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清晨,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同利村生态移民安置点的制衣车间里,缝纫机“嗒嗒嗒”声回响,村民黑燕操作着缝纫机,一块块布料在她手中逐渐成形。“以前在外打工,最放不下的就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现在好了,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中午还能回家做饭,日子舒心多了。”她边
航拍利通区一隅。
部分省区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经验交流会在利通区举办。
利通区开展“金秋育栋梁 助学促振兴”集中捐助活动。
高闸镇周闸村毛庄子路口开通。
马莲渠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扁担沟镇同利制衣车间让移民在家门口就业。
利通区郭家桥乡山水沟村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9月22日清晨,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同利村生态移民安置点的制衣车间里,缝纫机“嗒嗒嗒”声回响,村民黑燕操作着缝纫机,一块块布料在她手中逐渐成形。“以前在外打工,最放不下的就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现在好了,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中午还能回家做饭,日子舒心多了。”她边踩缝纫机边说。距离同利村十几公里的高闸镇朱渠村,冯杰老两口的新家亮堂整洁,“以前房子墙壁裂缝,下雨时提心吊胆,如今改造后暖和又结实。”冯杰感慨地说,这得益于3万元危房改造补助。
从机器声隆隆的就业车间到窗明几净的农家新居,从生机勃勃的产业园区到阡陌纵横的广袤田野,一张张舒展的笑脸、一句句朴实的感慨,折射出利通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统谋划与扎实行动。
立柱架梁 “四个一”夯实振兴根基
面对新阶段、新任务,如何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步伐持续坚实?利通区研判区域实际与群众需求,打出一套强基固本的“四个一”组合拳:开展一次全面“回头看”兜牢民生底线;解决1万人就业,筑牢民生之本;发放1亿元产业贷款,激活发展内生动力;办一批民生好事实事,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
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第一道防线。“要没有政府帮扶,我家早垮了。”郭家桥乡清水沟村村民王瑞感慨道。2023年,他被确诊白血病,治病花费巨大。利通区动态监测机制迅速响应,将他纳入防返贫动态监测对象,多项医疗救助、生活补助帮他渡过难关,妻子还被就近安置在公益性岗位……今年7月,王瑞家成功消除返贫风险。
王瑞一家的转变,是利通区筑牢防返贫堤坝的一个缩影。为确保困难家庭“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利通区开展拉网式“回头看”,聚焦56个突出问题,细化出114项整改措施。目前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措施已全部落实到位。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返贫监测帮扶网络越织越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在马莲渠乡侯汉路边沟人居环境整治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现场,村民庄建涛和乡亲们修砌沟渠,“本来想外出打工,正好赶上村里有以工代赈项目,一天收入180元。”这个投资556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为13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增收渠道。
为帮扶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利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发展产业、庭院经济、种植养殖业等措施,举办乡镇巡回专场招聘会、开展“直播带岗”,为群众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送等就业服务。今年截至目前,利通区已帮扶就业10217人,这一数字的背后,连着一个个家庭的生计,托起的是一个个“稳稳的幸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金融支持则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今年6月,宁夏东山天源豆业有限公司出现资金链危机,利通区创业担保贷款及时提供50%贴息支持。“十多天钱就到账,资金链稳了,生产线活了。”该公司负责人董麦琴满心感激。
为精准滴灌乡村产业和小微企业,利通区财政局牵头对辖区内10家金融机构提供的43种小额信贷产品全面摸排、梳理和整合,编制《利通区小额信贷产品目录》,促成涉农及小微贷款1603笔,放款总金额3.08亿元,有效激活了乡村产业发展“一池春水”,为众多像宁夏东山天源豆业有限公司这样的经营主体注入发展强心剂。
响应群众呼声,办好民生实事。夜幕降临,扁担沟镇利同新村223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自动亮起,照亮村道。“以前黑灯瞎火的,出门不安全,自从有了路灯,串门散步,心里踏实多了。”村民康有贵说。此次实施的村庄亮化工程,不仅在全村主要道路和公共活动区域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还同步修缮了7条共3250平方米破损道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题。
5年来,利通区累计投入超5.7亿元,实施以户厕整改、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9万户,清理处置农村生活垃圾20余万吨,铺设污水收集管网300余公里,清淤整治沟道2000余公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6月下旬,利通区委、区政府对12个乡镇8.81万户、29.75万人开展全覆盖起底排查,建立民生问题台账,为脱贫户、监测户、低收入人口等重点群体办理实事3700余件,基本实现了重点帮扶对象全覆盖。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精准深化 “十个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
