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化中华文明历史研究——持续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和东亚人类起源与演化、海疆文化遗产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深入阐释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
9月25日,全国考古工作会在成都举行,在上午的工作会现场,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唐炜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十五五”考古工作的专项规划。
这份中国考古事业未来发展的蓝图中,写明了七大重点任务——
1、深化中华文明历史研究——持续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和东亚人类起源与演化、海疆文化遗产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深入阐释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
2、做好基本建设考古工作——全面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将地下文物埋藏区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体系,推动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率先完善考古资源“一张图”,划定公布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等。
3、强化科技支撑和多学科融合——建设国家级考古科学实验室,开展考古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增强考古现场信息获取、分析检测与文物保护能力。开展数智考古研究,提升多学科协同攻关能力等。
4、促进考古成果共享——实施重点考古报告出版工程,规范考古出土(水) 文物保护、修复、移交、展示和日常保管工作。建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推介机制,促进考古成果多渠道、多样化、全方位传播等。
宝墩古城考古遗址公园
5、拓展考古国际合作——实施中外联合考古工作专项规划,开展一批学术性强的中外联合考古项目。建设国际交流平台。科学布局“一带一路”境外考古科研基地等。
6、优化考古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构建具有原创性和中国特色的考古学学术体系;重视冷门绝学方向人才培养;加强高校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编写系列中国考古学教材等。
7、加强考古能力建设——继续推进重点考古机构、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建设和设施设备更新。继续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专项、考古探掘工国家职业标准等。
此前在9月10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表示:展望“十五五”,国家文物局将以强化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传承利用为主线,着力构建理念更科学、制度更完善、方法更精细的文物保护体系,着力让文物蕴藏的宝贵价值真正活起来,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苏静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