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永浩从 9月10号起,两天连发近30条微博,到直接悬赏10万元,向网友公开征集西贝预制菜的证据。9月11日晚间,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接受采访,怒气难掩,表示将对罗永浩提起诉讼。
罗永浩一吐槽,西贝急得直跳脚,双方神仙打架,老乡鸡赢麻了。
罗永浩从 9月10号起,两天连发近30条微博,到直接悬赏10万元,向网友公开征集西贝预制菜的证据。9月11日晚间,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接受采访,怒气难掩,表示将对罗永浩提起诉讼。
双方这场口水战,随着舆论不断发酵,已经不再局限于个人吐槽与品牌回应,演变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审判。
有赢必有输,西贝的应急公关看似有理有据又合法,但恰恰相反,西贝用合法的理性挑战情绪上的感性,用傲娇挑战食客情绪上的排斥,从一开始就输了。
西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餐饮业杀开一条血路,立住了一块招牌,充份说明,西贝在行业内过关斩将,内斗内行确实有几把刷子,但是一遇到行业外部质疑,将行业内斗狠劲思维,直接嫁接到行业外应急公关,立马傻眼,事与愿违。
一个人一个公司有多强,一靠同行衬托,一靠怎么样和对手相处。将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将敌人搞的少少的,甚至用太极的手法将对手转化为朋友,才是领略到了扩大统一战线的精髓,西贝本来可以用太极的方式,大大方方地将罗永浩这一人气流量王,转化为朋友,不知道是西贝后台太硬,本身太强,还是性格本身过于傲慢,非要用惯性对抗的方式开撕,用情绪上的感性,把自己衣食父母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从更深的层面看,西贝vs罗永浩,揭示了当下餐饮行业的一个现实:
不是“预制菜惹的祸”,而是“不透明+高定价+不听劝”这种组合。
这场风波,本质上是一次典型的“消费者情绪爆发”+“舆论场力量失衡”。
罗永浩说,你用了预制菜,却不明示;菜品定价虚高,体验感不值。
西贝从内心而言,也在否定预制菜,于是,西贝发公开信称罗永浩指责不实,公布13道菜品制作过程,证明西贝没有大量采用预制菜。
西贝的回应聚焦在了“中央厨房加工不等于预制菜”,“我们是现代餐饮工业”试图用标准、工艺、流程定义这些术语层面来澄清解释。
本来是双方的情绪战,西贝却试图转化为技术战,完全错误理解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术思维。
结果是越描越黑,由于大众对什么是预制菜没有统一的标准,西贝可能认为,家家户户都是从冰箱里面拿出食材加工,所以从冰箱拿出来的食品再加工很正常,不算预制菜,但是,西贝忽略了一件常识,
自己做的饭菜最难吃,自己仍然吃得很香,如果是别人做的,还要自己掏钱买单的,天然地自带挑剔和深渊凝视。
因此,总是有太多的细心网友,搭眼一瞧,仔细一看,西贝公开的13道菜,冷冻冷藏,再加热,这不就是预制菜嘛。
本来,预制菜,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知道,食客被预制菜包围,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只能改变自己,掩耳盗铃,装作没有这么一回事,但是从内心讲,谁都不愿意吃预制菜,正如转基因食品,心里面十分排斥,却不得不接受现实。
没有人会因为吃到了预制菜,或者转基因食品而沾沾自喜,发一个朋友圈炫耀吧!
