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 | 他,深耕中短途交通工具,让天津智造电动车驶向世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1:45 1

摘要:《津商风云》节目特别策划“与上合同行”系列访谈,邀请在上合组织成员国进行投资、项目运营或市场深耕的津商企业家走进直播间,畅谈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如何合作共赢,让天津故事与世界脉搏同频共振。

他,以天津为根基,

沿着全球化的轨迹拓展海外,

让“天津智造”的交通工具驶向世界。

他,带领企业不断突围,

让“宝岛”品牌

成为中短途出行的可靠选择,

用传承+创新的模式

搭建起跨国布局的新框架。

《津商风云》特别节目

《津商风云》节目特别策划“与上合同行”系列访谈,邀请在上合组织成员国进行投资、项目运营或市场深耕的津商企业家走进直播间,畅谈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如何合作共赢,让天津故事与世界脉搏同频共振。

本期《津商风云》节目,主持人赵巍对话宝岛车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杨波,听他讲述:如何以品牌为纽带,在国际合作的浪潮中书写中国制造的全球化篇章。

以下为本期节目访谈实录

布局与转型:

从多元生产到“方案提供者”的跨越

赵巍:

杨总,目前宝岛车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布局情况如何?国内有多少生产基地,各自的定位是什么,在海外哪些地区设有销售中心或者运营机构?

杨波:

天津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行车生产基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我们公司自1997年成立至今已有28年的时间。我们在28年的时间里,最早是制造自行车,在制造过程中不断研发自己的产品,例如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以及其他辅助型产品。

我们的总部设立在天津,此外,在天津、无锡、蚌埠都有生产基地,其中无锡有两个工厂,还有一个研发中心位于长沙。

另外,我们将国际化生产基地设立在欧洲。在欧洲有捷克和保加利亚两个生产基地,并在德国设有运营中心,位于科隆地区。

赵巍:

公司从单一的普通电动车生产,逐步拓展为多元化品类。这一转型中,哪一步决策最具战略意义?背后是如何判断市场机遇的?

杨波:

这其中,是否能紧随科技发展和变革的步伐最为关键。如果没有紧随科技发展和变革,那么我们至今可能仍然仅仅是传统自行车制造企业。90年代末开始,我们一直与研究院或研究所的沟通,获得了许多信息,对产品开发有了新的感悟。至少我认为,我们应该是第一批尝试成功的人,同时也是第一批获得福利的人。

找到了自己的增长点和创新点,同时敢于投入创新点,将创新点转化为产品,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父辈经常告诉我们:“本人本行加本钱。”也就是说你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必须深入到这个行业,在行业里发展,合理利用好自己的资本,不盲目扩张和投入。

赵巍:

您曾提到宝岛现在定位是“中短途交通工具提供商”,这个定位相比传统的“制造商”,在业务布局和用户服务上有哪些新变化?

杨波:

目前我们更全面的称呼是“新能源中短途交通工具方案提供商”,推出了不同的产品,包括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等相关交通工具。

现在的交通出行多样化、立体化,即使上下班也有不同的选择,比如开车、骑电动自行车、坐公共交通、滴滴打车,各种方式方法都不同。因此我认为根据不同功能出行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老年人接送孩子下学、外卖、代驾、物流等应用场景发生多元化,并非简单的一个产品就能满足所有人。他们的使用方式、场景以及对功能的需求都不同,在(交通出行)方案提供时,我们不应该站在企业角度思考问题,而应该将其放在更大的维度上,即一个区域的立体交通方式,然后根据这种方式设计产品和系统以满足客户和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赵巍:

2025年9月1日实施的电动车新国标,与之前相比,有哪些变化?对行业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是机遇还是挑战?

杨波:

每次变革都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挑战对于没有准备的人而言是万丈深渊,而对于有准备的人而言只是一种小小的沟壑。迈过去之后,进入了另外一片康庄大道。

近两年国家不断进行产品和标准调整。今年9月1日是新国标的正式执行日期,这个标准不仅规定了产品标准,同时也规定了企业的准入门槛。过去我们可能只关注产品,而这次新国标对生产制造能力、研发能力、售后能力、生产保障和服务能力提出了许多严格要求。这次对大家而言是一个挑战,许多企业没有机会再进入这个门槛,相当于将行业门槛拉高,会对行业进行一部分升级和提升。

出海与本土化:

从OEM到“当地制造”的进阶

赵巍:

宝岛开启出海征程,初期采用了OEM代工模式进入国际市场。选择代工模式的出发点是什么,在代工过程中,企业从国际客户那里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杨波:

2007年我们出海时以欧洲市场为主,最早期我们从事的OEM项目不能算作ODM,如果是ODM,我们就需要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之后我们会进行自己的设计,并且将我们的设计和产品销售给企业级或者批量型客户。在2015年、2016年时会发生一些变化,(OEM、ODM)两方面都有。

我认为更多欧美客户看重的是我们的研发能力、研发质量和研发速度。我们在研发质量、速度以及落地方面的确远超于欧美国家的企业。

赵巍:

宝岛的Cargobike能在欧洲畅销,在产品设计和生产环节做了哪些针对性改进,以满足当地严格标准?您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Cargobike,是什么样子的?

