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独山:斑斓秋色染大地 稻浪千重起欢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5:17 1

摘要:果园里,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葡萄凝翠、鲜桃泛金、脆李透红,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甘甜。养殖区内,畜禽茁壮成长,欢腾之声不绝于耳。田间地头处处是忙碌的身影和欢畅的笑语,丰收的喜悦,不仅挂在人们的嘴角,更流淌在这片土地的每一次呼吸之中。

9月,贵州独山大地被秋色点燃,一幅磅礴的丰收长卷正酣畅淋漓地展开。目光所及,无垠的稻田仿佛被阳光染成了金色的海洋,稻穗垂首,随风涌起层层波浪。

贵州独山:斑斓秋色染大地 稻浪千重起欢歌。

果园里,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葡萄凝翠、鲜桃泛金、脆李透红,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甘甜。养殖区内,畜禽茁壮成长,欢腾之声不绝于耳。田间地头处处是忙碌的身影和欢畅的笑语,丰收的喜悦,不仅挂在人们的嘴角,更流淌在这片土地的每一次呼吸之中。

独山县农业农村发展亮点纷呈、成果喜人——从传统种植迈向多元产业齐头并进,从零星生产走向集约化经营,从靠天吃饭转变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稳固支撑。这场丰收,不仅充盈了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更照亮了当地乡村全面振兴的前行道路,描绘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

粮安民生 丰收答卷夯实发展根基

清晨,独山县上司镇筹洞村的8500亩稻田沐浴在阳光下,收割机轰鸣作响,稻穗卷作金黄波浪,粒粒稻谷倾泻如流。

站在田埂上,筹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炳军望着眼前丰收的稻田,脸上满是笑容:“今年水稻长势特别好,亩产能达到1400斤,比去年增产10%。”

作为该县粮食主产区之一,筹洞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稻品质优良,远近闻名。今年全村水稻普遍长势良好,平均亩产约1400斤。所收获稻谷主要供应县内米厂,市场价每公斤1.5元至2元,经济效益显著。丰收的稻田既鼓了农民的钱袋子,也为该县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以前种田靠经验、看天收,如今从选种、育苗到防病、收割,都有农技专家上门指导。今年,我家水稻预计可收6000多斤,刨去成本能赚近万元。”筹洞村种植户何立平一边搬运粮食,一边开心地说。

筹洞村的丰收景象,仅是独山县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独山县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广优质稻种和绿色种植技术,持续提升水稻产能和品质。目前,全县已完成粮食播种27.91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达10.47万吨,平均亩产375.02公斤,较上年增产11.28公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3万亩,涵盖油菜、花生、紫苏等品类。

不仅如此,独山现在已完成夏粮采收面积4.44万亩,产量1.14万吨。其中马铃薯采收面积3.33万亩,产量(折粮)0.96万吨;小麦采收面积1.05万亩,产量0.17万吨;其他杂豆采收面积0.06万亩,产量0.01万吨。秋粮完成播种面积23.47万亩,其中水稻17.42万亩、玉米3.28万亩、大豆2.5万亩、高粱0.07万亩、红薯0.2万亩。

贵州独山:斑斓秋色染大地 稻浪千重起欢歌。

“我们不仅要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稳,还要让饭碗里的粮食更优质。”独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鸿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广更多高产、优质、抗逆的优良粮食品种,以科技赋能粮食生产,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持续提升粮食品质,为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注入强劲动力。

地生金果 特色产业拓宽富民之路

金秋时节,独山县的丰收画卷不仅铺展在稻浪之间,更流淌于瓜果蔬菜的甘甜清新之中。

在影山镇黄桥村,7000余亩水晶葡萄成熟上市,漫山遍野的葡萄散发出沁人果香,葡萄园旁的小摊上,鲜果带着刚离藤的鲜活,果粒饱满地挤挨在一起。裹着细密白霜的葡萄,在阳光下泛着润润的绿光,十分惹人喜爱。

在百泉镇凤汝村,2200余亩青脆李迎来丰收。一棵棵李树上硕果累累,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果香四溢。果树下,满脸幸福的种植户们在欢乐地采收。

在基长镇水岩村,500余亩桃园果香弥漫,金黄饱满的黄桃挂满枝头,吸引各地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

