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让革命历史真正走进青少年内心?近年来,厦门市博物馆推出“文物里的青春叙事——文博思政课”教育项目,通过革命视频拍摄、情景剧展演、流动展览进校园等多元形式,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历史与青春的情感共鸣。
如何让革命历史真正走进青少年内心?近年来,厦门市博物馆推出“文物里的青春叙事——文博思政课”教育项目,通过革命视频拍摄、情景剧展演、流动展览进校园等多元形式,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历史与青春的情感共鸣。
青春主讲,革命视频“破圈”传播
文博思政课深入挖掘本土革命文物资源,推出《鹭岛惊雷——1930年厦门“零伤亡”破狱传奇》《硝烟中的花季——了不起的“厦儿团”》等系列短视频。视频采用“情景剧+青春叙事”手法,由厦门中小学生担任主演,亲身演绎破狱斗争、厦儿团募捐等历史事件,让“同辈人讲、同辈人演”成为情感共鸣的桥梁。截至目前,系列视频被央视频、人民网、学习强国、厦门广电等多平台矩阵推送,累计播放量超200万次,本地移动屏传播超2亿人次,并嵌入30多所学校的德育课堂,被学生称为“最爱看的历史课堂”。
戏剧搭台,思政教学“沉浸”体验
厦博与思明区教育局和厦门六中等多所中小学合作,创排《与妻书》《红色足迹下的传承之旅》等红色剧目,由学生担纲主演,在博物馆、学校开展巡演。剧目结合“开学第一课”、重要纪念日等节点,用艺术语言还原历史,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参演学生感慨:“只有真正扮演英雄,才能理解他们的伟大。”
展览进校,红色记忆“扎根”校园
“厦门抗战风云暨英烈事迹展”校园流动展览在松柏中学正式启动,分别走进厦门理工学院、思明第二实验小学等30余所学校。同时还配套开展主题讲座、知识竞答、互动打卡等活动,增强体验感和仪式感。展览已融入多校文化节、主题班会,成为校园红色文化常态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实现“抗战历史进校园,英烈事迹入人心”。
该项目通过“视频+戏剧+展览”三维联动,构建“可听可看、可演可感”的思政教育新场景,实现“文物赋能思政、艺术激活历史、青春传承精神”的育人目标。厦门市博物馆表示,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推出更多优质革命文化教育产品,让红色基因在青春接力中生生不息。
海峡导报记者 刘彦玫
来源:海峡导报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