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负责自营月饼生产的德丽可思部门接线人员则直接确认,网上传的不是谣言,确实花了这么多
事情来得很直接
有人在网上说今年胖东来的月饼包装光设计就花了上千万,随后有媒体以消费者身份打电话求证
门店工作人员说找了专业团队,费用肯定不低,具体不便透露;
负责自营月饼生产的德丽可思部门接线人员则直接确认,网上传的不是谣言,确实花了这么多
这句话听上去有点硬,但把争议点敲实了
设计是谁做的也有迹可循
9月19日,官方账号介绍这套包装出自中国香港陈幼坚团队
如果你稍微了解设计圈,看到这个名字大概就明白,钱很可能花在刀刃上
那只会跳动的兔子一亮相,社交媒体就被刷屏,孩子们盯着屏幕捧着盒子打量半天,大人则默默拍照发群里,几乎是“看见就想买”
火到什么程度呢
赏月礼盒系列,也就是大家口中的“会跳的兔子”那款,门店说已经断货,什么时候补货还不确定
这在节日季其实并不罕见,可一边是“上千万设计费”的讨论,一边是“买不到”的心急,情绪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那价格呢
别把“上千万”一听就联想到“天价月饼”,两回事
胖东来文件写着,DL自营月饼礼盒每盒售价在97元到350元之间
我看过不少人留言:三百多的礼盒,在这个节日市场里不算高冷
他们此前爆火的“胖东来大月饼”,29.8元一个,就两种口味——芋泥麻薯酥和红豆蛋黄酥
这条产品线定价一直走的就是“能被更多人买来尝”的路子
当然,花上千万做设计,还是会让人追问:值不值
我的直觉是,不能只盯着盒子本身
包装是产品的语言,也是品牌的门面,节日礼品尤其如此——那只“跳兔”成功唤起了情绪,买的不是纸板,是氛围感
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把预算砸在“被看见”和“被记住”上,算一笔长线账
可话说回来,监管的风也在变
今年有关部门联合发声要遏制“天价月饼”,安阳市市场监管系统也在查过度包装,这条红线在那儿摆着
所以,设计可以大胆,定价得有边界,包装也别“层层套娃”
对消费者而言,能吃得舒服、送得出手、价格不刺眼,才是踏实
市场的数据也给了参照
按照平台发布的趋势报告,低温月饼成了今年的增长黑马,商品数量涨了近三成,销售额增速达73%,跑在前面
这说明大家越来越愿意为“新鲜感”和“口感差异”买单
截至目前,某平台的月饼用户规模同比增长了32%,节前有上千个新品牌、近五万款新品上线,人均买了四盒多,南方流派更受欢迎,四成用户干脆只挑新品
在这样的竞争里,包装的创意只是引子,最后还是得回归产品和体验
你说设计能不能直接带动销售?
看过一些例子,答案挺明白
2019年的“茅台瑞幸酱香拿铁”,没公布具体包装费用,可凭借联名和外观设计,话题度爆棚,带着销量一起上去了
这就是把品牌记忆、视觉新鲜感和社交传播捆在了一起
2020年日本神户风月堂做的“月兔印”礼盒,用浮世绘风格打磨到极致,结果不仅在本土卖得好,还跑到海外,顺手把品牌调性抬了一个台阶
往回看,我们就能更冷静地看待“上千万”,它可能是在买未来的品牌势能
现实里的微小片刻,也能看出门道
朋友家孩子第一次见到“会跳的兔子”,咯咯笑个不停,非要拆开看看怎么跳的,家里大人却护着盒角别压坏
有人说,这玩意儿根本不会久存,过了中秋谁还记得
可我倒觉得,节日的记忆就是这些小事堆出来的,谁能把仪式感做得更轻巧、更好玩,谁就赢半步
也别忽略了企业的另一面
门店给的最新消息是,目前这事儿没有更多后续进展
在舆论场上,确认了费用、亮了团队、卖到断货,接下来可能就是静静地等产能、等补货、等节后复盘
对品牌来说,比起在评论区拉扯,或许把供应链和品质守住更重要
有从业者提醒,花钱不等于加价
设计费是一次性投入,摊到规模化的销量里,单位成本并不一定惊人,关键看有没有带来复购和口碑
但消费者也有朴素的尺子:
这一点永远说不厌
所以,我更愿意把这次争议看作一次现实练习:
企业想要用设计讲故事,监管要盯住天价和过度,消费者用脚投票,三方一起把尺度摸清
如果非要给这件事画个当下的小结,或许可以这样说——
“上千万”是个刺眼的数字,但决定礼盒去留的,是口感、是体验、是诚意,以及那个被“跳兔”点亮的一瞬欢喜
信源资料
网易新闻:《胖东来斥资千万设计 “跳兔” 月饼包装盒?门店确认传言,礼盒已卖断货》-2025年9月23日
舜网:《胖东来花1000万设计月饼包装?门店回应:确实,售价97元至350元 / 盒》-2025年9月23日
闪电新闻:《胖东来自营月饼礼盒包装设计斥资千万?门店确认传言属实》-2025年9月23日
来源:草上飞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