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其实早就有端倪了,所谓上海学生苦校园餐久矣,各种家长群里早已慢慢在发酵,初在社交媒体里冒头,是听说现在上海中小学生的伙食实在太差了,孩子们不爱吃、吃不饱,外地朋友一听,可能还在想,这一代小孩是不是太娇气了,不至于吧,学校肯定会帮你安排好的、众口难调而已,直
册那,终于还是对孩子下手了。
如果说西贝只是拿冻货膈应你一下,那绿捷就是完全在拿虫餐恶心人了。
关键对象还都是未成年的中小学生,这就真的有点触碰上海家长和全社会的逆鳞了。
这事其实早就有端倪了,所谓上海学生苦校园餐久矣,各种家长群里早已慢慢在发酵,初在社交媒体里冒头,是听说现在上海中小学生的伙食实在太差了,孩子们不爱吃、吃不饱,外地朋友一听,可能还在想,这一代小孩是不是太娇气了,不至于吧,学校肯定会帮你安排好的、众口难调而已,直到亲眼看到网上贴出来的上海中小学AB餐。
大家立马傻眼成港督了,这确定是发生在上海吗,2025年的魔都上海?
全国最殷实的长三角龙头,原来学生餐还需要各地来扶贫一下?
这吃的啥玩意儿,完全是在糊弄,这场面,唯一可以匹敌的,也就韩国部队食堂了。
然而,这还只是前戏,大的在后面。
马上传出来说,家长集体反映绿捷配餐里,虾仁变质生虫,绿捷方发现情况后,第一时间将该批次原料及菜品就地销毁,并对外统一称下架原因系虾肠外溢有泥沙。
就此事,警方已立案调查,但问题是,你光从留样批次检测结果看,新鲜度、水分保持剂、防腐剂等指标皆符合国家标准。
而在上海家长看来,绿捷的问题绝不只是这一次的虾仁事件,这只是冰山一角,多年来围绕绿捷的各种投诉层出不穷。
绿捷的回应倒是来得很快,有关部门通报后,隔两小时就发了个声明。注意,是声明,自上而下的一种通知,虽然写上了“歉意”两字,但不像是什么道歉:
并且这措辞非常讲究,用的“涉及此事”,不是什么“受此影响”,感觉是你们家长来碰瓷了。
数了下,不连标点符号,总共43个字,惜字如金,毫无感情,懒得多讲。
这绿捷到底是谁?这么硬气。
啥背景几乎垄断了上海16个区500多所学校的午餐供应,日送餐量超过50万份,2025全年,绿捷已经中标了113个学校团餐项目,就在发声明当天,又中标了一家,完全不受任何影响。
反正你投诉你的,我中标我的,在校园餐领域,绿捷活脱就是一座隐形的上海堡垒,盘踞魔都十几年屹立不倒。
掰开来查一查,好家伙,各种香港注册、外资独控、开曼群岛、离岸架构……反正buff叠满、层层嵌套,摆明了就是提前做好精妙设计来加大追溯难度、做好风险隔离的,就好像老早就知道这门营生容易翻车,从顶层设计上就已经造好了迷宫。
但绕来绕去,总归是会留下一些线索。
绿捷前身公司可以追溯到1999年,2014年正式更名注册,从上海光明中学开始,搞起了校园餐业务。
创始人张国华,曾是上海饮料食品厂股东、也在由供销社改制而来的区属大型企业海星集团任董事,名下关联企业众多,横跨核能、信息安全、建筑、化工等多个领域,是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或高管。
而吊诡的是,绿捷还曾短暂控股过一家叫品测的检测公司,主要业务就是给上海500多所学校做校园餐质量检测,最近才慢慢转向检测校服与饮用水。
品测里面有个股东叫啥名呢,张美华,很直观,跟张国华名字明显切磋过,据说是其胞妹。
这种搞法,也就是说,咱既是考生、又是监考老师,既是踢球的、又自己给自己做了裁判。
会玩。
册那,米孔哎要伐?
还没完,2018年,张国华退出股东序列,公司股权转由香港公司GreenExpress Foods Limited全资控股。
而这家香港公司的持股人王航、张天笠和陈云仪,均来自厚生投资,而厚生投资则是新希望系的投资平台。
所以通过股权穿透,绿捷的实控人最终指向了前首富的新希望集团。
信息量有点大,这趴也只能聊到这了。
中小学校园餐看着好像价格受限,但其实是个高毛利生意,因为可以在规模效应下压低原料采购价,玩一个极致的成本控制,并且需求稳定又刚性,没有应收账款风险,绝对是个香饽饽。
但如果在里面捣糨糊乱搞,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都是未成年学生,不能乱来的,这不光是触碰家长的逆鳞,也是在戳社会的肺管子。
本来新闻里就在说,上海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低于洼地韩国了,下一代更精贵了,还搞这一出,真的是要谢谢侬全家了。
来源:睡前马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