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五菱都在做,新能源物流车的“隐形门槛”,突然松动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17:03 3

摘要:但这一丝慰藉转瞬即逝——“三大家”最近宣布,其新能源家用车险业务已于2025年上半年成功扭亏为盈,彻底改写了游戏规则,对于新能源物流车而言,这也放出了一个积极信号。

当2024年新能源车险行业57亿亏损收官时,中小保司尚可因其“谨慎承保”的策略而稍感宽慰。

但这一丝慰藉转瞬即逝——“三大家”最近宣布,其新能源家用车险业务已于2025年上半年成功扭亏为盈,彻底改写了游戏规则,对于新能源物流车而言,这也放出了一个积极信号。

“高保费”作为新能源物流车推广的“隐形门槛”,一辆10万元级别的纯电货车,保险费用每年可达2万元左右,是同级别燃油车的两倍以上。

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建立风险分级制度、优化定价机制等措施,推动新能源车险从“一刀切”走向精准化定价,新能源车险个性化定价浪潮即将到来

01高保费之痛:行业困境与数据真相

新能源商用车保险市场长期面临“车主喊贵、险企喊亏”的尴尬局面。根据中国精算师协会数据,2024年新能源车险车均保费仍维持在4395元,与 2023年持平,但燃油车保费因市场竞争略有下降。

对于新能源物流车而言,问题更为突出。重庆瑞驰汽车智能设计院院长李天顺在2025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技术大会上透露,目前新能源轻卡(N1类车型)年保费高达1.2万元,而同级燃油车仅需5000元。

保费高企的背后是保险公司对新能源商用车出险率、赔付率的担忧。某保险公司数据显示,新能源商用车追尾事故占比达54%,单次事故损失更大,赔付压力突出。

“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使用强度高、场景复杂,日均运营时间常超10小时,疲劳驾驶、复杂路况等因素叠加,导致事故率显著高于乘用车。”李天顺分析道。

02政策破局,四部门联手构建新机制

面对新能源车险困境,四部门今年1月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了21项具体措施,系统化破解新能源车险投保不畅、保费较高、承保亏损等问题,同月,旨在解决高赔付风险车辆投保难问题的“车险好投保”平台正式上线,为高风险车辆提供线上投保窗口。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这意味着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将根据其安全性能和维修成本,被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并与保费直接挂钩,提出“稳妥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使车险价格更贴近实际风险。

这一政策为保费“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价奠定了基础。

8月,新能源汽车保险新规正式实施,使得不同车型保费出现明显分化,经济型车型保费下降,低价位、低零整比车型受益于新规。据公开数据,五菱宏光MINIEV(车价3.98 万元)保费已从1800元降至1530元。

03市场转变:头部险企已出现盈利拐点

政策引导下,新能源车险市场已出现积极变化。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头部险企的新能源车险已迎来承保盈利拐点。

平安产险上半年实现承保新能源汽车575万辆,同比增长49.3%,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46.2%,并实现当期新能源车险业务承保盈利。

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105.96亿元,占车险保费比例升至19.8%。中国太保副总裁俞斌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车险总体经营情况比较好,已经进入盈利空间。”

行业整体表现也在改善。上半年,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1.44%,已结赔款同比增长33.32%,赔款增速低于保费增速8.12个百分点。

车险“三大家”的集体盈利,让不少乐观人士喊出了“新能源车险拐点已至”的判断,电车资源认为,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制约行业发展的“保险大山”虽有松动,但远未崩塌。

04技术驱动下,数据赋能保费个性化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增强车险定价精准度和合理性。

从保险的精算模型来看,商业保费的核心决定因子,包括客户的信息、车辆属性、理赔记录、违规数据,理赔记录和违规数据是影响保费水平的关键的变量,实现保费“千人千面”的关键在于技术赋能与数据共享。

切实降低出险率和违规行为,既能提升保险公司的收益,又有助于保费的下降,从而鼓励用户购买商业险,实现双赢,简而言之,保费高的源头就是控险,把保险控制在一条绷着的线中。

如何打破保险困局?2025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技术大会上,有多家主机厂分享技术成果。

比亚迪汽车研究院产品技术规划部总经理陈振分享了比亚迪商用车在新能源轻型商用车技术发展与实践探索,他指出,“在智能化方面比亚迪通过智能化车队管理系统,具备车辆实时监控,驾驶行为分析,故障自动提醒的功能,成就车队高效精细化管理,提升车队运营效率。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保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尽可能提前识别及预防潜在的危险,比亚迪轻卡还搭载了多项主动安全技术,比如RDW车道偏离预警、FCW前碰撞预警等,这些系统不仅可以保障车辆与行人安全,也可以有效降低司机驾驶疲劳,同时降低车辆保险。”

在实际应用中,希迪智驾等公司已通过AI全景环视、DMS驾驶员监测、AEB自动紧急制动等系统,实现对驾驶行为的全程监控与风险干预。试点数据显示,搭载智能安全系统的车辆事故率下降12%,保费降幅超4000元。

柳州五菱智能网联高级专家窦志勇介绍,其国内首创插电混动小卡车型采用强化版的ABS,ASR驱动防滑功能,DTC托滞扭矩控制功能,让新能源车的底盘更加精准和受控,L2辅助驾驶,破解“上险难”,对险司友好,保险降至3500到5000

瑞驰智能驾驶辅助车型上市半年以来,累计驾驶1.6亿,辅助驾驶里程3000万,主动安全系统介入25万次,帮助用户降低事故率12%。

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推出的主动安全AI算法,通过多维度驾驶员行为分析与实时风险预测模型,实现“人-车-路-环境”协同决策。该系统能精准识别驾驶员状态,包括疲劳状态、分心行为及情绪波动,从而评估风险等级并提前预警,更精准的定价模式正在形成……

05结语:从痛点到支点

随着政策落地和技术成熟,新能源物流车保险市场正迎来深刻变革。某财产险公司车险负责人透露:“根据监管部门的意见,未来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将进一步扩大,分阶段逐步过渡到与普通燃油车一致。”

据证券日报报道,2025年上半年,行业新能源车险经营出现好转迹象,随着数据共享机制的完善和风险评估模型的优化,技术正在让风险变得可量化、可控制,2026年有望成为新能源商用车保险“千人千面”的落地元年。

来源:电车资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