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样是亚洲文明古国,同样人口众多,中国经济明明更发达,基建更完善,环境也更整洁,但西方过去总爱捧着印度夸,这到底是为啥?难道他们真的迷上了恒河水的“独特风味”,或者就爱挑战印度美食的“肠胃耐受度”?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
同样是亚洲文明古国,同样人口众多,中国经济明明更发达,基建更完善,环境也更整洁,但西方过去总爱捧着印度夸,这到底是为啥?难道他们真的迷上了恒河水的“独特风味”,或者就爱挑战印度美食的“肠胃耐受度”?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
先得说西方人的那点猎奇心态,简直跟游客打卡似的,只看表面热闹不管实际情况。大概10年前吧,有外媒拍到中国一些地方还有渔民用水鸬鹚捕鱼,立马吹上了天,说这才是东方古国的智慧,是天人合一的美景,顺带还吐槽了一通中国的工业化。
可他们不想想,用鸬鹚捕鱼确实好看,但中国有十几亿人啊,要是都靠这法子谋生,别说奔小康了,估计连饭都吃不饱。西方哪管这些,他们要的就是这种“原始感”,满足自己对东方的想象。反观印度,那可是把这种“猎奇感”拉满了。
直到现在,印度街头还随处可见伸手要钱的小孩,白人去了那儿简直跟“上等人”似的,处处能感受到当年殖民地留下的那种阶层差异。这种“高人一等”的满足感,他们在中国根本体验不到。你想啊,中国的高铁比他们快,高楼比他们多,年轻人的穿搭也跟国际接轨,他们来中国找不到那种“新鲜感”,自然觉得没意思。
不过这两年有新情况了,2025年印度不是启动了新一轮种姓普查嘛,才暴露出来这种“阶层体验”的根源有多深。数据显示现在还有24%的达利特人日均收入不到2美元,连温饱都成问题,这种阶层固化可不是装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社会顽疾。
再说说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历史和制度带来的“亲近感”。印度当年可是英国的殖民地,从人种到制度再到文化,都被西方改造得相当彻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022年,印度裔的苏纳克当上了英国首相,英国人居然没觉得有啥不妥,接受度特别高。
这就跟当年印度人接受英国派总督来管理自己一样,说白了,印度的上层社会早就和西方主流融到一块儿了,人种和文化上的隔阂基本没有。而且印度87%的学校都用英语授课,政治经济制度也都是照搬西方的那一套,就算印度以后发展起来了,西方也能说“看,这是我们制度的胜利”。
可中国不一样啊,咱们用自己的制度搞成了脱贫攻坚,建好了全球最密集的高铁网,这些成就直接打破了西方“制度万能”的神话。连越南都跟着学,现在成了东南亚发展最快的国家。西方能不慌吗?要是中国GDP超过美国,全世界都得承认,除了西方的路子还有别的活法,他们自然宁可看印度成功,也不愿见中国崛起。
更讽刺的是,印度这所谓的“西方化”也就停留在表面。2025年莫迪政府搞的种姓普查,本来想显示治理决心,结果暴露了大问题。全国93%的劳动者都困在非正规经济里,要么打零工要么自雇,连份稳定工作都没有,只有不到7%的人能进正规部门。而且高种姓还垄断着好工作,低种姓再努力也难有出路,这种制度割裂,哪儿有半点“现代化”的样子。
还有宣传这事儿,简直是西方媒体的“变脸术”。上世纪80年代中美关系好的时候,西方媒体全是夸中国的,欧美年轻人把中国当成最时髦的旅行地。可到了80年代末期,关系一恶化,媒体立马开始选择性报道,净挑些负面的讲。
结果到2008年北京奥运前,不少西方年轻人还以为中国跟20年前一样穷呢。这种刻板印象直到奥运开幕,加上互联网传播越来越快,才慢慢有所改变。不过现在西方媒体的口风又变了,对印度从以前的“潜力股”吹捧,变成了“怒其不争”,对中国则从一味偏见,慢慢变成“不得不正视”,毕竟实力摆在那儿,想忽略都难。
不过西方对印度的滤镜,早在2010年就碎过一次。当时中国刚办完奥运会,印度不服气,夸下海口说要办一届更震撼的英联邦运动会,把欧美国家的期待值拉得老高。可开赛前一个月,欧美代表团去考察,直接看傻了眼。
比赛场馆居然还没竣工,门口居然有人公然卖炸弹,这操作简直刷新认知。等他们去运动员宿舍一看,更是惊得说不出话:污水到处流,地板上还有大便。爱干净的欧美人哪受过这罪,骂骂咧咧走的时候,留下句评语:肮脏,不适合人类居住。
从那以后,西方对印度的吹捧就收敛多了。2017年印度一次性往太空发射104颗卫星,本来想炫耀一把,结果西方媒体轻飘飘一句“往太空倒了一堆土豆,制造垃圾”,一点面子都不给。
现在再看印度的真实状况,更能明白西方那点“偏爱”多虚伪。2025年印度启动的全国种姓普查,本来计划2021年搞,结果因为疫情拖到现在,印控克什米尔这些地方要到2026年才开始,其他地区得等到2027年。
这普查一搞才发现,3000年的种姓制度哪是说改就能改的,达利特人还在贫困线挣扎,社会矛盾一触即发。而且印度的就业市场更是一团糟,实际工资年均增长率才1.03%,年轻人就算读完书也难找到好工作,所谓的“人口红利”根本没发挥出来,全被制度问题锁死了。
西方现在对印度的态度也变了,从以前的盲目尬吹,变成了“怒其不争”,甚至有点嫌弃。其实他们从头到尾都是居高临下的审视,根本不是真的希望印度好。毕竟印度再怎么折腾,也不会威胁到他们的制度优越感,而中国的成功,恰恰戳破了他们的迷梦。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印度要是不彻底解决种姓和土地问题,就算再过20年也难有大发展,西方的吹捧再好听也没用。而中国呢,靠自己的实力打破偏见,这才是最硬的底气。说不定哪天印度的普查真查出点实质性改变,或者中国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西方那点偏心的小九九,就得彻底露馅了。
来源:苏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