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家了,回家了……”烈士鲁兆根的墓前,孙女鲁月菊的声声呼唤,道出了40个家庭等待了77年的团圆。昔日因战事匆忙就地安葬的“无名”英烈,在今朝通过现代科技与不懈寻访终于“有名”。亲人的泪水、老兵的敬礼、少年的歌声……这个中秋前夕,他们的名字被庄重镌刻,他们的忠
“回家了,回家了……”烈士鲁兆根的墓前,孙女鲁月菊的声声呼唤,道出了40个家庭等待了77年的团圆。昔日因战事匆忙就地安葬的“无名”英烈,在今朝通过现代科技与不懈寻访终于“有名”。亲人的泪水、老兵的敬礼、少年的歌声……这个中秋前夕,他们的名字被庄重镌刻,他们的忠魂得以安息。
“二爷爷,我们很自豪”
在爷爷鲁兆根的墓前,鲁月菊的泪水让现场所有人动容。她那双因常年劳作而粗糙的手,抚摸着墓碑上的画像,嘴里不停地说,“回家了,回家了……”
鲁兆根烈士出生于1919年,1947年参军入伍,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中牺牲。当时因战事匆忙,鲁兆根和很多烈士一样被就地掩埋。直到今年4月份,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寻访烈士亲人小组运用DNA比对技术让烈士“无名”变“有名”。
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墓区,鲁月菊与两个弟弟泣不成声,“爷爷从参军后,就杳无音信了。我们的父亲去年也去世了,直到临终前,仍挂念着他的父亲。”鲁月菊和弟弟带来了一些水果和家乡的一捧故土,表达对亲人的哀思。
盖如山烈士家属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墓区祭奠
临近中秋,烈士盖如山的侄子和侄孙为他带来了月饼。侄孙盖振峰一遍遍地擦拭着墓碑上的露珠,仿佛在为自己的亲人擦去团圆的泪水。“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了二爷爷。我们很激动,也很自豪。”盖振峰语气凝重,“我们的家庭为国家流过血、流过汗,国家没有忘记我们。”
今年6月份,寻亲小组来到山东乐陵市,通过比对家谱,才最终确定烈士盖如山的身份。“我们之前一直以为二爷爷是抗美援朝时牺牲的,现在才知道是在济南战役中阵亡。”泪水在盖振峰眼眶中打转,“二爷爷,终于找到你了,你也终于找到家了。”“姥姥姥爷终于能团聚了”
烈士张洪春的大女儿张恩英、三女儿张恩芹和外孙女毕清华来到了立碑仪式的现场,活动结束后她们赶到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张洪春烈士的墓前。
掏出从家里带来的文登酒、大馍馍、月饼、石榴等,张恩英和张恩芹扑通一声跪在了张洪春的墓前,诉说着这些年来对他的思念。“我爷爷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当时不想让他去当兵,但我爸说他是民兵连长,必须得带这个头。”张恩英说,只知道父亲是在济南战役中打巷战的时候牺牲的,爷爷奶奶一直很伤心,临终前也记挂着要找到父亲的埋身地。
张洪春的家里一直在寻找他的墓地,前些年,生活在聊城的张洪春外甥和外甥女专门来济南找过,也没有找到。视频中,张洪春的外甥女告诉毕清华,等过段时间他们也要来济南专门祭奠他。
今年88岁的张恩英和81岁的张恩芹告诉记者,只要身体允许,她们还想再来探望父亲。临走前,毕清华拿出准备好的空瓶,从姥爷墓地边装了半瓶土回去。她说:“等我带回去放在我姥姥的墓地边,告诉她,我姥爷终于找到了,他俩也能团聚了!”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啊”
出生于1930年的老兵王业和来到济南战役无名烈士立碑仪式现场,他感慨地说:“来参加老战友纪念仪式,我非常受感动。因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啊,国家没有忘记他们啊!”
王业和出生于1930年,济南高新区巨野河街道埠东村人,于1947年入伍,1956年退役,服役于华东野战军九纵27师,任副班长一职。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在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中铸就了不朽的传奇,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