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灭火”到“防火” 城南派出所以精细化警务守护万家烟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1:29 1

摘要:晚上11点,兴仁市广禾农贸夜市区的烟火气正浓。宵夜摊前,热气裹着食物的香气飘向街巷,马扎上围坐的食客边说笑边用餐;不远处,闪烁着红蓝警灯的巡逻队缓缓穿行,与这幅热闹又安宁的夜生活图景相映成趣,成为城市夜间经济里一道安心的风景线。

晚上11点,兴仁市广禾农贸夜市区的烟火气正浓。宵夜摊前,热气裹着食物的香气飘向街巷,马扎上围坐的食客边说笑边用餐;不远处,闪烁着红蓝警灯的巡逻队缓缓穿行,与这幅热闹又安宁的夜生活图景相映成趣,成为城市夜间经济里一道安心的风景线。

图 | 民警在夜市巡逻(兴仁公安供图)

作为兴仁市规模最大、摊贩最集中、日均人流量超万人的夜间消费核心区,广禾农贸夜市区聚集了各类门店、娱乐场所、游乐场所、固定摊位及赶集日临时摊点等1000余家。然而,人口结构复杂叠加夜间经济活跃的特点,曾让这里成为警情高发区域:2024年,该夜市区警情占兴仁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总警情的25%,治安治理压力显著。

如今,这一局面已实现转变。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禾农贸夜市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8.51%,酒后滋事、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高频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8.57%,重特大安全事故更是实现“零发生”,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高达100%。

治安的改善,既帮助经营者守好了摊位,又让消费者放心享受夜间生活。这一切变化的核心,正是城南派出所创新推出“1234”商圈警务工作法,以精细化治理破解夜间治理难题,推动辖区走向更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图 | 兴仁公安供图

“以前偶尔会遇到食客争执,现在最直观的感受是警察就在身边,大家也越来越和气,遇事都不会轻易冲动了。”在夜市区经营多年的张秋君感触颇深。她提到,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民警和“红袖套”步行巡逻,常常要巡到凌晨,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民警到场处置的速度特别快,“安全感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

“我们从服务、管理、预警、防范、宣传、引导等方面全链条发力,有效解决了辖区酒后滋事、打架斗殴等警情易发问题。”城南派出所副所长陈都胤介绍,“1234”商圈警务工作法的核心是用好“1本台账”动态分类“精准管”;聚焦线上线下“2种模式”打好服务“组合拳”;宣传员、劝导员、安全员“3员共治”筑牢安全“防火墙”;结合治安特点建立“4项举措”守护平安“烟火气”,实现“经营者安心经营、消费者放心消费”。

针对广禾农贸夜市区人流密集、覆盖范围广、小纠纷、小矛盾、小隐患频发的实际情况,兴仁市公安局在市场核心位置专门设立了广禾街面警务站。该警务站精准定位接处警、日常巡逻、应急处突、窗口服务等职能,既是“百姓身边的警务站”,能快速响应群众需求;也是“群防群治的共同体”,联动多方力量参与治理;更是“应急值守的屯警点”,确保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处置,将警务服务延伸到群众最需要的“家门口”。

围绕夜市摊点分布特点及夜间重点时段的治安规律,城南派出所还常态化开展夜间巡逻防控,推行“派出所+特警+机关下沉警力”的高密度巡防模式。通过科学调配警力、延伸巡防路线、织密防控网络、扩大安全面、筑牢守护圈等措施,显著提高了街面见警率与管事率,既增强了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力,也最大限度减少了夜间突发案事件的发生。

值得关注的是,城南派出所还以科技赋能治安治理,构建起“多维感知、智能预警、快速响应”的技防体系——不仅及时优化补充高清视频监控点位,实现夜市区关键部位全覆盖、无死角;更创新性引入并深度应用“平安大喇叭”系统,一旦发现即时性治安隐患或轻微违法行为苗头,民警可通过系统远程发出精准语音提示、劝导和警告,有效降防止事件升级。在非人流高峰时段,“平安大喇叭”会循环播放防盗防骗、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文明经营规范等安全提示音频,让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潜移默化融入群众生活。

图 | 摄影:刘丽芳

为打破信息壁垒,打通多方联动渠道,城南派出所牵头组建了“商圈联盟”警务微信群,将市场管理员、司法、市监、综治、街道工作人员及“红袖套”等社会平安类组织全部纳入其中。社区民警每日通过微警务群收集社情民意、开展平安普法宣传、联络突发情况,群内还会动态更新值班民警联系方式 ,群众发现风险苗头或突发情况,可直接向值班民警反映,实现“自下而上”的信息快速传递,有效避免了“信息壁垒”与工作“盲区死角”,显著提升了风险发现、预警与处置的效率,确保各类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

此外,针对商家的业务办理需求,派出所还提供业务登记、预约及上门办理等便民服务,做到“服务不缺位、办事更省心”。

从过去被动应对的“灭火式”治理,到如今主动预防的“防火式”治理,广禾农贸夜市区的治理实践,不仅是城南派出所警务模式创新的生动体现,更用实实在在的治安成效,让城市的夜间“烟火气”更足、安全感更强,为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安全屏障。

-END-

作者:张好勇

编辑:包 芳

二审:赵佳玲

终审:李娅梅

来源:黔西南公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