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全新问界M7正式上市,售价27.98万元至37.98万元。而在此前的预售阶段,这款车已经创造了令人瞠目的记录:开启预订43分钟小订突破10万台,6小时达13万台,预售8天突破19万台,截至上市前累计小订订单已突破23万台。
9月23日,全新问界M7正式上市,售价27.98万元至37.98万元。而在此前的预售阶段,这款车已经创造了令人瞠目的记录:开启预订43分钟小订突破10万台,6小时达13万台,预售8天突破19万台,截至上市前累计小订订单已突破23万台。
这个订单数据快赶上问界M7自上市以来的累计总销量了。
那么问题来了,全新问界M7如此火爆,到底是虚假繁荣的胜利,还是产品脱胎换骨的胜利呢?
其实,老款问界M7曾经也一度火爆过,2024年1月销量创下历史峰值,单月销量29,997台,并顺利拿下了2024年全年中大型SUV销量冠军,全年累计销量193,342台。
但老款问界M7其实也是一款槽点满满的车型,由于东风风光沾亲带故的关系,总被吐槽为东风风光的拉皮车。而且在2022年底问界M7参与中保研(C-IASI)测试时,还出现了碰撞后车辆A柱出现明显弯折变形,暴露了其在特定苛刻碰撞工况下车身结构刚性存在问题。
全新问界M7还是那个曾经槽点满满的问界M7吗?
赛力斯号称,全新问界M7是投入40亿、历时三年打造的匠心之作。
全新问界M7虽沿用名称,但本质上已是一款全新车型。与老款M7相比,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改款,而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彻底革新。
首先,全新问界M7来自于全新的底层平台。最直观的变化是轴距大幅加长,从轴距2820mm加长到轴距3030mm,加长了210mm。这绝非简单的“拉皮”,而是基于新平台对车身结构、底盘布局的彻底重构。
全新问界M7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5080/1999/1780mm,相比现款车长增加60毫米,宽度增加54mm,高度增加20mm。老款M7基于相对老旧的平台打造,而全新M7则升级到原生的新能源平台,实现了“长轴距、短车身”的经典新能源车比例。
底盘悬架从老款的麦弗逊前悬升级为成本更高、性能更好的前双叉臂独立悬架,并搭配五连杆后悬架。高配车型的双腔空气悬架更能自适应调整车身高度和阻尼,让车辆更好平衡舒适性和运动性。
其次,在看不见的地方,问界M7投入同样巨大。全新问界M7在A/B柱、门槛等核心结构上100%使用了热成型钢,其A柱强度高达2000MPa。这是要让A柱事故从此与问界M7无缘吧。同时,全车配备9个安全气囊,包括一直延伸到第三排的侧气帘。为证明其安全性,官方还进行了如8吨卡车追尾和23吨重卡压顶等极端安全测试来进行验证。
智能化是全新问界M7的核心竞争力。全新问界M7搭载L 华为乾崑ADS 4.0辅助驾驶系统,提供两套不同的解决方案。
Pro+版采用首创的“舱内激光视觉方案”,将激光雷达置于车内,避免了雨雪泥沙的干扰,提升恶劣环境下的感知可靠性。
高配Max/Ultra版则配备192线激光雷达+5颗4D毫米波雷达,支持城区/高速全场景NCA。这套系统决策速度提升1倍,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车减少70%。
华为乾崑ADS 4.0辅助驾驶系统支持eAES边刹边让功能,可实现时速130km/h下成功避让。
智能座舱方面,全新M7搭载鸿蒙系统,配备16.1英寸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及后排吸顶屏,支持多屏联动。与问界M8、M9的三联屏布局不同,全新M7采用了独立中控屏悬浮的设计,形成左右对称的布布局。
全新问界M7同时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路径,覆盖不同用户需求。增程版采用1.5T专用发动机,四驱版零百加速仅需5.8秒。电池提供37kWh和53kWh两种选择,Ultra增程版纯电续航达到315公里,综合续航最高可达1625公里。
纯电版则搭载与问界M8、M9同款的100kWh宁德时代电池,CLTC续航最高达710公里(后驱版)。全系标配华为巨鲸800V高压电池平台,充电30%至80%仅需15分钟。
所以,全新问界M7是虚假繁荣还是真材实料?答案或许就藏在它那84.5%的用户推荐率里——每100位车主中,就有超过84人愿意向亲友推荐它。这可不是靠营销能刷出来的数据,而是产品力脱胎换骨后,用户用信任投票的结果。
它证明了在这个时代,真正的“豪华”不再是品牌的傲慢,而是安全从不妥协(2000MPa潜艇级热成型钢和超国标3倍的极限安全验证)、智能能真正解放双手(华为乾崑ADS 4.0让跑长途更轻松)、以及健康座舱时刻守护家人(24小时智能新风与负氧离子发生器)。
来源:张麻子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