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成都上空,他以生命为代价,击毙日军“轰炸机之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17:25 1

摘要:而这位被日本军国主义吹捧为"空中死神"的刽子手,自侵华战争爆发以来,已指挥轰炸中国城市百余次,双手沾满无辜平民的鲜血。然而这一天,他的命运将在中国西南的天空被改写。

抗战十四年

尊敬的同学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宣讲《抗战十四年》的红色故事:

五、空战英烈邓从凯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四日,成都上空阴云密布。日本海军航空兵大佐、"轰炸机之王"奥田喜久司率领轰炸机群如蝗虫般压境而来。

而这位被日本军国主义吹捧为"空中死神"的刽子手,自侵华战争爆发以来,已指挥轰炸中国城市百余次,双手沾满无辜平民的鲜血。然而这一天,他的命运将在中国西南的天空被改写。

中国空军副中队长邓从凯驾驶着老旧战机,以无畏的勇气与精湛的技术,一举击落奥田座机,创造了中国空战史上的辉煌一页。

邓从凯,这位来自广东的年轻飞行员,自抗战爆发之日起,便将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日本空军在装备、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中国空军飞行员们常常要以一敌十,驾驶着性能落后的苏制伊-15、伊-16战机迎敌。

邓从凯深知每一次升空都可能是永别,却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他曾对战友说:"我辈军人,当以血肉筑长城,何惧马革裹尸还!"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正是中国空军在极端劣势下,仍能顽强作战的力量源泉。

当日空战中,邓从凯凭借敏锐的战术眼光,迅速锁定奥田喜久司的指挥机。奥田作为日本海军航空兵的顶尖飞行员,驾驶着当时最先进的九六式陆上攻击机,机组成员训练有素,火力配置强大。

而邓从凯的座机无论在速度、火力还是防护上都处于劣势。但这位中国勇士毫不畏惧,他利用云层掩护,以惊人的胆识逼近敌机,在枪林弹雨中冷静瞄准。

经过几轮惊心动魄的缠斗,邓从凯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以精准射击命中奥田座机要害。随着一声巨响,这架涂着太阳旗的轰炸机拖着浓烟坠向简阳县董家埂的田野上,不可一世的"轰炸机之王"就此殒命中国大地。

然而胜利的喜悦尚未散去,邓从凯的座机也因严重受损而失控。这位年仅27岁的空军英雄,在完成致命一击后,未能安全返航。他的生命如流星般划过抗战的天空,短暂却璀璨夺目。

邓从凯牺牲后,战友们在他的日记中发现这样一段话:"若我牺牲,请告诉我的家人,我为保卫祖国而死,死得其所。"朴素的语言中,饱含着对民族命运的担当与赤诚。

邓从凯击毙奥田喜久司的战绩,极大鼓舞了抗战军民的士气。奥田之死不仅使日本海军航空兵失去了一位重要指挥官,更是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当时媒体报道这一消息时,用了"空中骄子折翼巴蜀"的标题,举国为之振奋。军事专家后来评价此役为"中国空军在抗战中最具战略意义的单次空战胜利"。

事件过去已经八十六年后的二零二五年九月三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当我们仰望和平的蓝天,不应忘记曾有这样一群铁血男儿,以生命为代价,捍卫祖国的领空。

邓从凯烈士用青春热血诠释了何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气节。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正是千千万万如邓从凯般的普通热血军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

今天,中国空军已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战略军种,但邓从凯等抗战先烈展现的英勇无畏、精忠报国的精神,依然是这支军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英名与功绩,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激励后人继续守护这片他们用生命捍卫的蓝天。

(未完待续)

袁廷掌:1972年11月入伍,先后在西藏军区后勤部第二独立汽车营当兵,任二连、教练队教练。1981年汽车独立二营撤编,又调汽车16团教导营三连任教练。1983年底转业回地方后,在公安局开警车等工作,2008年退休至今。

来源:雪域情怀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