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是因为长假8天,跨度比较大,容易出一些大事件。同时外围市场正常开市,产生的涨跌波动会对行情产生累积的一次性的影响。
再过几天就到国庆长假了,一个老话题再次映入眼帘:长假期间,持币过节还是持基过节?
主要是因为长假8天,跨度比较大,容易出一些大事件。同时外围市场正常开市,产生的涨跌波动会对行情产生累积的一次性的影响。
即节后开盘时,陡然直线大涨或直线跳水大跌,因此要谨慎应对。
先回顾下以往国庆节前后的行情表现。
从过去10年节前节后表现可以看出,节前5天上涨概率较低,仅30%,其他70%时间都是下跌的。
原因也不复杂,投资账户取钱需要提前几天减仓,然后交割清算后才能取。
到了节前1天,想卖的基本都卖了,留下的多是持有派,反而行情上涨概率更高,达到70%。
等到节后1天、5天,由于避险资金、节前卖出资金的回流买入,导致行情呈现普涨格局,上涨的概率分别为70%、60%。
基本上,每年都是类似的资金进出流程,因此有迹可循……
不过要我说,这个问题从来就没那么绝对,一是谁也无法精准择时;二是投资仓位常常是中性的。
即仓位控制在一定范围,如常见权益仓位60-70%,或者再少一些再多一些都可以。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完全清仓持币或满仓过长假!
当然,也要和自身投资情况结合。
我之前曾多次跟大家阐述过一个投资理念:如果所投资的方向,都是风口上的资产,热度非常高,所面临的风险、波动和回撤会很大。再加上长假影响,波动可能进一步加大。
因此,如果你在火热方向买的过多,或仓位过重,为了规避长假期间的不确定性、风险事件,尽量考虑提前压降仓位。
风险偏好较低的,也可以适当压减仓位,常态投资仓位多在60%。
其他的尽量持有为主,没必要大动。
要警惕的是,如果节前连续火热攀涨,在假期消息传播下一些资金可能跑步进场,然后推高行情。但如果节后高开太多,要留心杀跌了,比如去年国庆节那样。
对于变现出来的闲钱,又该往哪投?
主流方向基本就这3个:国债逆回购、货币基金、短债基金。
首先,对于有证券账户的老铁,除了假期开支外,其他闲钱首选国债逆回购。
一是类似重大节日、长假期间,国债逆回购利率很高;二是刚好临近9月底,属于月底+季度末,在这个助攻下,国债逆回购利率还能更高。
我顺便盘了下近3年,国庆节的沪市一天期逆回购,年化收益率大概4%左右(历史数据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的收益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
其次,对场外投资的老铁,基本以场外货币基金为主。
话说最近某额宝货币基金降费的事,引起很多热议。但在降费后,它依然是费率很高的存在。
之前也跟大家盘点过,很多千亿级别的货币基金产品规模确实很大,但费率里的坑很多,管理费、托管费几乎是货基费率最高的那档。
当然,短债基金也是可以的。
我同样做了下筛选,找到10只被基金专业买手FOF扎堆持有的绩优短债基金,比如易方达安悦、中欧短债、华夏短债等。
不过基金费率新规后,短期赎回的费率可能很高,大家买前要擦亮眼睛,看清楚赎回费率再下手。
文末再跟大家敲个警钟。
投资不是满仓100%梭哈,也不是随时清仓为0,而是资产配置、仓位控制!同时慢慢买慢慢定投,还要留一些常态仓位,布局固收资产,一是降低风险波动,二是市场大跌时用于加仓。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应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特别提醒,基金在封闭运作期间或特定持有期间存在无法赎回的流动性风险。
来源:好买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