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家根据在阿根廷发现的化石,认为这批可能属于一种新的「大盗龙类」,有着大利爪,它口中咬着的一段远古鳄鱼的前肢骨,也随着化石一起保留下来,可能透露这种恐龙猎食行为的线索。
白垩纪时期肉食恐龙Joaquinraptor嘴里刁着远古鳄鱼前肢的模拟图。
科学家根据在阿根廷发现的化石,认为这批可能属于一种新的「大盗龙类」,有着大利爪,它口中咬着的一段远古鳄鱼的前肢骨,也随着化石一起保留下来,可能透露这种恐龙猎食行为的线索。
《美联社》23日报道,这种恐龙被命名为「卡萨里氏瓦金盗龙」(Joaquinraptor casali,中文名暂译),全长可能达7米,属于神秘的大盗龙类,可能生活在6600万年前到7000万年前,接近恐龙灭绝的时间。
发现这批化石的研究团队成员、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质与古生物学研究所(Patagonia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eontology)古生物学家伊比利古(Lucio Ibiricu)指出,大盗龙类以其长形头骨,以及「巨大且非常有力的爪子」著称,曾分布在横跨相当于今日南美洲、澳洲和部分亚洲广泛地区,在数百万年间分化出多个物种。但是由于目前所发现的化石都不完整,有关这种生物如何猎食,以及其演化位置都还不清楚。
研究团队是在巴塔哥尼亚可韦瓦皮湖岩层(Lago Colhué Huapi)发现这批化石,包括一部分的颅骨、前肢、后肢以及尾骨,骨骼的独特特征,使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新物种。
推测化石所属个体死亡时年龄至少19岁,死因仍是谜,不过,其嘴里还保留着一段鳄鱼远古亲戚的前肢骨,这一点可能透露出这种恐龙饮食习惯,以及它们当时是否是史前潮湿泛滥平原的顶级掠食者。
这份研究报告23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未参与研究的阿根廷贝纳迪诺.里瓦达维亚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Argentine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Bernardino Rivadavia)学者艾格诺林(Federico Agnolin)表示,这只恐龙化石,提供目前为止大盗龙类其中一份最完整的化石,「填补了关键空白」。
新发现的恐龙化石Joaquinraptor模样模拟图,蓝色部分为发现的化石部位。
来源:一往无前苹果j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