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落实晋中市检察机关党建融合检察业务工作部署,围绕“检护晋商”品牌建设以及未检“驼铃心声·牵手护未”未成年人帮教活动工作安排,同步做好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2025年9月20日,榆社县人民检察院“榆检护蕾”未检团队组织观护帮教的未成年人及监护人、职
为落实晋中市检察机关党建融合检察业务工作部署,围绕“检护晋商”品牌建设以及未检“驼铃心声·牵手护未”未成年人帮教活动工作安排,同步做好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2025年9月20日,榆社县人民检察院“榆检护蕾”未检团队组织观护帮教的未成年人及监护人、职业中学古建专业的学生、榆社县志愿者协会的未成年人志愿者等,前往榆社县古建集团开展特色帮教活动,通过“听讲解、观技艺、亲体验、悟启示”四步环节,让孩子们在感受传统美学的同时,从非遗传承中汲取人生成长的力量。
一、听:解码彩绘里的文化密码与匠心故事
活动中,非遗传承人通过生动的讲解,为孩子们揭开了古建筑彩绘的“神秘面纱”。从龙凤、祥云等传统纹样的设计,到矿物颜料历经百年不褪色的制作秘诀;从汉文锦彩画“文字为核、锦纹为衬”的庄重华丽,到“泥塑彩绘画”的灵动巧妙;从古建筑结构的严丝合缝,到彩绘师傅“一笔不苟、反复打磨”的创作过程,孩子们听得目不转睛,对彩绘师傅笔下的“飞檐走壁”充满好奇。
当听到“一幅完整的梁枋彩绘,要经过打底、起稿、上色、罩漆等12道工序,最快也要半个月才能完成”时,孩子们纷纷发出惊叹。“原来每一笔色彩背后,都藏着这么多讲究!”“以前路过老房子只觉得图案好看,现在才知道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宝贝’。”
二、做:体验彩绘中的“慢功夫”与专注力
在实践体验环节,孩子们拿起画笔,在专业指导下尝试勾勒简单的彩绘图案。一笔一划间,原本空白的画板渐渐有了色彩与生机,也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非遗技艺“慢工出细活”的匠心。“古建筑上的一朵小花纹,都要画这么久!”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感慨道,“原来‘慢’不是浪费时间,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
三、悟:从非遗传承中汲取人生成长的启示
活动最后,检察官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围绕“非遗教会我们什么”展开讨论。孩子们结合当天的体验,分享着自己的感悟,而这些感悟,正是传统非遗对未成年人人生道路的深刻启示:
1.以“匠心”立心,学会“专注坚守”
“彩绘师傅要花半个月画一幅画,还要学十几年才能出师,这让我明白‘坚持’的重要性。”榆社县职业中学古建专业的一名学生如此说到,“我现在才刚开始接触这个专业,以后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了,要像师傅们一样,专注把一件事做好。”
正如汉文锦彩画需要“慢工出细活”,人生成长也需“专注坚守”。非遗传承中的“匠心”,教会未成年人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沉下心钻研本领,以持之以恒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
2.以“文化”铸魂,树立“自信担当”
“我们的老建筑里藏着这么多智慧,汉字也能变成这么美的画。”同行的家长说道,“以后我要多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带着孩子一起学习,这些非遗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古建筑彩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追求,通过近距离接触,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在心中建立起“文化自信”——明白自己是文化传承的“小小接班人”,从而主动承担起保护、传播非遗的责任,将民族精神融入成长底色。
3.以“细节”修身,培养“严谨品格”
“画云纹的时候,哪怕一点小偏差,整个图案就不好看了。”被帮教的未成年人分享道,“这让我想到人生的道路就是这样,无论何时都要遵守规则和法律,注重生活中的小小细节,才能描绘出精彩的人生。”
传统彩绘技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恰是对“严谨品格”的生动诠释。这种“不忽视每一笔、不轻视每一步”的态度,能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中注重细节、严于律己,以“精益求精”的标准要求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每一段历史都有印记、每一座建筑都有灵魂、每一个时代都有托付。此次活动将非遗文化传承与未成年人保护相结合,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了古建筑彩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保护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种子。
下一步,榆社县人民检察院将继续探索更多元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与文化熏陶形式,以检察力量护航未成年人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健康成长。
来源:正易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