预制菜不是什么妖魔,预制菜做的好,也很干净,健康。
只是公众的看法是预制菜应该是平价,而不是那么贵。
预制菜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效率至上催生的必然结果。
从前车马邮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车马邮太快,合不来就一拍两散,20分钟的上菜时间,你不吃预制菜,谁吃预制菜。
其实西贝最好证明的方式,就是公布罗永浩就餐那天的后厨视频。
或者第一时间西贝发个声明,服个软,说收到意见、接下来会整改,这事很快就过去了,甚至还能反向接住这波流量。
可惜,正如那句话,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不得不说,身为局中人,有时候会习惯性陷入到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情绪框框,西贝贾老板深陷局中,不懂太极,选择了硬刚,还花钱费米找了各种媒体来后厨采访,属实是自己锤自己,锤仁得仁了。
互联网上对于罗永浩battle西贝贾老板,有各种各样的解读,让各自的受众读者大呼过瘾,我属于逻辑的理性派,下面我从逻辑的理性上来分析一下。
我认为任何事情,需要从
情
理
法,
三个角度去分析。
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运用他十分自得引以为傲的数学逻辑,在资本市场上被反杀得走上天台欲一了百了,忽然灵光一闪得出一个结论,他不是败给了理性,而是败给了情绪,于是,他再次重整旗鼓深入研究,发明了凯恩斯主义,被美国动用于实践,一战成名。
凯恩斯主义说明,当市场被某一种情绪所裹挟放大,理性就会失灵,这时,情绪大于逻辑的理性。或者说情大于理。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理性的道理,同样,人死债消也是道理,父债子偿还是道理,但这里又隐藏一个道理,儿子放弃继承,父债子也可以不还,究竟是要还还是不还?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可操作空间,那就是打官司,也就是诉诸法律。
法律是最终的底线,当一件事情不能以情动人的时候,我们就跟他讲道理,道理讲不通,最后一招,讲法律。
总结,情大于理大于法。
再举一个例子,老人跌倒了扶不扶,在情绪上,举手之劳,守望相助,道理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法律上,不是你撞倒的,为什么要扶?因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下意识情绪,当时决定帮扶摔倒老人,根本没有考虑道德与法律,当该恶性案件发生之后,不惑祸上身的情绪,又立即大于道理与法律,看到了跌倒的老人,不敢扶。
有了以上铺垫,西贝贾老板vs老罗这一场舆论战,到底输在了哪儿?就有了清晰的认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老乡鸡的明明白白battle西贝的欲说还羞,从而产生了一个情绪上的应急反应,让罗永浩吐槽了西贝,按道理讲,罗永浩与消费者都知道,预制菜大行其道是不争的事实,西贝使用预制菜没有情感道德法律上的任何问题,西贝的应急公关反应是反着来,用法律上的合法,证明我这样做的道理,斥责罗永浩情绪上的偏激,因此,西贝一开始就输了,输人先输阵。
法律是行为的最后底线,每一个人都可以标榜自己道德高尚,但绝对不能标榜自己合法,因为合法是本来就必须要做到的!
罗永浩一开始的吐槽,着重点并不是否定“预制菜”有多坏,
而是表达他的一个情绪:
1、预制菜需要象老乡鸡那样对消费者公开透明。
2、预制菜不该卖这么贵;
而且,罗永浩的吐槽也是有法律支撑的,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推动预制菜明示机制,要求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西贝贾老板的回应,重点放在了西贝按法律规定的标准,西贝没有预制菜。
所以,罗永浩你说我是预制菜,你就侵犯了西贝的商誉。
从西贝的回应可以看出,罗永浩你跟我讲情绪,摆道理,我就跟你讲法律。
罗永浩是什么人,早年怒砸西门子冰箱,极大的放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后来又因为欠债,一言九鼎,硬生生地将《甄嬛传》玩出了“真还传”的流量梗狠人。
罗永浩的主战场是舆论,是流量,商业公关理论告诉我们,第一铁律就是:不要在别人的主场打仗。西贝这是躬身入局不信邪啊!
对于西贝的反击,罗永浩直接开直播进行回应,扩大了舆论范围,拿老乡鸡举例,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再看看你西贝又是怎么样做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本来一件小事,直播一开,发酵得很广,藏都藏不住了。
西贝接下来怎么办呢?继续拿起法律的武器,在不断自证清白的陷阱上愈陷愈深,即便赢了官司,损害更多的还是自己的商誉。
反观罗永浩将很轻松,捏住情感这一张牌,不断地重复使用,就是对西贝的降维打击。
第一步,消费者不反对预制菜,反对的是欺骗消费者。
第二步,知名企业,能力越大责任起大,合法经营是底线,还要扛起道德的底线,做行业的表率,而不是道德的破坏者。
第三步,广大人民群众,希望吃到带有锅气的新鲜菜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逆向而行,老百姓将用脚投票。
第四步,先富带动后富,知名企业,你做到了哪些?
以上四步,已经够够了,还有第五步,第六步,没必要再说了
以上都是用以情动人的步骤,层层递进,不要怀疑罗永浩的煽情能力,只要他想,就能左右无数人的情绪,届时,西贝将如何应对?!
来源:李叫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