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心理咨询分享32岁孩子在家躺平两年半,果壳心理教我们如何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15:54 1

摘要:这种状态,持续了快一年。直到三个月前,我们才终于找到了第一把钥匙——不是去打开那扇门,而是先学会了,怎么在门外,正确地爱他。很多人不理解,觉得32岁的大小伙子不去工作,整天待在房间里,就是"懒"。但我知道,我的儿子不是懒,他是抑郁了才会这样。我儿子曾经是个动手

果壳心理咨询分享32岁孩子在家躺平两年半,老师教我们“不求不助”,孩子反而走出来了
01.我们家的二楼,有一扇总是关着的门。门里,是我32岁的儿子。门外,是我和孩子爸爸。每天,我听着楼上的动静,计算着他多久没下楼了。吃饭时间,我小心翼翼地喊他,得到的总是淡淡的"嗯"声。他的世界缩小到一间屋子,一张床,一部手机,一台电脑。而我们夫妻俩的世界,则充满了焦虑、无措和心碎。

这种状态,持续了快一年。直到三个月前,我们才终于找到了第一把钥匙——不是去打开那扇门,而是先学会了,怎么在门外,正确地爱他。很多人不理解,觉得32岁的大小伙子不去工作,整天待在房间里,就是"懒"。但我知道,我的儿子不是懒,他是抑郁了才会这样。我儿子曾经是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孩子,喜欢钓鱼、木雕、摄影,做事情很有条理,追求完美。但两年前因为工作和社交压力,受了很大打击,整个人都变了。他开始坐立不安、心情烦躁,甚至怀疑被人监控,对朋友失望,缺乏安全感。我们安慰了一周左右,他才平静下来,但总是胡思乱想,入睡困难。
02.今年,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他整天把自己关在二楼的房间里,只有吃饭洗漱才下楼。对我们爱搭不理,问多了就不耐烦。整天刷手机、打游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医生说这是"抑郁平静期",表面上看起来平静,实际上内心很痛苦。他也没有什么大的情绪波动,就是一种彻底的麻木。问他怎么了,他说"没怎么,挺好的",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睛里没有光。就像一潭死水,扔块石头下去,连涟漪都没有。去医院拿药,吃了两天药他就自己停了,说好了。但明明没有好。他变得特别容易疲惫,刷牙、洗脸、下楼吃饭,这些小事对他来说都像跑了一场马拉松。最让我们害怕的,是他那种"认了"的状态。他不挣扎了,不跟我们吵了,就安安静静地接受自己"是个没用的废物"。这种绝望的平静,比之前他烦躁发脾气时,更让我们心慌。我们夫妻是农民,没什么文化,但为了孩子,我们在线上直播间听了很长时间的课,学了很多理论知识。我们一直积极乐观地面对孩子的问题,但却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开始时,我们用尽了各种方法想帮助他。他爸爸给他安排相亲,小心翼翼问他"要不要去医院复查",换来的都是沉默和回避。我整天唠叨:"你要振作起来""你看别人都结婚生子了",结果他越来越反感。我们讲道理、替他安排,孩子反而越来越封闭自己,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家里的气氛压抑得可怕,我们夫妻俩经常互相埋怨,婚姻也出现了问题。最让人纠结的是:不管他不甘心,管了又怕他更糟。我们就像站在悬崖边拉他的人,不敢用力,又不敢松手。
03.两年多来,他切断了和外界的所有联系,只剩我和他爸爸,还能跟他有一点微弱的往来。我们知道,不能再等了。犹豫了很久,我们决定寻求专业指导,最后选择了果壳心理。刚开始按老师说的方式对待孩子,才两三天,我们就发现他下楼的次数好像变多了。我又惊喜又着急,想着要是老师能直接对接孩子,是不是见效更快?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否定我的急切,反而温和地解释:“现在不是我直接对接孩子的最好时机。对长期处于抑郁封闭状态的孩子来说,被专业干预的信号可能会让他觉得自己有问题的标签被放大,反而触发更强的防御心。你们才是他目前唯一还愿意保持微弱连接的人,先帮你们稳住这段关系、搭建他需要的安全感,比我贸然介入更重要。”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我们大概做了这三件事:第一件事:停止伤害老师让我们立即停止所有嘘寒问暖和人生指导,遵循一个原则——不求不助。具体做法是:把饭做好,只说一句"饭好了",不再催促把他喜欢的零食水果放在他门口,不敲门、不嘱咐在他下楼时,不再追问"你去哪儿""什么时候回来"第二件事:建立安全感老师教我们创造无压力的环境:他爸爸开始在自己做木工活,不要求儿子参与,只是营造他曾经喜欢的氛围把他以前的摄影器材擦干净,放在客厅显眼处,不提议他去拍照我们学会在他面前正常聊天,不说教、不抱怨第三件事:寻找突破口老师建议我们观察他的微小兴趣点:注意到他偶尔看摄影视频,他爸爸就"无意中"说起河边风景不错;知道他之前喜欢养鱼,爸爸就买来小鱼放在一楼楼梯处,找了个透明的玻璃缸装着,放在一楼楼梯转角的小桌上—— 那是他下楼吃饭一定会经过的地方。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有很多次我们差点放弃,觉得这方法太慢,看不到效果。老师每周都和我们通话,鼓励我们坚持,告诉我们:"修复信任需要时间,急不得。"

04.转变发生在一个平常的下午。我晒完衣服忘了收,晚上发现全家人的衣服都被整整齐齐收好叠在了沙发上。我忍住没有大惊小怪,只是在饭桌上轻轻说了句:"儿子,谢谢你把衣服收了。"他"嗯"了一声,虽然没多说,但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随后,更多小变化出现了:第二周,他下楼的次数多了,脸上表情轻松了些第三周,他主动把家里打扫了一遍一个月左右,他爸爸邀请他一起去河边拍照,他没有拒绝两个月后,他开始重新做木雕,还在阳台养了鱼三个月时,他会主动帮忙做饭,甚至出门见同学了

05.经过这三个多月,我们最大的体会是:爱不仅需要心意,更需要正确的方法。以前我们总是急着解决问题,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老师教我们,抑郁状态下的人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和无条件的接纳,而不是建议和指导。现在我们家气氛好了很多,虽然儿子还在恢复中,但至少我们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如果你家也有类似情况,我希望我们的经历能给你一些启发。有时候,不急着解决问题,反而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来源:挑战陪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