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瞄准明年2月5日发射Artemis II靠谱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13:09 1

摘要:阿尔忒弥斯II(Artemis II)任务锁定最早2026年2月5日发射窗口。这将是自1972年阿波罗17号后,人类首次重返月球轨道周边,四位宇航员将搭乘猎户座飞船绕月兜一圈,历时10天。但,这个日期靠谱吗?从技术瓶颈到地缘博弈,这背后是NASA的谨慎乐观,还

NASA最新抛出一则重磅消息:阿尔忒弥斯II(Artemis II)任务锁定最早2026年2月5日发射窗口。这将是自1972年阿波罗17号后,人类首次重返月球轨道周边,四位宇航员将搭乘猎户座飞船绕月兜一圈,历时10天。但,这个日期靠谱吗?从技术瓶颈到地缘博弈,这背后是NASA的谨慎乐观,还是又一场拖延闹剧?三体引力波拆解来龙去脉,探寻幕后故事,并评估其成败概率。

●延迟的连锁反应:热盾难题与供应链的纠缠

阿尔忒弥斯II本该是阿尔忒弥斯计划(Artemis program,美国重返月球的宏大蓝图)的耀眼序章,最初目标是2024年升空。但现实如同一场漫长的太空马拉松,充满意外转折。2022年阿尔忒弥斯I(Artemis I)无人测试飞行虽成功返回,却暴露了猎户座飞船热盾(保护飞船免受大气层再入高温灼烧的防护层)的致命隐患:炭化材料意外剥落,原因在于再入过程中气体积聚导致压力过大。NASA工程师耗费近两年时间调查,最终决定调整再入路径,避免气体积聚,从而确保阿尔忒弥斯II的安全。

这一调整直接推迟了时间表。2025年上半年,猎户座的生命支持系统又闹出电池故障和推进器泄漏,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组装团队陷入供应链泥潭——欧洲航天局(ESA)提供的服务模块交付延误。内部报告显示,焊接工艺问题导致至少三次返工,承包商波音公司为此饱受诟病。时任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在一次会议中强调:「我们绝不能重蹈阿波罗1号的覆辙。」那场1967年的火灾悲剧,至今是航天安全的警钟。

进入2025年9月24日,NASA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新窗口:2月5日至10日,每月都有4至8天的发射机会,避开太阳活动高峰以确保通信顺畅。发射主任查理·布莱克威尔-汤普森解释道:「考虑到地球和月球轨道约束,2月窗口从5日开启,将是晚间发射。」这给了团队额外缓冲,但也暴露了预算压力:任务成本已超40亿美元,国会拨款虽算丰厚,却被通胀和SpaceX星舰项目分流。

●可行性剖析:75%几率背后的隐忧与机遇

那么,2月5日发射靠谱吗?NASA风险评估给出约75%的发射几率,高于当时阿尔忒弥斯I的60%,但远非板上钉钉。技术层面,猎户座飞船已完成95%地面测试,热盾升级在高温模拟中过关;推进系统故障率降至5%。发射窗口依赖地月天体对齐,一旦错过2月,下个在3月。预算方面,Artemis II总成本已超40亿美元,国会拨款虽有240亿缓冲,但通胀和SpaceX星舰项目分流资金。国会2026财年预算缩水10%,将加剧压力。再加上团队5000人每周工作60小时,职业倦怠可能让风险攀升。就像前NASA副局长洛里·加弗直言:「阿尔忒弥斯像个官僚巨兽,效率低下。」

