺亚2024年年度财报
进入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总营收4.99亿元,同比暴涨812%;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司普奇拜单抗的销售额达1.69亿元,亏损也同比大幅收窄了77%。
图源:康诺亚2025年年中财报
同期,康诺亚还有一个大动作通过配售及认购募资约8.64亿港元。这笔资金为其后续的商业化运营提供了资金保障,也为产品线扩展和市场推广创造条件。
图源:康诺亚公告
在全球化布局上,康诺亚展现出其创新打法。据《财中社》披露,2024年公司通过两次关键授权,将三款双抗药物的海外权益成功授予两家国际药企,交易潜在总价值约8.11亿美元。
这一系列动作不仅体现了其研发成果的国际认可度,更验证了"技术出海+资本联动"的创新模式。
进入2025年初,康诺亚又以同样的方式把CM313授权给Timberlyne Therapeutics,协议金额可达3.6亿美元,并拿下25.79%的股份,直接成为第一大股东。
表面上,此举缓解了资金压力、分散了风险。但另一面,公司的“烧钱”速度仍在加速。2024年研发开支大涨23%,用于市场开发的销售费用突破1亿。
图源:康诺亚才2024年年度报告
现金几近腰斩,负债率同比增长11%,这一切都表明,巨额的投入在推动前进的同时,也让财务承压的弦越绷越紧。
不过,这款药的放量,也清晰地印证了一个更大的趋势,中国过敏性疾病市场的天花板,远比想象中要高。需求的闸门一经打开,释放出的市场规模才刚刚开始显现。
百亿赛道爆发
年轻人愿意花钱换“舒服感”
据第一财经报道,中国正在形成一个巨型敏感人群,过敏性鼻炎患者超2.4亿,20岁以上的哮喘患者高达4570万,且儿童哮喘八成根源在过敏。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特应性皮炎等问题同样在逐年增多。随着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未来可能还会继续扩大。
图源:第一财经
在这一庞大的市场中,国产创新药开始分一杯羹。
司普奇拜单抗凭借精准靶向IL-4Rα、覆盖多类过敏症状,上市后迅速吸引关注,但市场并不轻松。
赛诺菲的度普利尤单抗在进入医保后,单支价格低至450元左右,筑起了高高的价格壁垒;而恒瑞、智翔等国内选手也已摩拳擦掌,预计2027年前后加入战局。
图源:网络
面对前后夹击,司普奇拜单抗凭借本土化成本和灵活定价,硬是在激烈竞争中撬开了一条生存缝隙。
而年轻消费者是推动市场爆发的关键力量。这个群体支付能力强,对生活质量要求高,“不痒不嚏”的体验愿意花钱换。
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长期用药的特性,使得市场具备高用户粘性,企业在产品覆盖、价格策略和渠道布局上的任何突破,都能迅速转化为市场份额。
图源:网络
在当前过敏性疾病全球高发的背景下,国内药企若能在创新药研发与商业化方面把握关键窗口期,凭借其在定价、用药可及性和治疗方案覆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有望在这条潜力巨大的百亿级赛道中占据有利地位。
未来几年,随着医保覆盖更广、科普更深入,国产过敏新药很可能在Z世代群体中精准“圈粉”,培养起忠实的用户群。对这个赛道而言,真正的增长高潮,还在后头。
未来的三场硬仗
司普奇拜单抗任重而道远
司普奇拜单抗确实火了,但想在这个厮杀激烈的过敏药市场站稳脚跟,仍有三场硬仗必须打。
首先是医保问题。这张“入场券”直接关系到药物能触达多广的患者群体。司普奇拜单抗主攻的过敏性疾病需长期用药,售价1812元一针,虽然目前有买二赠一的活动。
但若自费门槛一直过高,必将劝退大量患者。
图源:小红书
因此,医保谈判的成功与否,无疑是其突破市场瓶颈、实现规模增长的关键敲门砖。
其次是适应症扩展。当前,司普奇拜单抗在花粉症、特应性皮炎和慢性鼻窦炎上已有成绩,但市场潜力远未完全释放。
若能迅速拓展到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更多适应症,市场空间将显著扩大,同时提升品牌竞争力和患者覆盖率。适应症越广,药物的需求就越集中,收入和市场地位也将随之增强。
最后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跨国药企的度普利尤单抗仍是难以撼动的市场巨头,而JAK抑制剂等各类新药也正在不断进入这个市场。
图源:网络
康诺亚短期成绩虽亮眼,但面临的挑战是长期的。医保准入、适应症扩展和竞争压力,将决定司普奇拜单抗能否从短期爆款转为持续增长的明星药物。这不仅是一款药的推广,更是企业在百亿赛道上的持久战。
写在最后
司普奇拜单抗的“出圈”现象,表面上解决了一个“打喷嚏、痒不停”的问题,然而其背后却隐藏着国产创新药的巨大突破,资本市场对未来的期待,以及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庞大患者群体的需求。
这一针下去,远不止是药物的注入,更是一个行业转型的信号。它标志着中国药企在全球创新药领域的逐步崛起,同时也展示了资本市场对于未来药物潜力的强烈看好。毕竟,创新药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一个行业的格局,更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从“流鼻涕、抓破皮”到“资本注入、百亿赛道”,司普奇拜单抗不仅解决了眼前的过敏困局,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市场狂欢。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来源:品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