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300米高空俯瞰,贵州大学宛如镶嵌在喀斯特山地的翡翠。校园建筑群依山傍水、错落有致,花溪河如银丝带蜿蜒穿过,将校园分成多个校区,与周围山峰相映成趣。这里山林环绕,湖泊、溪流点缀其中,为师生打造宁静舒适的环境,是自然的馈赠。
贵州大学
这座云贵高原上的知识殿堂
用苗绣的针脚编织智慧
以侗歌的旋律传唱理想
这里有六百万座山峰的峻朗
也有七十二道湾的温存
“听我与你分享贵大 ”
隐匿于山水之间
从300米高空俯瞰,贵州大学宛如镶嵌在喀斯特山地的翡翠。校园建筑群依山傍水、错落有致,花溪河如银丝带蜿蜒穿过,将校园分成多个校区,与周围山峰相映成趣。这里山林环绕,湖泊、溪流点缀其中,为师生打造宁静舒适的环境,是自然的馈赠。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贵州大学西校区的鼓楼,是校园里极具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它采用独特的侗族风格,不用一钉一铆,仅以杉木凿榫衔接,却能数百年不朽不斜,完美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杨文建,凭原创“侗天福地”民族文化立体书在社交平台引发文化传承热议。这部耗时半年的作品,以360度等距可旋转结构,将侗寨鼓楼、戏楼寨门、民族节庆等文化符号凝于一书,每个场景还配文化注释,宛如打开侗族文化宝盒。谈及创作的初衷,杨文建表示,自己出生、成长于充满民族风情的贵州凯里,那里鼓楼林立,民族节日丰富热闹,四季风景灵秀美好。大学四年专业学习,让他有机会用所学让更多人了解侗族文化与家乡。他说,接过文化传承的“火把”,不仅要延续,更要让其燃烧更旺。杨文建希望作品成为在外侗族同胞与家乡的桥梁,带去家乡温情。也期待以设计让更多人感受侗族文化,领略中国文化魅力。传承之路永无止境,而贵大人,始终在路上。
贵州最美图书馆
作为无数贵大学子心中的精神殿堂,贵州大学图书馆以其厚重的底蕴和灵动的气质,成为青春追梦路上最温暖的陪伴。各校区图书馆在馆藏资源规划上各具特色:西校区图书馆为中心馆,以自然科学类基藏图书、可外借图书馆为馆藏重点,东校区图书馆以社会科学类基藏书为馆藏重点;南校区图书馆为二线书库;形成了支持教学与科研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贵州大学图书馆,以其全省首屈一指的浩瀚馆藏,见证了一代代学子的成长与蜕变。
在这里,我们曾为检索文献焦头烂额,也曾因读到精彩段落而会心一笑;在古籍阅览室触摸历史的温度,也在电子阅览区感受科技的速度。在这里,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找到了前行的力量。在四季的流转中,这座被誉为“贵州最美图书馆”的建筑,早已成为每个贵大学子心中最珍贵的青春记忆。
优秀校友风采
在贵州大学的校友群体中,杜富国堪称杰出代表,诠释着贵大人的精神。2018年,杜富国在麻栗坡雷场执行任务时,面对突然裸露的加重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喊出“你退后,让我来”,用自己的身躯为战友挡住危险,却因此失去了双手和光明。受伤后的他没有放弃,进入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时,他克服困难完成学业。一代代优秀校友用行动诠释着“明德至善 博学笃行”的贵大校训,他们或投身科研探索未知,或参军入伍保家卫国,共同绘就了时代的精神画卷。
贵州大学
#杜富国师兄演讲
贵州品牌特色的学科生态体系
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唯一的“211工程”“双一流”高校,依托地方特色打造多个优势学科。
在“富矿精开”领域,材料科学与地质工程交叉研发的磷矿智能分选技术已在贵州磷化集团实现产业化应用,矿产综合利用率提升23%;“刺梨云平台”融合农学与大数据技术,建成20万亩示范基地,带动种植效益增长35%;生物工程与化学工程协同攻关酱酒风味物质图谱,助力茅台镇6家酒企通过地理标志认证。贵州大学还聚焦学科高峰,以“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为牵引,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构筑人才汇聚的学科建设高地。
贵州大学通过“靶向引才+精准育才”双轮驱动,培育服务贵州“三大战略”和“四化”建设的产业人才323人,占全省比例达75.64%,为磷化工、酱酒、大数据等重点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着力构筑起人才汇聚的学科高地。
拥有网红打卡景点
在贵大的时光里,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美好角落。3、4月的致诚北路,粉白樱花纷纷洒落,是专属贵大的春日浪漫“打卡”点。骑着单车穿梭其中,微风轻拂,每一张照片都定格下青春的烂漫瞬间。西校区图书馆的旋转楼梯,堪称艺术宝藏。阳光透过窗户,在台阶上洒下不规则光斑。学子们手捧书籍,倚靠楼梯凝思,知识与艺术在此交融,路过时总会让人不自觉放慢脚步。北校区图书馆的“绿色瀑布”,墙角的爬山虎见证着我们对重逢的期盼和对未来的憧憬。
