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北上广深2000+中产家庭:一边为留学狂砸几百万,一边精打细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08:40 1

摘要:为了帮广大家长群体打破信息差,留学全知道联合多邻国英语测试,对2000多位中产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深入统计了中产群体的择校选择、留学担忧、教育焦虑等一系列问题。

中产家庭的教育选择,正在暗流汹涌。

留学签证政策千变万化,申请策略各出奇招,毕业后可能还得和AI抢工作……

这一代的中产爸妈和娃,太不容易了!

为了帮广大家长群体打破信息差,留学全知道联合多邻国英语测试,对2000多位中产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深入统计了中产群体的择校选择、留学担忧、教育焦虑等一系列问题。

本次调研的家长群体,53.3%来自北上广深;香港则以4%的占比成为四座超一线城市外的最大来源城市。

高学历家庭成了此次调研的“主力军”,过半家庭最高学历在研究生及以上。

从收入来看,75%家庭年收入在50万及以上,更有近半家庭收入在100万以上。

从地域、职业、学历等各方面来看,本次调研“全方面”覆盖到了全国乃至海外的中产家庭群体。

在「不容易」的时代,他们在留学、教育和花费方面都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去哪里留学?

中产父母正在用脚投票

选择留学的家庭越来越多,而这些家庭对于留学目的地的选择,却在暗流涌动中“用脚投票”。

“冷热交替”,成了2025年留学的鲜明趋势。

在2024年的调研中,76.3%的家庭都将美国纳入考虑中。作为留学目的地,美国呈现出一骑绝尘的态势。

2025年,会考虑美国的家庭比例骤减到59%,一年减少了17%!另一个传统热门留学目的地英国也有所缩水,从44.2%降温到42.6%。

这些缩减的比例,被分散到了其他目的地。

加拿大以7.1%的增幅领跑,澳大利亚紧随其后(6.2%),中国香港、新加坡稳步上升,而日韩则从1.2%跃升至4.9%,增幅超3倍,成为小众但潜力显著的选择。

官方数据呈现了同样的趋势。

根据2024年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公开数据,香港高校本科阶段内地生申请人数约1.8万人,2025年伴随家庭选择意愿提升,申请量预计同比增长12%。

图源:Unsplash

新加坡教育部2024年官网数据显示新加坡国际学生占比约25%,其中中国学生占比超60%,2025年这一比例随家庭选择倾向上升或进一步扩大。

这两个目的地都处于东西方文化交界处,离家近,求学和就业政策都比较友好,这些都是中产家庭的重要考量。

而选择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家庭,很多都出于求学加上移居的双重需求。

日韩则凭借着文化和地域相近、性价比高、特定专业优势,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差异化跳板”。

此外,家庭最高学历和收入水平也与目的地选择息息相关。

家庭最高学历层次越高,家庭对美国的偏好越显著。可见,即便政策动荡、局势变化,高学历群体对美国顶尖教育资源,尤其是科研实力、跨学科培养等方面,依然有着极高的认可度。

从家庭收入来看,英美留学依然是高收入家庭的主流选择。

一方面,英美两地学费和生活费成本都比较高,离不开家庭经济基础的支持;另一方面,中高收入家庭也更愿意为传统名校光环买单。

年收入在50万以下的家庭选择则以成本导向为主。

欧洲的德国、法国等地不少为公立院校,学费优惠;日韩生活成本较低,都是务实之选。

总的来看,目前「多国联申」已经成为留学家庭的普遍选择。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才能稳妥地抵抗风险。

消费降级

但教育不降级

家庭教育“消费降级”,是今年大家热议的话题。

北上广深的中产家庭,真的在消费上“降级”了吗?

和去年对比,受访家庭的教育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的确有了明显变化。

从数据来看,2024-2025年家庭教育支出在不同比例区间存在明显的变动趋势。

- 教育占收入比例为0~20%的家庭,在2024年为42.2%,到2025年微升至43.1%,说明更多家庭开始将教育支出控制在较低比例范围。

- 教育占收入比例为20%~40%的家庭,在2024年为42.3%,到2025年提升至46.0%,成为占比最高的区间,反映出中等比例教育支出逐渐成为家庭主流选择。

- 教育占收入比例在40%及以上的家庭比例,在今年有所减少。

这也就意味着,中产家庭对教育的超高额投入在减少,“无上限”教育消费也在降温,整体教育支出结构朝着更理性、更聚焦中低比例的方向调整。

孩子到底是不是“吞金兽”,和所处的教育阶段息息相关。

从教育支出占比上看,学龄前到研究生阶段,40%以上高支出区间占比呈“阶梯式递增”特征,直观印证了教育阶段越高,家庭经济压力越大的趋势。

随着学段提升,学费、科研、生活等综合成本叠加,推动高支出家庭占比攀升。

外出留学,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费和生活费显然是大头。

那在初高中阶段,家长们的钱又是怎么花的?

