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路过巷口老茶馆,王阿婆正弯腰给墙根的月季浇水。她头也不抬地说:这花呀,跟人一样,得天天照看。你不管它,野草就敢爬满枝桠。这话让我想起去年深秋在普陀山遇见的一位老僧,他每日晨钟后便在寺院墙角扫落叶,扫帚所到之处,连青苔都泛着油亮的光。他说:扫的不是地,是心上
清晨路过巷口老茶馆,王阿婆正弯腰给墙根的月季浇水。她头也不抬地说:这花呀,跟人一样,得天天照看。你不管它,野草就敢爬满枝桠。这话让我想起去年深秋在普陀山遇见的一位老僧,他每日晨钟后便在寺院墙角扫落叶,扫帚所到之处,连青苔都泛着油亮的光。他说:扫的不是地,是心上的尘。
人心这方寸之地,最是难耕。有人总爱把心累挂在嘴边,可细究起来,哪有多少是真正被生活压垮的?不过是让嫉妒的藤、焦虑的蔓、怨怼的刺,悄悄缠住了心田。就像朋友小琳的故事——她曾是公司里出了名的火药桶,项目方案被否能气三天,同事一句玩笑话能记半年。直到有次加班到深夜,她看见保洁阿姨哼着歌擦洗走廊,那歌声像一缕阳光,突然照进了她心里。她开始尝试每天记录三件温暖的小事:早茶铺老板多送的煎饺,地铁上陌生人帮忙递的伞,雨后窗台上停驻的蝴蝶。半年后她发现,那些曾经让她炸毛的小事,竟再也掀不起情绪的巨浪。
古人说种桃种李种春风,可这春风哪是等来的?得亲手去栽。社区里张叔退休后,在楼顶开辟了片小菜园。他每天天不亮就上去翻土、浇水、捉虫,连黄瓜藤爬到邻居晾衣绳上,他都挨家挨户送去刚摘的黄瓜赔礼。如今那片菜园成了整栋楼的精神花园,谁心里烦了闷了,上去看看绿油油的菜畦,闻闻带着土腥味的晨风,比吃两片安眠药还管用。张叔常说:土地最实在,你对它好,它就给你花看。
可这心田的耕耘,哪有一劳永逸的?就像我家阳台那盆绿萝,我曾以为它最是省心,结果有段时间忙得忘了浇水,叶子黄了大半。等我慌慌张张补救时才发现,最该浇的不是花盆,是自己的时间——那些被手机屏幕占满的碎片时间,那些被焦虑情绪填满的空隙,原本都可以用来浇灌更美好的事物。现在我每天早起十分钟,给绿萝擦擦叶子,给窗台上的多肉松松土,连浇花的水都改成淘米水。这些细碎的仪式,像一粒粒种子,悄悄在心田里发了芽。
最动人的种花故事,往往藏在最平凡的日子里。邻居林奶奶八十岁了,每天雷打不动地给楼下的流浪猫放猫粮。她说:我年轻时也爱计较,后来才明白,计较是往心里种刺,种花才是给自己留路。去年冬天特别冷,有只瘸腿的橘猫天天蹲在她家门口等饭,她怕猫冻着,用旧毛衣缝了个猫窝。现在那只橘猫见人就翻肚皮,连小区保安都成了它的干爹。林奶奶常说:心里装着别人的暖,自己才能暖。
你看,这世间的道理从来都简单:你往心里种什么,就会长出什么。种下抱怨,收获的是满腹牢骚;种下宽容,收获的是海阔天空。就像西湖边那棵百年老樟树,它的根须早已穿透岁月的岩层,可它依然年年抽新芽,岁岁开新花——不是因为它不会老,而是因为它始终在生长,在更新,在把养分输送到每一片叶子。
所以啊,下次当你觉得心里堵得慌,不妨问问自己:最近是不是忘了给心田浇水了?是任由杂草疯长,还是该播下新的种子?毕竟,这人间最珍贵的,从来都不是外在的风景,而是内心的花园。愿你我都能在岁月长河里,守得住一方花田,经得起风雨,待得到春归。
最后,想用楼下茶馆新写的对联收个尾:心有繁花春不老,眼无杂草岁常安。愿你我都能在人生的四季里,种好自己的花,守好自己的田,让芬芳成为岁月最好的模样。
来源:认真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