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首次落地中国,“AI保护长江江豚”成亮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16:04 3

摘要:9月22-2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召开。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以“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代表参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9月22-2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召开。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以“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代表参会。

在中国鲸豚监测和保护技术边会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联想集团携AI智慧鲸豚保护项目亮相,展示了长江江豚保护成果及最新进展。

长江江豚采取自然保护、迁地保护、繁育保护和离体保藏同步进行,自然种群止跌回升,迁地种群稳定增长,形成了一套可向近岸小型鲸豚保护复制推广的经验,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第六届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指出,水生生物保护比陆生生物保护的难度更大,当下开展的研究和探索所积累的鲸豚保护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希望未来可以复制到全世界大江大河之中的更多物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第六届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主办方供图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上海研究院院长毛世杰介绍,在技术赋能层面,联想依托自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能设备能力,开发并落地了江豚智能监测平台,同时引入具身智能六足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用于复杂环境下的数据采集与监测。“下一步,联想还将继续深入探索AI影像识别与追踪、水下声呐数据分析、生成式AI模型等前沿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公众参与层面,随着“大江之歌”科普计划、AI互动展览,以及全球首份“长江江豚追豚地图”与“赏豚攻略”等举措的相继落地,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学校、志愿者通过影像记录、科普教育、巡护支援等方式加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

AI智慧鲸豚保护实践案例展示。主办方供图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介绍,目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实现了历史性止跌回升,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样本。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徐军介绍,长江江豚综合监测和调查技术已经推广到柬埔寨、缅甸、孟加拉国等国的河流鲸豚研究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综合保护技术还会在亚洲和南美淡水豚分布的国家得以落地实施。”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