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27日,中外头部工业机器人企业齐聚工博会,国际“四大家族”与上海“四小龙”隔空打擂,从汽车制造到电子产品组装,从物流仓储到医疗手术,工业机器人不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搭载“极智”内核的生产伙伴,正以更自主、更灵巧、更智能的姿态,深刻改变制造业的面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赵奕 上海摄影报道
一场重塑工业未来的“极智”图景正在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现场生动铺展。
9月23日—27日,中外头部工业机器人企业齐聚工博会,国际“四大家族”与上海“四小龙”隔空打擂,从汽车制造到电子产品组装,从物流仓储到医疗手术,工业机器人不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搭载“极智”内核的生产伙伴,正以更自主、更灵巧、更智能的姿态,深刻改变制造业的面貌。
“工博会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工业领域的顶级盛会,正是因为它始终以工业场景为锚点、以智能制造为脉络,既展现着工业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也推动着智能制造理念向全产业链渗透。”节卡机器人副总裁常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节卡而言,本届工博会不仅是展示自身的舞台,更是我们立足工业场景、以机器人技术赋能智能制造的关键契机。”
国际巨头与本土新锐各展硬核绝活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加速,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63747套,较去年同期增长14.4%,1—8月总产量为512129套,较去年同期增长29.9%。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元化的企业梯队。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从系统集成到行业应用,都涌现出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企业。
作为上海机器人“四小龙”之一的节卡机器人,在本届工博会上带来了全球首发的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其能够支持多形态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实现“自主感知+智能决策+灵巧执行”。
在展会现场,JAKA OTA智慧服务平台展示了JAKA MAX40在内的10台机器人的实时作业情况。作为“智能中枢”,JAKA OTA平台实现了多机器人协同管理、远程运维及批量部署,实测可降低真实场景60%停机时间与50%维护成本。常莉表示,该平台能够精准化解制造业“应用难、协同弱、运维繁”三大痛点,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从单机智能到群体智能的解决路径。据悉,该平台已伴随节卡机器人产品服务12个标杆项目,在汽车、3C电子领域进行场景验证。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传统生产方式面临挑战。当前,制造业需求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智能机器人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市场对机器‘工人’也提出了新要求。”中科新松董事长杨跞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杨跞介绍称,本次展出的新松多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软件、算法全栈自研,在多个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率先发布了国内首款七轴双臂、负载达25kg、臂展达2m的移动协作机器人。该系列产品在半导体、汽车制造、新能源等行业,以及封测、物流装配、智能焊接等行业场景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高壁垒解决方案。
装卸货机器人提供商赛那德(SENAD)率先突破了工业场景中“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系统的产业化难题。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iLoabot系列机器人,已经过近万小时实景训练可自主完成箱装货物装卸、动态避障及多设备协同,较传统方案效率提升300%。目前公司产品已批量部署于烟草、酒水、物流快递等多个行业头部企业,并远销北美、日韩等发达国家。
国际“四大家族”也不甘示弱。ABB机器人在本届工博会上首发新一代高性能大型机器人IRB6750S,其最大有效负载为350kg,路径精度能够精确到0.9mm。KUKA全新复合机器人搭载的OmniMove驱动可实现零转弯半径旋转、斜向平移,拥有全球领先的窄通道通过能力,搭配高集成安全感知系统,在保障作业安全的同时,能灵活穿梭于各类紧凑空间。
无论是国内企业打破垄断的核心技术,还是国际巨头精准到毫米级的性能突破,中外机器人企业每一项创新都在将“极智”从概念变为工业生产的现实。
多领域黑科技重塑工业生态
除了上述机器人行业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与产品外,全球各地的众多展企也纷纷带来各自的“极智”展品,全方位展示智能技术对工业各领域的重塑。
针对工业智能体落地面临的多重挑战,西门子与中科摩通共同打造的新一代新能源汽车EMB智能装配设备正式揭幕,据介绍,该设备是西门子生成式工业人工智能助手Industrial Copilot 在中国市场的首次试点应用。此外,西门子还全景呈现了其全栈软、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够为企业打通IT与OT之间的壁垒,让数据在企业产品、生产、运营、决策等各个环节自由流动。
特斯拉也展出了Model YL、赛博越野旅行车、Model 3、人形机器人和V4超充桩等产品。据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其第三代人形机器人预计今年推出、明年量产,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的目标。
在能源领域,中广核数科作为中广核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业务发展平台,携“和睦系统”、一体化自然循环小型压水堆“华鹏一号”等成果亮相工博会智慧能源展。据现场工作人员表示,作为中国首个核级“中枢神经”,“和睦系统”控制着核电站上百个系统、上万台设备的运行,对于保障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目前已应用于包括“华龙一号”“vver机组”“高温气冷堆”在内的33台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实现了二代至四代核电技术和堆型的应用全覆盖。
此外,杭州炽橙科技自主研发的工业智能体开发平台,为智能体开发提供从理解复杂工业知识、感知动态环境、执行自主决策到协同解决问题的完整技术栈。江苏迅镭激光展出的GI3015超高速激光切割机具备领先的动态性能,其行业首创的中空床身搭配2+4交叉地脚的设计,有效解决了加工热传递引起床身变形的问题,确保了长时间连续加工的高精度稳定性,为激光加工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长期以来,新型工业化依赖“控制优化”等单点能力进步,但AI时代的工业生产需求更复杂:首先要保证控制的实时性与稳定性,其次要有足够的算力支撑决策,同时要有全周期的自主安全。在工博会期间,曙光网络首次提出“算控安融合”理念,把计算、控制、安全三者打通,形成闭环,避免了企业在技术集成中的反复探索。
当前,全面提升工业全流程智能化水平,已成为重要议题。行业最新报告显示,今年全球工业智能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5万亿元,我国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40%。同时,我国制造业智能技术应用也十分活跃。统计数据显示,工业大模型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占比分别为33%、24%、32%,制造业数字化效能持续提升。
从机器人领域的自主感知决策、核心技术突破,到能源、交通、激光加工等领域的智能升级,本届工博会上中外企业的技术交锋与创新实践,不仅破解了传统生产效率低、场景适配难等产业痛点,更推动工业生产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跨越。可以预见,“极智”力量将进一步打破产业边界、重构工业价值链,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也让中国在全球工业智能化竞争格局中占据更加关键的位置。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