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祝舞台上发出丰收的喜报,乡村大集上晒出最有特色的农产品,全球最大马力新能源混动拖拉机与“手脚灵活”的采摘机器人同样吸睛,十层高的胶东花饽饽里藏着美满祝福的秘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杜晓丹 吕奇 王琳
庆祝舞台上发出丰收的喜报,乡村大集上晒出最有特色的农产品,全球最大马力新能源混动拖拉机与“手脚灵活”的采摘机器人同样吸睛,十层高的胶东花饽饽里藏着美满祝福的秘语……
9月23日,山东招远大户陈家村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这里启幕。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一些勾画出乡村新图景的特殊画面值得记录。
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烟台招远大户陈家村举办
喜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进大户陈家村,穿过一扇“丰收之门”,就正式踏入了丰收节的欢乐海洋。这扇精心装点的大门,更像一个象征性的仪式,它承载着农民朋友对风调雨顺、仓廪殷实的期盼,也瞬间将每一位来访者带入丰收喜悦之中。
大门两侧,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依次排开,宛如一条时光长廊。
继续向前走,视线豁然开朗,以“金秋沃野迎丰景 乡村振兴谱新章”为主题的主会场舞台映入眼帘。红色与金色渐变的舞台背景设计独具匠心:上方红色显得欢乐喜庆,下方金色则勾勒出“沃野丰景”的壮阔画卷。
秋雨淅沥,挡不住人们庆丰收的热情。上午9点30分,秧歌表演《东西南北闹丰收》拉开丰收节大幕。演员们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用歌舞表达着丰收的喜悦。
农民的节日,农民是主角。“今年,村里的早稻亩产达到589.1公斤,比去年增产12.5公斤,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去年我养牦牛、藏羊收入十几万,村集体经济也突破了200万元,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扎西德勒”“我们朱村的石榴越种越好,生活越来越美,日子越过越甜”……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代表登台发丰收喜报、晒美好生活。
主会场旁还设置了电商平台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农人和主播热情推介家乡特产,欢快的歌声与笑语交织,庆丰收氛围浓厚。招远阜山镇种植户兰美霞用苹果摆成了个“丰”字庆祝丰收节,她说:“今年又是丰收年,欢迎大家来村里旅游,吃红富士苹果。”
招远阜山镇的种植户兰美霞用苹果组成丰收的“丰”字,庆祝农民丰收节
盛宴:近300种苹果和梨“开大会”
大户陈家村主干道远东大街上,乡村大集热闹“上线”。本次丰收节全新打造了三大主题市集:黄河大集、运河大集和海洋大集,每一个大集上都好品云集,令人目不暇接。
黄河大集汇聚了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特色农产品,小麦、玉米、小米等各类粮食作物琳琅满目;运河大集重现运河商贸繁华,临清砖茶、济宁泥塑、东阿阿胶等非遗老字号带人们感受千年运河的文化底蕴;海洋大集则展现了蓝色经济新活力,胶东海参、长岛鲍鱼等海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在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展位上,各色的苹果和梨摆满了12米的展台,十分吸睛。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赵德英介绍:“今天带来了298份苹果和梨的种子资源,主要是增加大家对苹果高质量发展的一种自信,希望把中国人的果盘子,端在我们自己手里。”
在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展位上,各色的苹果和梨摆满了12米的展台
丰收节为各地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展示平台。在烟台农产品展台前,栖霞市唐家泊镇肖家夼村党支部书记王鹏绩向游客推介栖霞苹果,“来尝一尝这个苹果,脆甜爽口。”
栖霞市唐家泊镇肖家夼村党支部书记王鹏绩向游客推介栖霞苹果
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文峰基点党委第一书记罗昌善在现场推荐家乡的五夷山茶和板鸭。“丰收节为我们偏远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展示平台,这些产品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希望通过这个全国性平台,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家乡的好产品。”罗昌善说道。
“山东援疆指挥部精心遴选当地多家优秀企业,集中展出灰枣、核桃、巴旦木等30余类200余件特色产品。”山东援疆“大仓东移 好品西进”项目负责人徐铮介绍说,希望通过丰收节活动,架起鲁疆两地产销桥梁,实现惠民助农双向共赢。
明星:一台机器人能顶几十个人工
农机展区堪称本次丰收节的 “高光区”。展区内,整齐列阵的现代农机具成为丰收节上的“明星展品”。农机展区紧扣“智能助丰收”主题,汇集了全国21个知名品牌的39台(套)前沿装备。
展区采用“静态展示+动态演示”融合模式。静态展示区中,全球最大马力的新能源混动拖拉机——临工农机9E系列(ECVT)格外引人注目。
动态演示区围满了好奇的观众。转弯半径仅2.9米的折腰转向拖拉机、无人林果机械、激光除草机及采摘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现场演示作业流程。
智慧农业展示区展示的无人机
“这些机械太先进了!一台采摘机器人一天的工作量能顶得上几十个人工。”来自临沂的种植大户李文明在演示区驻足良久,表示想采购几台机器人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智慧农业不仅体现在农机装备上,更已渗透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从“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转变。
山东省气候中心副主任李峰介绍:“我们利用卫星、无人机和气象设备,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实时掌握农作物长势,同时建立农用天气预报体系,开展分作物、分区域的预警,帮助农户及时掌握灾害预警信息,趋利避害,提高风险抵抗能力。”
文化:十层花饽饽里的祝福密语
在非遗展区前,围满了好奇的参观者。这些源自当地农民真实生活的老物件,唤醒了人们沉睡多年的记忆,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招远胶东花饽饽传承人刘梅专门为丰收节制作了一个十层巨型大饽饽。“3个人制作了3天,一共十层重200多斤。”刘梅说,“这个十层花饽饽每一层都有寓意,第一层是福袋,代代有福,第二层是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第三层是苹果,寓意平平安安……最顶上则是一个大粮仓,代表着收获。”
在非遗展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兰堂现场展示手工制作,游客品尝粉丝后赞不绝口:“手工制作的口感,和平时买的不一样。”
郭兰堂为市民游客展示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
美食在丰收节上自然不可或缺。在乡村美食汇区域,鲁菜大师现场烹制传统美味,单县羊肉汤、蓬莱小面等乡村特色美食香气四溢。一位正在烹饪的鲁菜大师说:“鲁菜讲究火候和原料,我们用的都是本地新鲜农产品,比如招远苹果入菜,既保持了鲁菜的传统特色,又有创新。”
来自潍坊诸城蔡家沟村、72岁的农民画家祝树芬,在现场用画笔描绘着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用画笔将这些美好的画面记录下来。”
傍晚时分,丰收节的庆祝活动仍在继续。农民们在舞台上歌唱乡村、歌唱祖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不仅仅是招远,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全国各地累计开展3000多场次庆丰收活动,吸引数亿人次关注参与。
这个秋天,在招远大户陈家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五谷丰登的喜悦,更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全新图景。
来源:齐鲁晚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