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不厌千回改2——爱满家书(856)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23 07:17 1

摘要:第一轮修改完成后,稿子又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沉淀”。大概一周后,村上春树就会进入第二轮修改。如果说第一轮修改是一场“大手术”,让作品脱胎换骨;那么第二轮修改就像是一场“微创手术”,专注于细节的雕琢。

2025年4月23日

【题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文章不厌百回改,推敲之间见匠心。

亲爱的孩子:

第二轮修改——注重细节,精雕细琢

第一轮修改完成后,稿子又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沉淀”。大概一周后,村上春树就会进入第二轮修改。如果说第一轮修改是一场“大手术”,让作品脱胎换骨;那么第二轮修改就像是一场“微创手术”,专注于细节的雕琢。

这时候,他会像一位细心的化妆师,为作品增添一抹恰到好处的色彩。比如,在合适的地方加上一段应景的风景描写,如为渡边君添几笔窗外的雨丝,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调整人物的语言,如让绿子的对白更跳跃鲜活,每一句话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把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让故事的发展更加流畅自然。每一处细节的打磨,都像是在为作品注入灵魂,让它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就像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光开头就修改了二十余次;福楼拜教导莫泊桑时,要求他用一个词就让人认出笔下的马车。这种近乎偏执的打磨,正是伟大作品的密码。

第三轮修改——整体修正,确保完美

前两轮修改,让作品完成了从粗糙到精致的蜕变。而第三轮修改,就像是术后的精心养护,也像是在给即将出厂的机器做最后的全面检查。

村上春树会仔仔细细地检查每一个“螺丝”——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每一处描写,看看哪些地方需要再“拧紧”一些,让逻辑更加严密;哪些地方又“拧得太紧”了,需要适当放松,让节奏更加舒缓。经过这样“三蒸九晒”的打磨,直到作品完美无缺,他才会小心翼翼地投出去。

其实,不只是村上春树,很多作家都在修改这件事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就拿列夫·托尔斯泰来说,他的《战争与和平》手稿上满是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有些章节甚至被修改了几十次之多。他曾说:“必须永远把文学作品当成一件艺术品,反复雕琢,直到它完美无瑕。”

还有海明威,他创作《永别了,武器》的结尾时,整整修改了39次,只为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他说:“我把《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修改了39次,是因为我要让每一个字都准确地传达出主人公的情感。”这些作家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好文章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修改、打磨,才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孩子,“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不仅是写作的秘诀,也是生活的智慧。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就像建造一座房子,只有一砖一瓦认真堆砌,才能坚固美观;就像培育一朵花,只有耐心浇灌、精心修剪,才能绽放出最美的姿态。

慢工出细活,只要我们满怀热情,专注地去做一件事,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就没有做不好的。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保持这样的态度,怀揣这般匠心,在各自的领域里,把平凡淬炼成不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

永远爱你的妈妈

2025年4月23日

来源:蓝天白云sc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