一幕幕丰收盛景,装点了独山的田野,也点亮了农户的致富希望。近年来,独山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布局水果产业发展,打造出以下司镇和麻尾镇为核心的柑橘产业带、以影山镇为代表的水晶葡萄产业带、百泉镇为中心的桃李产业带。这三大产业带有效联结起千家万户,推动当地水果产业规模化、优质化发展,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甜蜜引擎”。

目前,该县水果种植面积已达8.63万亩,产量10万吨,实现产值5.06亿元,完成提质改造0.5万亩。各类优质瓜果远销广东、浙江、四川、湖南等地,美誉度不断提升。

独山的特色农业远不止于水果。在基长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里,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长势旺盛,每日采摘后,这些蔬菜就通过冷链物流直达广州、深圳等市场,既丰富了大湾区居民的餐桌,也使“独山蔬菜”品牌越擦越亮。为当地群众开辟出又一条增收快车道,与水果产业共同构建起乡村全面振兴的“双轮驱动”。

目前,独山县蔬菜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已建成500亩以上蔬菜基地59个,种植面积达28.08万亩,年产量62.89万吨,产值18.33亿元。同时,依托基长镇高坪村、秀峰村及百泉镇尧梭村等重点区域,建成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20余个,为产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此外,该县的产业配套体系也日臻完善,现已培育蔬菜销售企业及经纪人20余个,涌现出贵州李记食品、黔南兴农生态农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年加工蔬菜能力超10万吨。“独山秀峰”蔬菜公共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已建成产地冷库5个、分拣中心2个、集散中心2个以及育苗中心3个,建立起县、镇、村三级技术服务队伍,为蔬菜产业从生产到销售提供全链条保障。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持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推动东西部协作走向深入,实现区域协同、合作共赢。”独山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经济作物管理推广站站长李极表示。

智引农业 科技之光点亮希望田野

在独山县,科技正悄然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引擎,绘就一幅智慧农业的生动图景。

贵州独山:斑斓秋色染大地 稻浪千重起欢歌。

走进基长镇贵州百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蛋鸡养殖基地,仿佛步入一座高度智能化的工厂。蛋鸡住在恒温恒湿的“智能别墅”中,基地内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并精准投喂、自动集蛋,环境实时可控。“我们鸡舍占地70余亩,现有青年鸡15万羽、产蛋鸡35万羽,每日产蛋近30万枚。”该公司厂长宋华利表示,基地的智能系统全年为鸡群提供最适宜的生产环境,大幅提高了养殖效率。

与此同时,在基长镇狮山村刺梨种植示范基地,无人机正扮演“空中运输员”的角色——在无人机操作员的精准操控下,无人机悬停后,村民快速将刺梨装入吊舱。不到两分钟,果实就被运至收集点,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今年有了这个好帮手后,让我们只需专注采摘,省力又省心。”采摘群众王菊兰开心地说。

在百泉镇贵州谷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慧烘干塔正在安静运作,彻底改变了“靠天晒粮”的传统模式。湿玉米通过自动化溜槽送入塔内后,由设备自动调节温湿度,高效完成烘干。“以前最怕阴雨天,这种天气玉米容易霉变,让一年的辛苦可能白费。现在随收随烘,第二天就能拿到干玉米,科技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村民陆跃康站在智慧烘干塔旁欣慰地表示。

从智能化畜禽养殖、无人机运输,到粮食烘干全程机械化,智慧农业正覆盖“耕、种、管、收”全环节。独山县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系统整合各类科技应用手段,推动农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显著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我们将继续加强政策宣传,推动农机化水平提质增效,重点引导智慧农业技术落地,推广智能灌溉、物联网监测、无人机植保等应用,让农业生产更智能、更高效。”独山县农业农村局农机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刘腾亚称。

目前,独山县农业机械化率已突破52%,科技正不断推动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迈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动力,也让这片土地上的丰收故事越发精彩。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农民富裕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一直以来,独山县依托本地资源禀赋,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逐步走出一条体现独山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田畴沃野绘新景,丰收画卷别样红。今日独山,粮食安全根基稳固,特色产业兴旺,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智慧农业前景广阔。一个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故事,正在这里不断续写。(图/文 张明辉、白华秀、刘航、韦万利)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