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日,张雪峰的账号在微博、小红书、抖音、B站均被禁止关注,其工作室火速回应称“正在反省”,仿佛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张雪峰的罪与罚
封面 I 张雪峰直播截图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志愿填报网红名人、无数学子的风向标张雪峰,终于倒在了自己的预言之下。
9月24日,张雪峰的账号在微博、小红书、抖音、B站均被禁止关注,其工作室火速回应称“正在反省”,仿佛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图源:微博@正在新闻
还记得几个月前,张雪峰在直播中眼角含泪、双手合十表示,由于“动了太多的人的蛋糕”,他可能会退出网络直播。如果8月或9月见不到他直播,他就是“遇到事了”。
其实一直以来,在“得罪”人这方面,张雪峰是毫不避讳,且有些享受的,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给他带来了流量和关注度,也为其商业基本盘的垒砌打下了地基。
硬币的另一面,张雪峰的一些“文科无用”“新闻学无用”等极端观点,使得其成为人们眼中散播焦虑的摇旗者。
近日,张雪峰还祭出了“枪声打响那一天,将个人捐款至少5000万元,公司整体捐款不低于1亿元”的争议言论。
被骂和道歉是张雪峰的日常,但这一次,他似乎真的危险了!
张雪峰是站在风口上起飞的,正所谓“七分考三分报”,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这仍是一块加速膨胀的市场,没有人会甘愿自己的学生生涯在填报志愿这一块发生差错。
但学生们最神往的张雪峰,早在今年高考季后就异常低调,之前6月的那场直播不但表达了退圈风险,还无奈的送上了如同道别词般的寄语:
“如果老张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原谅。如果在直播过程中,我伤到过某位家长或者某一类人群的话,我真诚地给大家道个歉。”
他还有意无意的透露“自己真的尽力了”,看上去一副要避避风头的态势,直到最近被全网封禁,直播活动全面暂停。
那么这一次张雪峰究竟为何倒下?
首先,与张雪峰的高人气并行的,是缠身不断的舆论争议。
从一开始口无遮拦就是张雪峰的一大标签,他曾说“哈工大是最牛的那一个,哈理工狗屁都不是”,一度引来大量的质疑和不满,最后张雪峰做出道歉,双方达成和解。
到后来,他开始放飞自我,说了那句令所有文科生哑口无言的话:“所有文科专业都叫服务业,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
他真正得罪四面八方的学子,还是那句万恶之源:“孩子非要报新闻,我一定会把他打晕,再给他报别的!千万别报新闻,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
”
作为新闻专业出身的我,无言以对。
以上诸多言论曾引发社会强烈不满,还多次被官媒点名,认为张雪峰在煽动学历歧视和就业焦虑。
实事求是的讲,张雪峰有些话不无道理,但这种极端化的表达一定程度上还是为了获取流量,毕竟其团队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动辄上万。
9月3日,张雪峰在直播中宣称若战争爆发,个人捐款5000万、公司捐款1亿,并使用“老子他妈先捐”等激烈措辞。尽管部分网友支持其“爱国表态”,但有官媒批评其言论存“鼓吹战争”倾向,可能引发社会情绪波动。
把“疯狂”当作立身之本的张雪峰,难免有触碰禁区的那一天。
舆论场里的张雪峰是毁誉参半的。
记得有一次看张雪峰直播答疑,途中连麦了一位农村女孩,问清分数与意愿后一步步为其解读未来职业规划,在了解到其父母都是农民后,他为女孩在分数框架内不断咂摸着最优解,最后劝慰她能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将来成为乡镇的医生,这已经是一种进步了。
这段切片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广泛流传,张雪峰的恳切与负责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称赞他不愧为最懂普通人的教师,寥寥数语就会使人拨开云雾见光明。
在一些媒体对高考生家长的采访,有人数月蹲点抢张雪峰高考志愿服务名额,成功后长舒一口气:“买到了,我就放心了”,说话时双手仍在激动地颤抖着。
直播间里,大多数家长反复强调:“普通家庭、普通孩子、我和他爸都没怎么读过书、对这方面一点都不懂”……
接着如同检验一个产品般,报齐分数、科目、理想院校等等,等待着迎接张雪峰的审判,即便这一开口很可能就是一辈子。
图注:张雪峰直播截图
以至于张雪峰的言论虽然犀利,但他的确给出了一些有理有据的分析,让那些迷茫的家长和学生找到了方向,所以大家对张雪峰的容忍度,一定程度上被对冲了。
张雪峰一直以打破信息差为荣,认为自己只是把一些少部分人明了的东西放在了台前。
支持且信任张雪峰的,很多都是普通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后悔的本钱,花钱找张雪峰是为了将来做保障。
但教育本质是一种理想主义,在理想主义的架构中,很多人才会认为不应该盲目的以功利化的思维去判定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这不符合教育观。
于是张雪峰的出现被看作是“异类”,他一次又一次的站在现实主义视角击穿了人们的期盼与幻想,直白的像是蒙面裸奔在人群中。
以至于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张雪峰曾预言“所有网红的终点,都是塌房”。
回看本次的全网封禁处罚,其核心矛盾在于:作为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教育博主,其个人言论与商业利益未能平衡,最终触及政策红线。
在漩涡中不断螺旋的张雪峰,早已财富自由。
据天眼查数据,张雪峰(原名张子彪)的名下关联企业10家,业务涵盖教育咨询、图书出版、研学旅行等领域。张雪峰曾在巡讲中表示,自己名下有三家公司,其中一家即将上市,上市后能变现几个亿,另一家估值5-8亿元。
老师、网红、商人、老板……张雪峰陆续完成阶层跨越。不管是凭实力打破信息差,还是割韭菜,毋庸置疑,实用主义者张雪峰赚到了钱。
当然更值得关注的是,即便张雪峰“消失”,现实的焦虑仍然会存在。
图源:《阳光普照》
追随着张雪峰的步伐,高考志愿规划师成了眼下的热门职业,据艾媒咨询调研的数据显示,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付费市场的规模约为9.5亿元。
甚至于多家招生机构打出响亮广告,一个志愿填报季,轻松月入10万+。
新兴行业的野蛮生长总是相似的,高考填报也不例外,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机构,依靠着信息差和不规范的行业现状赚最多的钱。
以至于像张雪峰那般的金字招牌,反倒成了稀缺品。
时至今日,我国的高等院校数量已经超过三千所,高校理应根据社会变动自我调整,但张雪峰等人的出现,恰恰说明在志愿填报、就业选择这一块还存在问题。
全网封禁张雪峰,对于类似的教育类自媒体是个警醒,同样意味着志愿填报赛道将面临更严格的合规要求。
本质上来看,咱们也跟不愿意看到如张雪峰这般志愿填报师的存在,至少不该如此大踏步的成长,因为本质上说明了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明显,并且我们似乎只剩不断地妥协迎合。
想到王德峰教授的一个观点:“真正的高等院校不是服务于社会,而是引领社会”。
教育的进步是从现实主义走向理想主义,只是时代的产物不单是某一方的问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寻觅解题之道。
来源:中国公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