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免费发放 100 元堂食代金券,一场被预制菜“逼疯”的餐饮巨头自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03:21 2

摘要:这一次,可不是因为什么负面新闻,而是西贝突然搞了个大动作 ——免费发放 100 元堂食代金券!

最近,咱们的 “老朋友” 西贝又上热搜了!

这一次,可不是因为什么负面新闻,而是西贝突然搞了个大动作 —— 免费发放 100 元堂食代金券!

前段时间,罗永浩在微博发了条动态,直接点名西贝:“我吃过几次西贝,感觉味道还行,但最近听朋友说,他们家几乎全是预制菜,却卖现炒的价格——这太恶心了。

这条微博像颗深水炸弹,瞬间炸翻全网。

为啥?因为西贝的“人设”太深入人心了。

从2013年靠“莜面妹妹”的舞蹈营销出圈,到后来主打“西北民间菜”“手工现做”,西贝一直给消费者灌输一个概念:“我们贵,但我们值。”

但罗永浩的爆料,直接戳破了这个“手工匠心”的泡沫。

网友们开始翻旧账:有人吐槽“西红柿浇汁莜面”端上来是温的,像微波炉加热的;

有人说“牛大骨”味道统一得像调料包调的;

更有人扒出西贝的供应链——72%的菜品,从汤底到主菜,全是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门店只需要拆包加热就能上桌。

按理说,遇到这种舆论危机,企业第一反应应该是“安抚情绪+解释澄清”,但西贝的骚操作,直接把火越烧越旺。

西贝的强硬态度,让舆论从“讨论预制菜”变成了“声讨品牌傲慢”。

数据更扎心:舆情监测显示,事件后3天内,西贝部分门店客流量下降40%,营业额单日减少超200万元;品牌好感度从事件前的65%暴跌至37%,中立舆论占比从45%降至22%。

这时候的西贝,已经不是“预制菜”的问题了,而是“信任危机”的生死局。

眼看舆论迟迟无法平息,西贝终于使出了“终极大招”——免费发放100元堂食代金券。

9月24日,西贝官宣活动规则:

领取方式:顾客在门店任意消费(哪怕只买一瓶水),即可领取一张100元无门槛代金券;

使用规则:次日生效,有效期至10月31日,可叠加使用(比如一次用两张,直接减200元);

覆盖范围:全国370家门店通用,堂食专属(外卖、外带不可用)。

简单说:你今天来吃顿饭,明天就能免费再吃一顿,甚至还能带朋友一起薅羊毛。

代金券一出,西贝门店立刻热闹起来。

北京中粮祥云小镇店:9月24日午市,原本冷清的门店突然排起队,不少人是“专门来领券”的;

上海环球港店:晚市翻台率提升1.5倍,服务员忙得脚不沾地;

西安赛格店:有顾客一次性领了5张券,说“国庆带家人来吃,相当于白嫖”。

“领券”不等于“原谅”

社交媒体上,网友的评论很真实:

券我领了,但西贝要是还敢用预制菜,我转头就去吃老乡鸡。
100元确实香,但信任一旦没了,再便宜我也不想当冤大头。
先薅羊毛,等朋友吃了反馈再说,万一还是预制菜,这券就留着过期。

西贝的代金券,更像一颗“缓兵之计”的糖衣炮弹——甜是甜,但能不能消化,还得看后续动作。

西贝这次这么大方地发放代金券,肯定是有着自己的 “如意算盘” 。

你想啊,消费者为了使用这 100 元的代金券,肯定得第二次到店消费吧。

这第二次到店,那消费金额可就不一定了。

说不定消费者本来只是想去吃个便饭,但是为了把这 100 元的券用掉,就会点一些价格更高的菜品,这样一来,西贝的客单价不就提高了吗?

而且,这活动期间正好是国庆假期,这可是餐饮消费的黄金时期。

西贝通过这个活动,把消费者吸引到店里来,不仅可以提高门店的客流量,还可以借助消费者的口碑传播,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

这一波操作下来,西贝可真是一举多得。

从长期看,这种“用钱买原谅”的方式,可能埋下更大的雷。

而且,西贝的危机,本质不是“用了预制菜”,而是“骗消费者”。

预制菜本身是中性的:它解决了连锁餐厅标准化、出餐快、成本低的问题,甚至能保证食品安全(中央厨房的卫生条件通常比小店后厨更好)。

消费者反感的,是“花了现炒的钱,吃了预制菜”——这种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觉得被“割韭菜”。

举个例子:

海底捞:早就公开承认部分菜品使用预制菜(比如虾滑、鱼丸),但消费者依然买账,因为“价格合理+味道稳定+服务好”;

老乡鸡:在门店公示“预制菜清单”,明确标注哪些菜是中央厨房配送,哪些是现做,反而赢得了“实在”的口碑;

西贝:一边收着“手工匠心”的高价,一边偷偷用预制菜,被揭穿后还硬刚消费者——这才是它被骂的关键。

结语:一张券救不了西贝,但能救醒餐饮业

西贝的100元代金券,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餐饮行业的浮躁,也照出了消费者的清醒。

过去,企业可以靠“营销话术”忽悠消费者;现在,消费者会用脚投票,用差评惩罚你。

过去,预制菜是“秘密武器”;现在,它成了“信任雷区”。

西贝的危机,不是个例,而是整个餐饮业转型的缩影——从“规模扩张”到“质量为王”,从“信息不对称”到“透明化生存”。

一张券或许能暂时填平舆论的坑,但真正能救西贝的,是它敢不敢直面问题,敢不敢把“手工匠心”的招牌,从嘴上,搬到后厨里。

毕竟,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免费吃饭”,而是“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来源:下弦YT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