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料到,那个曾让诗仙李白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引得万国使者争相朝拜的大唐王朝,到了末年竟沦落到连皇室性命都保不住的境地?这一切的悲剧,得从唐僖宗在位时的一场天灾说起——当时关东地区连年大旱,田里的庄稼旱得只剩一把枯杆,老百姓饿得挖草根、啃树皮,可官府不仅不
谁能料到,那个曾让诗仙李白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引得万国使者争相朝拜的大唐王朝,到了末年竟沦落到连皇室性命都保不住的境地?这一切的悲剧,得从唐僖宗在位时的一场天灾说起——当时关东地区连年大旱,田里的庄稼旱得只剩一把枯杆,老百姓饿得挖草根、啃树皮,可官府不仅不管不顾,反而变本加厉催缴赋税,把老百姓最后一点活路都给堵死了。
走投无路之下,盐贩王仙芝率先揭竿而起,无数吃不饱饭的百姓纷纷跟着他造反;另一边,另一个盐贩黄巢也憋了一肚子火——他考了好几次科举都没中,生意又被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索性也拉起队伍,跟王仙芝汇合到了一起。两支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朝着大唐的心脏长安猛冲,曾经稳如泰山的大唐江山,这下彻底晃了起来。
那会儿唐僖宗才十三岁,还是个整天只知道骑马射箭的半大孩子,宰相王铎没办法,只能建议“招安”,给王仙芝封了个“左神策军监察御史”的官。王仙芝一听能当官,高兴得一晚上没合眼,结果被黄巢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五千多个兄弟跟着你出生入死,你倒好,为了个官帽就把大家抛在脑后?”王仙芝被骂得面红耳赤,只好撕了任命书,跟黄巢分道扬镳。可没了黄巢的帮忙,他的队伍很快就被官军打散,最后战死沙场,脑袋还被砍下来送到长安示众。
王仙芝的残部走投无路,只能又投靠了黄巢。黄巢给自己封了个“冲天大将军”,知道硬拼唐军不占优势,就带兵南下攻占了广州——要知道,广州当时可是南方的经济重镇,黄巢本想拿着这块地盘跟朝廷谈条件,要个“天平节度使”的职位,结果朝廷只肯给个四品小官。这下彻底惹火了黄巢,他带着队伍一路北上,先拿下洛阳,又攻破了潼关——潼关一破,长安就成了没门的院子,唾手可得。
直到这时候,唐僖宗才真正慌了神,再想封黄巢当官也来不及了。长安城里的官员跑得比谁都快,僖宗自己则在宦官田令孜的保护下,带着五百个护卫从金光门偷偷溜走,活像个丧家之犬。老百姓一开始还以为黄巢是来救他们的,举着旗子夹道欢迎,可没想到,黄巢一进长安就变了脸,下令搜捕所有李唐皇室成员,不管是白发老人还是襁褓婴儿,一个都没放过,繁华的长安城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后来黄巢在大明宫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齐”,可他的皇帝梦没做几天,麻烦就找上门了。
唐僖宗逃到外面后,并没有坐以待毙,他靠着宰相王铎联络各地官军,把长安围了个水泄不通。黄巢的军队打一次输一次,地盘越缩越小,更要命的是,他手下的大将朱温竟然临阵倒戈,投靠了唐朝。僖宗高兴坏了,立马给朱温封官,还赐名“朱全忠”,把他当成了救命恩人。同时,僖宗又招降了李克用,让他一起攻打黄巢。腹背受敌的黄巢没办法,只能带着残兵退出长安,最后在狼虎谷被官军追上,他和家人、手下十几个人全被杀死,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么草草收场。
可长安早就不是当年的模样了。僖宗回到长安时,看到的全是断墙残瓦,曾经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荒无人烟,他心里别提多难受了。本以为能安稳几天,没想到又因为宦官田令孜抢盐税的事儿,跟朱温闹了矛盾,李克用趁机带兵打进长安,僖宗只能又一次仓皇出逃。等到光启三年,僖宗再次回到长安时,身体早就被折腾垮了,没几天就病死了,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李晔,也就是唐昭宗。
昭宗是个有抱负的皇帝,他一心想重振大唐,可此时的唐朝早就烂到了根儿——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堂上乱成一团。没过多久,宦官刘季述就趁着昭宗喝醉,把他软禁起来,还立了太子李裕当皇帝。昭宗被关了一个月,直到宰相崔胤除掉刘季述,才重新坐上皇位。可刚出狼窝,又入虎口——这时候的朱温已经成了最强大的藩镇,他的野心早就不止于当一个节度使,而是想自己当皇帝。
朱温带兵攻占长安后,昭宗在逃亡路上受尽了屈辱,甚至要带着皇子去变卖衣服换粮食,昔日的天子竟落魄到这种地步。朱温进了长安,第一件事就是把宫里的宦官全杀了,接着又逼着昭宗迁都洛阳。迁都前,朱温让人把长安的宫殿、民宅全拆了,把木料扔进河里顺流运到洛阳,这座见证了大唐三百年荣光的城市,就这么变成了一片废墟,让人看着心疼。
迁都的路上更是惨不忍睹——昭宗的皇后即将临盆,请求停下来歇几天,可朱温根本不管,硬是逼着队伍继续前进;昭宗身边那二百多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也被朱温以“设宴”为名骗来,酒过三巡后全被杀害,尸体直接扔进了黄河,黄河水都被染成了红色。到了洛阳后,朱温没再浪费时间,他先把李唐王室的人杀了个干干净净,然后亲手毒杀了昭宗。公元907年,朱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梁”,年号“开平”,享国289年的大唐王朝,就这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说起来也挺讽刺的,李世民当年开创“贞观之治”,打造出一个万邦来朝的盛世,他肯定想不到,自己一手建立的王朝,最后会以如此血腥、狼狈的方式落幕;昭宗有才有志,却生在了最糟糕的时代,只能眼睁睁看着祖宗的基业毁在自己手里,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想想都让人觉得可惜。
其实历史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盛世,也没有永远的王朝。大唐虽然灭亡了,但它留下的东西却从未消失——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那些开放包容的气度,那些影响深远的制度,早就刻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就像花儿总会凋谢,但它曾经绽放时的美丽,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大唐的落幕虽然充满了血泪,但它曾经的辉煌,却永远是中国人心中最骄傲的印记。或许这就是历史的意义——它让我们在叹息悲剧的同时,也能从过往的荣光里,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