在“四个一”立柱架梁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利通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启动以“十个进一步”为核心的专项提升行动,聚焦低收入群体帮扶、就业帮扶、农村集体资产帮扶和资产运营情况、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十大关键领域,将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米”,服务延伸到“神经末梢”,推动各项工作从“有”向“优”转变。
聚焦底线再加固。8月21日,利通区开展“金秋育栋梁 助学促振兴”集中捐助活动,宁夏水发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爱心企业和12位各级人大代表,为扁担沟镇同利村57名学生捐赠助学金10.95万元。“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既兴奋又焦虑,学费和生活费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头。这份资助不仅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更让我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这些寒门学子的关怀。”今年考取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马琴说。
利通区为进一步深化低收入群体帮扶,对人均收入低于1.5万元的低收入农户再走访、再摸排,对原有的“一户一策”帮扶方案调整优化,争取上级资金和社会帮扶,拓宽帮扶资金来源渠道。
聚焦就业增收再拓展。30岁的退役军人马明(化名)家人患病,医疗费负担沉重。他退役后因技能单一,靠打零工的收入维持全家生计。利通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介绍他参加电工技能培训,马明成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今他在一家超市担任电工,家人的医药费也有了保障。利通区人社局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家门口就业、以工代赈等“一人多策”就业帮扶,助力更多像马明这样的求职者实现稳定就业。
聚焦产业造血再赋能。近年来,纺织业、养殖业受市场行情影响,利通区部分帮扶资产空置,经过多方共同发力,闲置资产得到盘活。其中,金银滩镇通过吴忠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公开租赁,盘活了银新村闲置肉牛养殖场。利通区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资产和帮扶资产运营提升,梳理96个村集体项目,督促已完工未移交资产的财务决算和移交,防止资产流失,保障集体资产增值和农民受益。
聚焦人居环境再提升。近日,高闸镇周闸村毛庄子路口开通,并安装交通信号灯。作为连接8个生产队、1900余名群众和2500亩农田的重要通道,该路口畅通解决了困扰群众半年之久的绕行问题。利通区在此基础上,全面启动“四域治理”,通过“六清”行动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乡村新貌。
聚焦基层治理再优化。“多亏了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帮忙,这场困扰我们家许久的纠纷才得以解决。”秦渠华苑小区居民马淑琴由衷地感慨。此前,马淑琴家中水管爆裂导致楼下邻居家被淹,两家因赔偿问题僵持不下。这起纠纷被及时上报至利通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依据民法典明确责任划分,同时兼顾邻里情谊,提出解决方案,不到一周,问题得到化解,邻里关系重归于好。
利通区为进一步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重点人群矛盾纠纷动态名册,做实做细思想疏导、情绪安抚、政策解释等工作,对有需求的农户积极提供法律援助,确保群众法律权益得到保障。
枝叶关情 振兴成果可感可及
“十个进一步”的深化举措,让乡村振兴的根基筑得更牢,让幸福的成色变得更足。这些变化,既体现在通硬化路、用安全水、住安全房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提升上,更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点滴感受和内心认同中。
在金银滩镇西滩村,村民谢定梅指着家门口整修一新的水泥路感慨:“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路修好了,垃圾天天有人清,别提多舒心了。”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正是利通区民生投入最直观的体现。
更多“看不见的保障”默默守护着千家万户。目前,利通区农村集中供水率已达100%,安全饮水全覆盖;今年已完成33户六类低收入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县域内县级及以下医院全面落实“先住院后付费”政策,已惠及群众5421人次;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12类特殊困难群体、共计2.61万人的医保参保率持续稳定在100%……
教育关爱更是不漏一人。利通区为65名7岁至17岁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康教融合转介服务;为251名0至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转介服务;通过集中托养、日间照料或居家服务等多种形式,为395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基本照护和托养服务;完成103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组织90名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80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参加实用技术培训;为6199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这张越织越密、越扎越牢的民生保障网,稳稳地兜住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底线,传递着政策的温度。
“我们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急难愁盼放在心头、抓在手上。”利通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无论是‘四个一’的立柱架梁,还是‘十个进一步’的持续深化,其核心都在于精准二字,关键在于不折不扣地落实,目的是让脱贫的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让广大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真真切切地收获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站在5年过渡期的关键节点,利通区将继续秉持精准理念和为民初心,在精准监测帮扶、稳定就业增收、壮大乡村产业、建设和美乡村上持续发力,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