以高中阶段来看,“吞金”最多的支出,集中在学校学费、课外补习、留学顾问和标化考试培训方面,都是围绕着出国留学做的准备。

这与家长们的期待不无关系。

在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中,未来就业高居榜首。

对于现在的中产父母来说,远在几年之后的就业问题,已经比近在眼前的学业成绩问题,更值得让人悬心。

而这些家庭,对于出国留学对就业起到的帮助方面,同样有着极高的期待。

多数家庭认可留学对就业有积极作用,超半数评分在7~9分,均值也高达7.58。

留学助力就业是许多中产家庭的核心期待。

正因如此,在出国准备方面,这些家庭才会投入教育支出中最大比例的一笔资金。

后留学时代

性价比为王

补习、留学顾问和标化培训,可以说都直击「留学准备」这一核心话题。

留学准备,是留学家庭开启国际教育旅程的第一块拼图,其中,语言考试更是留学准备中的“敲门砖”。

托福和雅思,依然是语言考试的两大巨头。与此同时,多邻国英语测试(DET,后简称为DET)也在异军突起。

长期被托福、雅思“垄断”的语言考试,正迎来DET这一新的破局者。

在教育消费降级的大趋势下,兼具灵活性和性价比的DET成为许多家庭的新宠。

如图可见,过半数选择DET的考生家庭,期待花费5万元及以下的培训费用来获得理想成绩。

DET单场考试70美元,重考成本较低;此外,DET官网还提供免费无限次模考,考生可以通过模考熟悉考试流程、题型,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在“性价比”成为留学关键词的当下,DET越来越受欢迎也在意料之中。

此外,从我们的数据来看,选择DET的不同家庭年收入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态势。

家庭年收入在50-100万和1000万以上的家庭是最青睐DET的两大群体。

对于前者来说,性价比是一大要素。而对于后者来说,DET的灵活性和认可度或许是关键所在。

作为高净值家庭,年收入在千万以上家庭的孩子可能会尝试多个不同地区的顶尖院校,也愿意尝试“新型考试”。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全球近6000所院校项目接受DET成绩,较疫情期增长近三倍。U.S. News榜单列出的美国TOP100大学中,有94%向DET敞开大门,包括常春藤盟校全部8所。

认可多邻国英语测试成绩的院校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遍及欧美亚澳各个大洲的一众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球已有6000+院校项目认可多邻国英语测试。详细的院校名单请通过以下页面获取:https://englishtest.duolingo.cn/institutions

在多国联申成为主流的当下,选择以DET开启多个目的地的申请之路,再合适不过。

不仅是申请大学的家庭青睐DET。在我们的数据中,根据不同教育阶段来看,选择DET的家庭孩子在小学(20.9%)、初中(19.5%)阶段占比最高。

这也许是因为DET不仅在大学申请中有利,目前更被广泛应用在国际学校的入学考试中,家庭更愿意选择更具便捷性的DET作为申请材料。

对于准备申请国际学校和大学的大小孩子们来说,DET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在家考试,不必跟着考点跑;48小时出分,避免焦虑等待;

#考题采用自适应模式,难度随答题水平动态调整;

#连口语都是自适应AI考官,即便是内向型容易焦虑的学生也不再惧怕,对着考官不会再紧张地磕磕巴巴。

连大学的招生官也认可这种模式筛选出来的考生。

美国西北大学新闻学院助理院长、研究生招生项目及助学金负责人 Julie Collins 在近期的采访中提到,她更加认可“不会强求考生应对超出其能力范围的题目,且能让院校准确评估申请人的实际语言水平”的语言考试。

“自适应测试机制、分数体系与口语样本的结合,使DET相较于其他考试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这不仅对学生有益,也让院校能获取传统考试无法提供的写作样本和视频等关键要素。”

留学越来越大众化的时代,“砸钱”再也不是最优解。性价比和“值不值”才是更多中产父母关心的话题。

教育消费可以降级,教育质量还得升级,这是无数父母的真实写照。

在合理的花费空间里,让孩子获取成长的最大可能性,这是如DET一般的教育界“后起之秀”,正在努力谱写的答案。

来源:留学全知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