杨波:

过去我们制作的Cargobike类似于国内的倒骑驴,前面有两个轮子,后面有一个轮子,中间是箱体。在欧洲,大部分人将其视为运输或者接送孩子的交通工具。这部分主要是To C端产品。今年经过欧洲团队对市场的研究和沟通,重新定位了对Cargobike的理解。目前我们更多地将Cargobike看作Mobility,即运输、传播、摆渡或者交通的概念。

欧洲对每个城市的环保和碳排放要求都很高,而且欧洲是汽车大国,每个人基本都在开车。近一两年,各个城市,尤其是主流城市开始对汽车限行,我们原来的Mobility只是民用,现在已经转变为多维度,第一种Mobility是民用产品,第二种产品是面向To B端,目前欧洲已经开始网销,需要中短途物流和摆渡物流,就有To B端产品的需求。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欧洲公司再次为大家展示时,已经不仅仅是做车的企业,更多的是具有系统研发、产品研发和整体系统搭建的平台型公司。

赵巍:

2024年,宝岛在德国成立运营中心,与保加利亚工厂合作实现“欧洲制造”。相较于单纯从中国生产出口,这种“中国研发+欧洲制造”的模式,在成本控制、市场响应等方面有哪些明显优势?

杨波:

我们从2023年起开始筹备并推进欧洲运营中心(即德国运营中心)的落地工作,核心考量是为了缩短与当地市场的沟通距离、提高交流频次。过去,我们主要通过展会与当地进行交流,一年大概只有2到3次。在市场变化节奏较慢的时期,这种交流模式尚能满足需求,但当下市场环境变化日益迅速,仅靠展会已难以高效服务客户。

对于各个市场的运营,本土化布局和能力提升至关重要。国内市场可以通过远程统筹实现有效管理,但海外市场不同,我们必须建立真正能深入当地的团队。这样既能更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及时解决售前、售后等各类问题,也能更快捕捉市场动态、洞察市场机会。类似地,像保加利亚工厂、捷克工厂的布局,通过提前做好这些本土化布局,我们能在国际形势变化中有效规避潜在风险、减少可能的损失,从而比同行更早一步实现出海布局。

趋势与传承:

深耕细分赛道,共赴“百年企业”长跑

赵巍:

未来电动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什么?企业应该在哪些方面提前布局?

杨波:

当前行业正趋于规范化,并在持续整合中,发展特点非常鲜明:产品品类日趋多元,功能分化推动各类需求增长。以本行业为例,基础的自行车已不仅是代步工具,更兼具健身属性,如山地车、公路车,价格跨度从数百元至数十万元,呈现多样化特征。

电动自行车与电动摩托车亦是如此。近两年来,电动自行车细分出多个品类:共享类解决公共交通问题,在天津郊区多见;代驾专用类为折叠款,可收纳于汽车后备箱;外卖类服务于配送需求;物流类如货运电动三轮车,适用于中短途配送;摆渡类适用于日均通勤总里程不超10公里的场景;还有满足更长里程需求的产品,三四线城市居民日均通勤往返20至30公里时,多选择需驾照的电动摩托车,其时速可达五六十公里,部分高速款达100公里,续航通常需100公里左右,满足交通时效需求。

行业发展中,竞技类摩托车品类也在丰富,如传统越野、攀爬摩托车,部分品牌推出最高时速200至300公里的高速款,服务于竞技体育,进一步推动产品多样化与细分化。

目前,多数企业走“大而全”路线,未来或有变化——也有企业选择“小而精”,深耕细分领域。当前产品普遍呈现智能化与功能化趋势。

智能化方面已融入多项元素。设计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类似汽车外观设计:设计师通过人工智能收集客户需求与使用方式,生成基础方案供选择,再由团队细化,包括车型外观与结构设计——先借人工智能形成大致概念,再深化完善。这是已实现的应用,还包括车辆本身的智能化。导航功能将人工智能植入车辆,实现人机交互,使车辆从单纯交通工具升级为智能化移动终端。

针对欧美市场及海外品牌,需打造更专业的物流品牌。欧美用户对舒适性、安全性、保障性及人文关怀需求强烈,且将不断叠加,因此产品设计中可能融入无人车的理念与概念加入“有人车”里。比如,常规电动自行车会配置摄像头与安全雷达系统,体现人文关怀。

所以,电动自行车行业不会消失,民众对其需求将长期存在,行业会向更深入、具体的方向发展,呈现“聚而深”而非“泛而全”的态势。

赵巍:

目前对于电驱动交通工具而言,大家可能特别关注它的续航问题。

杨波:

这涉及到一个深度问题:对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而言,我们并不需要特别强烈的能量密度产品,而是更需要安全环保、危险系数为0的新能源产品。

赵巍:

您曾说过,“打造世界级的企业不是一代人的独角戏,而是多代人的接力跑!”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杨波:

中国多数企业相对年轻,除老一辈创业者外,当前不少企业正由二代接手。真正的长久企业是百年企业,而非仅存十到二十年的企业。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业发展亦然,并非枝繁叶茂便是佳态——有时这种表象之下,未必是坚实的内在。优秀企业应如百年树人般,兼具文化、传承与精神,方有可能成为百年企业,而百年企业绝非一人之功。

如前所述,它不会是一人的独角戏,也不可能由一把手独断专行。其发展是几代人的长跑,而这几代人未必局限于家族成员,更多可能来自社会。如何实现企业传承,使其在几代人手中持续延续发展,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亦是中国企业立足世界的关键所在。

赵巍:

从技术创新到品牌全球化,从单一制造到多元生态,宝岛车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更是津商“敢闯敢试、开放共益”精神的生动体现。感谢杨总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韧性与活力。

天津新闻广播

《津商风云》节目

首播时间:每周四8:00-9:00

重播时间:每周六17:00-18:00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