避暑花园
东校区大礼堂前的喷泉区域,是有名的“避暑花园”。夏日里,高大的树木形成绿荫,暑气不再难耐。路过的同学坐在树荫下闲坐聊天,或练辩论稿,或诵读文学作品,或写生创作,树木清香与水雾相伴之间彩虹在此出现,惬意又美好,大家都沉醉于知识与自然交融的惬意之中。
◀
青春记忆收藏夹
▶
农学院
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习,是一场探索自然奥秘、守护生态家园的旅程。课堂上,老师讲解土壤学、农业生态学等知识,让我了解土地、养分与农作物的关系。实验课上,我亲手分析土壤成分、观察植物生长,让知识变得鲜活。学校还组织田间调研,教我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我深知,所学知识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每次实践都在为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法学院
法学专业有着深厚的积淀,老师们个个博古通今,从罗马法的起源讲起,一路贯穿到现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建。课程从法理学夯实理论根基,让我理解法律的本质与精神;到刑法学、民法学,深入各类法律细则,学习如何断案、处理民事纠纷。课堂上,案例分析是家常便饭,模拟法庭更是激动人心,通过一次次辩论、举证,我不仅熟悉了法律流程,更锻炼了逻辑思维与口才,立志将来为法治社会添砖加瓦。
材料与冶金学院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员,我开启了微观世界的奇妙探索之旅。从基础的材料物理、化学知识入手,逐步深入到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各类别研究。在实验室里,我们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纳米世界的大门,看着那些奇异的晶体形态,惊叹于大自然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我们学习从基础编程(如Python、Java)到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内容循序渐进。老师们理论讲解清晰,还会结合实际项目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在实验室里,我们探索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等前沿领域,将知识应用于科研,提升专业素养。
传媒学院
学习新闻学,如同踏上信息传播的高速列车。课程涵盖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老师通过剖析经典案例,教我们挖掘新闻线索。从校园热点到社会基层,我们手持话筒、摄像机,还原事实真相。在实践中,传递校园声音,关注民生百态,助力社会舆论健康发展。
电气工程学院
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仿佛置身于电力的奇幻王国。专业课程涵盖电路原理、电力系统分析等核心知识,从了解电流如何在电线中流淌,到掌控大型发电机组的运行,一步一个脚印构建知识体系。实验课上,搭建电路、调试电机,亲眼见证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
贵州大学,是山水之间的学堂,是民族文化的摇篮,更是每一位GZUer成长的沃土。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回荡在文化书院的廊檐下,激励着学子们砥砺前行;图书馆的灯火与书香交织,见证着无数个为梦想奋笔疾书的夜晚;鼓楼的悠远钟声,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多元文化的魅力。
从杜富国的英勇无畏,到张克勤的科研报国,贵大人的身影闪耀在祖国的各个领域。实验室里的团队攻坚、不同专业的思想碰撞,让知识在这里交融,让创新在这里萌芽。无论是致诚北路的网红打卡点,还是北区花园的夏日清凉,校园的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学子们的欢笑与回忆。
亲爱的GZUer,无论你来自哪个专业,无论你正经历着怎样的青春故事,贵大始终是你坚实的后盾。愿你在阅湖畔思考人生,在实验室里探索未知,在合作中拓宽视野,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坚定信念,带着贵大的印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未来的某一天,当你回望这段时光,愿你能骄傲地说:“我曾是贵大学子,我的青春在这里绽放!”
GZU,因你而精彩!
策划:游筱 覃楷婷 王奕丁 陆梓萱
作者:陆梓萱 王奕丁 陈丽苹 印坤 张小东 欧阳琳 习驰 王竣谕 严乙钦 陈豪 杨泽淇 胡虞娜 彭秋钰 姜唐 汤坤宇
编辑:杨黄佳
责编:游筱
审校:李旭锋
编审:姚作舟
来源:贵州大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