外部变量不可小觑,尽管2月太阳风暴概率虽低至3%,但2026年正值太阳活动周期峰值,极端事件可能飙升。据NASA太空天气预测中心模拟显示,2025年遭遇20年来最大地磁风暴,2026-2030年间风险更高,若遇上G5级(极端)风暴,任务可能被迫推迟数周,以避开辐射峰值。另一头,佛罗里达飓风季因气候变化而延长和加剧,海平面上升威胁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基础设施,更多极端热浪和强风暴来袭。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预测2025季高于平均——13至18个命名风暴,5至9个飓风,2至5个重大飓风——2026年恐怕类似,佛罗里达海湾海岸直接打击概率超常。这些风暴不只刮风下雨,还能损坏发射塔、淹没组装厂房,甚至中断电力供应;历史教训如2017年艾尔玛飓风,就让肯尼迪航天中心瘫痪数日。一旦阿尔忒弥斯II任务大幅延迟,很可能影响2027年中期发射阿尔忒弥斯III,那将是人类重返月球表面的关键一跃。

●幕后群像:从「诚信」命名到宇航员的内心独白

阿尔忒弥斯II的四位主力宇航员——指挥官里德·怀斯曼(Reid Wiseman)、飞行员维克多·格洛弗(Victor Glover)、任务专家克里斯蒂娜·科赫(Christina Koch)和杰里米·汉森(Jeremy Hansen)。在9月24日休斯顿约翰逊航天中心记者会上,为他们的猎户座飞船取名「Integrity」(诚信)。这个名字源于一次冰岛团队建设之旅,一位教练的启发:「诚信不是你拥有或缺失的东西,而是你努力追求的状态。」据杰里米·汉森(将成为首位绕月的加拿大宇航员)回忆道:「有时你处于诚信中,有时偏离,但这让我们学会给予宽容,建立信任。」指挥官里德·怀斯曼补充说:「拉丁词根意为『完整』,我们四人加上备份组成了一个整体。」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命名仪式透着幽默:他们调侃「Integrity」也意味着诚实面对延误。这或许是他们对高层的最委婉提醒。四人组在约翰逊航天中心的模拟舱里苦练,从零重力测试到紧急逃生,每周工作时长轻松破60小时。怀斯曼曾在国际空间站驻留半年,他私下感慨SLS的组装像场马拉松:「这家伙庞大得像头恐龙,但每一步都得完美。」团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与承包商波音公司的摩擦时有发生,后者负责SLS核心级,却因焊接工艺问题多次返工。加之地缘因素——俄乌冲突扰乱全球供应链,让欧洲伙伴的贡献增添很多不确定性。但这些宇航员的韧性显露无遗,作为四人组唯一女宇航员,科赫回忆一次热盾失效模拟:「那一刻,你感受到太空的孤立无援,但也激发了我们更强的求生本能。」格洛弗,作为将成为第一位绕月的非裔美国人,强调多样性:「这不仅是技术竞赛,还是人类叙事。」不过,保守派工程师与SpaceX拥趸的拉锯战,也在内部会议中不断上演:前者坚守太空发射系统(SLS),后者青睐星舰系统。

●安全至上,还是太空竞赛更紧迫?

NASA官员强调,他们并未感受到急于求成的「go fever」(一种航天术语,指忽略风险的仓促心态),不愿仓促推进阿尔忒弥斯II。这项任务是通往阿尔忒弥斯III的铺路石,后者旨在将两名宇航员送至月球南极附近登陆,探索水冰和其他资源。在此过程中,NASA正与中国展开登月竞赛,重返月球并开发其资源。

「政府要求我们承认,我们确实处于所谓的第二次太空竞赛中,」NASA探索系统开发任务局代理副局长拉基莎·霍金斯说。「我们渴望成为第一个重返月球表面的人。但话说回来,NASA的目标是安全地做到这一点。」这种克制,或许是阿尔忒弥斯计划在野心与现实间的最好平衡。

部分信息索引:

LIVE: Hear from the astronauts flying aboard the Artemis II test flight — the first crewed Artemis mission — in early 2026.(x.com/NASA)

Artemis II Crew Members Name Their Orion Spacecraft(nasa.gov)

NASA targeting early February for Artemis II mission to the Moon(arstechnica.com)

The crew of Artemis II will fly on Integrity during mission to the Moon(arstechnica.com)

来源:三体引力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