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血战到200亿,私募一哥徐翔,股灾中疯狂砸盘终致身败名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7:52 3

摘要:谁也没想到,三十多年后,这个叫徐翔的年轻人会成为中国私募圈的“神话”——手握200亿身家,旗下基金年化收益碾压巴菲特。

1992年,宁波一个15岁的少年攥着从母亲那借来的3万块钱,一头扎进了股市。

谁也没想到,三十多年后,这个叫徐翔的年轻人会成为中国私募圈的“神话”——手握200亿身家,旗下基金年化收益碾压巴菲特。

可更没人能料到,巅峰过后,他会因疯狂砸盘、攫取国难财,一天之内身家清零,还换来了五年零六个月的牢狱之灾。

今天咱们就扒一扒,徐翔是怎么从3万“血战”到200亿,又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1、

徐翔的起点算不上光鲜,工人家庭出身,学习成绩一般,唯一的爱好就是读商业传记。

翻完几十本大佬故事后,他得出个结论:普通人想当富豪,要么把公司做到上市,要么在资本市场里“淘金”。显然,他选了后者。

15岁入市时,A股还处在野蛮生长的年代,规则不完善,机会多但坑也多,徐翔没经验,跟着感觉买,四年下来,3万块亏得底朝天,连裤衩都快没了。

换作别人,可能早就金盆洗手了,但徐翔偏不。

1996年,他又找表哥借了10万块,这次不再瞎蒙,而是盯着涨停板规则死磕。

那时候A股刚推出涨停板制度,没多少人研究其中规律,徐翔却熬了无数个通宵,琢磨出一套“涨停板八步操盘法”,简单说就是找即将涨停的股票,精准切入,快进快出,这套打法在当时就像“九阴真经”,一出手就见效。

赶上亚洲金融危机那波行情,别人都在割肉离场,徐翔却逆势操作。

到1996年底,他手里的10万竟然变成了300万,翻了30倍!要知道,这还是没加杠杆的情况,放在今天相当于拿着10万炒成300万,说句“神迹”都不为过,而这一年,徐翔才19岁。

2、

真正让徐翔名声大噪的,是“涨停板敢死队”。

2003年2月,《中国证券报》头版报道了宁波解放南路一群异常凶悍的交易者,他们敢打别人不敢碰的跌停板,敢追别人不敢上的高位,徐翔就是这群人的“总舵主”。

他的打法有多狠?比如“美人肩”战法,股票不回调直接连续拉升,不给散户上车机会;再比如“擎天柱”,缩量涨停后直接连板,对手根本没机会还手。

除了打板,徐翔还爱抄“死底”——专挑全市场都抛弃的股票,比如跌得只剩零头的“断崖股”。

靠着这套“快、准、狠”的打法,他的资金像滚雪球一样涨,25岁那年,就从10万滚到了上亿元,成了江湖上人人皆知的“股神”。

宁波装不下徐翔的野心了,2009年圣诞节,他在上海成立了泽熙投资,公司名字藏着他的野心——致敬他崇拜的伟人。

为了把业绩做上去,徐翔砸钱招了三十多个研究员,要求他们跑遍全国调研,还定了史上最严的考核规则:推荐的股票三天内必须涨,涨幅要超过沪深300,一旦跌超10%必须止损,还不准补仓。

有研究员后来回忆,那时候他们天天在飞机上飞,调研报告改了又改,稍微不达标就被骂。

但这套严苛的规则,确实把泽熙的业绩推到了顶峰。

2011年重庆啤酒连续11个跌停,股价跌到24元时,徐翔第一次抄底;跌到20元,别人都怕继续跌,他又加仓3000万股,后来股价反弹到35元,短短一个月,他就赚了好几亿。

3、

徐翔对炒股的痴迷,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身边人说,他除了股市没别的爱好,每天早上8点45分到办公室,经常待到凌晨两点,要么在交易,要么在想交易。

从1992年到2015年,24年里他只缺席过一天交易——半天生病,半天陪亲人做手术,就连老婆在医院生孩子,他都守在电脑前盯盘,没去产房陪过一分钟。

这种偏执也换来了回报,2010年3月到2015年10月,泽熙一号基金的回报率高达3270%,而同期上证指数只涨了11.6%。

要知道,股神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就20%左右,徐翔这业绩,直接把“股神”的光环往自己头上戴了。

到2015年,他控制的资金至少280亿,成了中国私募圈名副其实的“一哥”。

4、

如果故事停在这里,徐翔或许会成为资本市场的传奇,但他偏偏在股灾里走了歪路。

2015年,A股从2266点一路涨到5178点,所有人都在喊“4000点才是牛市起点”,徐翔却悄悄把仓位降到了几乎为零,只说了句“会爆掉的”。

果然,6月15日开始,股市断崖式下跌,不到两个月,上证指数跌了45%,股民哀嚎一片。

为了救市,13位顶级私募大佬联合发声,承诺投钱护盘,大家都盼着徐翔这位“一哥”能带头出力,可徐翔却拒绝了,他眼里看到的不是救市,而是“赚钱机会”。

7月,国家队暗中买入美邦服饰护盘,徐翔识破后,毫不犹豫地把高位筹码抛给国家队,疯狂砸盘赚差价。

这波操作被证监会的大数据抓了个正着,他成了重点监控对象。

可徐翔还没收手,等到上证指数逼近3000点,他又全仓抄底,7月9日那天,6位操盘手敲了一上午键盘,把150多亿全砸了进去,仓位飙到99%。

当天国家队也入场救市,上证指数暴涨5.76%,1286只股票涨停,徐翔三天就赚了30亿。

可就在市场刚有点起色时,他又把仓位全清了,跟风抛售潮直接把上证指数砸回2800点,无数股民从天堂跌进地狱,至今没回本。

这一买一卖,徐翔从市场卷走了近100亿,而他的身家也冲到了200亿。

那时候《证券日报》头版发文警告:“有人赚国家稳定资金的钱,危害金融安全”,明眼人都知道说的是徐翔,可他还觉得自己只是“低买高卖”,没意识到危险已经来了。

5、

2015年9月,为徐翔提供内幕消息的券商高管被抓;10月,国信证券总裁自杀,方正证券高管失联,一张针对徐翔的大网正在收紧。

11月1日,徐翔穿着一身白色阿玛尼(后来被调侃像“白大褂”),开车去宁波给祖母过百岁生日,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被警方拦下。一代私募一哥,就此落网。

2017年,徐翔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五年零六个月,罚没金额高达110亿元——相当于他一天之内就把200亿身家赔了进去,还倒贴了不少。

入狱后,江湖上流传着一句话:“金融圈四流人才在高校,三流在银行券商,二流在顶级投行私募,一流在监狱”,这话用来形容徐翔,既讽刺又可惜。

回头看徐翔的一生,从3万炒到200亿,他的天赋、偏执和对股市的嗅觉,确实配得上“天才”二字。

可他错把股市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甚至在国家救市时趁火打劫,最终触碰法律红线,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现在再提徐翔,有人说他是“可惜的天才”,也有人说他“罪有应得”。

但不管怎么说,他的故事都在提醒所有人:资本市场或许有捷径,但没有法律之外的“特权”,再厉害的“股神”,一旦踩线,终将付出代价。

而那些还在股市里追逐“一夜暴富”的人,也该从徐翔的经历里明白:敬畏市场,更要敬畏规则。

来源:笔杆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