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清晨的赶洋河,薄雾似纱般缠绕着河面。雅安市宝兴县陇东镇赶洋沟村“兴国农庄”里已经热闹起来:从城里来这里感受田园生活的游客准备收拾行李,前往林中徒步。农庄负责人苟兴国正准备开始直播,通过互联网向外界讲述宝兴的生态环境,并诚邀大家前来宝兴感受“熊猫老家·多彩
初秋,清晨的赶洋河,薄雾似纱般缠绕着河面。雅安市宝兴县陇东镇赶洋沟村“兴国农庄”里已经热闹起来:从城里来这里感受田园生活的游客准备收拾行李,前往林中徒步。农庄负责人苟兴国正准备开始直播,通过互联网向外界讲述宝兴的生态环境,并诚邀大家前来宝兴感受“熊猫老家·多彩宝兴”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
日接待量可达300多人次的兴国农庄,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开发了林中徒步、泳池垂钓、篝火晚会等配套项目,今年暑假期间实现连续55天满房状态,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换。
“在市区,孩子很少能这么亲近自然。来这儿之后,白天跟着我们林中徒步,晚上看民俗风情表演,夜里的窗外还有蛙鸣虫唱,孩子很喜欢这里。”重庆游客毛成涛说。
让当地村民们高兴的是,农庄的发展还带来了“家门口的工作”。
“客房保洁、厨房帮厨,都是我们这里的村民。”苟兴国介绍,熟悉家乡山水、性格淳朴热情的村民,让游客的乡村体验更地道。
宝兴县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当地优越的生态资源,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依托丰富生态资源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持之以恒。
宝兴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充分利用生态和自然人文优势,丰富包括避暑度假、科普研学、红色旅游、观光体验等在内的多元业态,统筹推动文化旅游业态多元发展,做热“乡村+文旅”“演艺+文旅”“体育+文旅”“美食+文旅”,特别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距离兴国农庄近20公里的一个圆形山顶,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大圆包”,这里海拔1300米至2500米,夏季平均温度仅19℃,土壤深厚肥沃,是宝兴县中药材种植基地,也是宝兴县建设“天府森林粮库”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域。
近年来,宝兴县立足全县富集的林草资源优势,全面发力推进“森林粮库”融合发展,并积极向上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1000万元,用于宝兴县“天府森林粮库”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其中对中药材良种繁育、中药材丰产示范基地建设等拟投入700万元,主要实施厚朴、川牛膝、云木香、山药等标准化良种育苗基地和中药材科普研学基地以及厚朴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等,对林旅康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拟投入150万元,主要实施园区便道的新建,停车场、生态卫生间、观景平台的打造等,同时为更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园区建设还将围绕林产品品牌认证、品牌注册、林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基地有机产品认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打造。
以药为媒,山水生金。在园区的带动下,以陇东镇“大园包”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24万余亩,园区以种植三木药材厚朴为主,并在林下套种川牛膝、云木香、赤芍、玄参等中药材及药食同源植物,年产量超过15万公斤。园区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土地租赁、合作生产、加工、销售等方式,调动农户发展林草中药材产业的积极性,联农带农占比达80%。
据了解,宝兴县将依托“天府森林粮库”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着力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品加工能力和良种繁育及推广,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新标杆。未来,通过标准化种植、绿色管理手段,园区林地生产力单位面积产量预计将提高 20%以上,辐射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中药材发展,同时,在土地整理、栽培采摘、日常管理、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还将提供可观的就业岗位,预计项目投资的20.23%可转化为项目实施区劳动力收入。
大圆包中药材种植基地是四川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之一,赶洋沟村也是全省中药材“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如果说单一种植药材是“一条腿”走路,那么“药材+旅游”则是“两条腿”奔跑。依托园区建设,陇东镇大力发展林旅康养业态,园区内现有4家成熟的农家乐,均建立生态康养服务站,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兴国农庄则凭借其综合优势,先后获评“四川省四星级森林人家”“四川省级森林康养人家”“四川省农家乐园”等。园区“科普教育+林旅”“药材+旅游”的产业布局模式已逐步形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而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如今,宝兴的生态资源已逐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项富民产业。未来,像兴国农庄和大圆包中药材基地这样的生动发展案例会越来越多! (石红霞)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