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天是农民收获的季节,也是我的丰收节,群众增收致富了,我的汗水没有白流,心里高兴!”9月23日,农业银行中宁县支行驻中宁县新堡镇创业村干部郑青山笑着说。
“秋天是农民收获的季节,也是我的丰收节,群众增收致富了,我的汗水没有白流,心里高兴!”9月23日,农业银行中宁县支行驻中宁县新堡镇创业村干部郑青山笑着说。
近年来,农业银行宁夏分行派驻全区33名驻村干部,带领村民科学种植养殖,帮助大伙儿增收。
“今年的枸杞亩产比去年增加了200斤,多亏了驻村干部帮我们找的新品种,还有农行的贷款支持!”中宁县新堡镇种植户刘志斌说。
驻村3年,郑青山的笔记本上记着一笔笔“增收账”:协调“惠农e贷”700万元,带动全村枸杞种植面积扩大150亩;引入电商平台,帮助村民线上销售枸杞制品超百万元;联系深加工企业,让枸杞从“按斤卖”变成“按袋卖”,附加值提高了3倍。
这样的“增收账”在驻村干部的案头随处可见。在盐池县大水坑镇摆宴井村,驻村干部高帅帮村民算清养殖账,推动建成规模化养殖厂,让滩羊出栏量同比增长40%;在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驻村干部宣宏猷算准“菜篮子”账,协调贷款支持村民建起84栋蘑菇棚,蔬菜亩产量提高三成,错峰上市卖出好价。他们用心帮村民算好产量账、成本账、收益账,让丰收的喜悦实实在在落进村民的钱袋子里。
在西吉县红耀乡张白湾村,驻村干部袁保平针对当地“玉米+马铃薯”套种、传统肉牛养殖等模式,协调“惠农e贷”400万元支持村民发展产业,2024年套种亩产达1500元,人均养殖肉牛5头。同时,积极开展西吉黄牛肉消费扶贫、“西吉好东西”销售工作,解决了农户“产前缺资金、产后愁销路”的难题。
“看到大伙儿增收时的笑脸,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这是隆德县联财镇张楼村驻村干部刘半农常说的一句话。驻村4年,他带领村民扩大冷凉蔬菜、小杂粮种植面积,开展育苗、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助力村民持续拓宽增收渠道,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11户无劳动能力的脱贫户被纳入村集体帮扶范围,每年每户稳定增收1650元。全村年人均收入达1.9万元。
丰收的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养。驻村干部们发挥“懂金融、接地气”的优势,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他们带着移动展业设备,在麦垛旁为农户办理贷款;把金融知识课堂开在村委会,教村民用手机查余额、交电费……截至目前,农业银行宁夏分行各级驻村干部已为80多个村庄量身定制金融方案,助力群众丰收的底气更足、路子更宽。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