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启动大规模尿液HPV筛查研究,能否帮助女性避免“鸭嘴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09:14 1

摘要:那天早上,门诊还没开始,一个姑娘坐在诊室外的角落,低头发信息。她叫小雨,27岁,工作忙碌,已经三年没做宫颈筛查了。这次是公司组织体检,她硬着头皮来做妇科检查。

那天早上,门诊还没开始,一个姑娘坐在诊室外的角落,低头发信息。她叫小雨,27岁,工作忙碌,已经三年没做宫颈筛查了。这次是公司组织体检,她硬着头皮来做妇科检查。

等轮到她,脸色已经煞白,声音发抖地说:“医生,能不能不做那个‘鸭嘴钳’?我真的很怕。”我点了点头,递给她一张尿液HPV筛查的说明书。她看着我,眼神里写满了不可置信:“还能这样查吗?”

小雨的故事我每周都能遇到好几例。有的女性因为害怕不适甚至疼痛,年年体检都跳过妇科项目;也有的干脆误以为自己“没有性生活就不用查”,直到出现出血、腹痛才来看病。

还有些人,做了一次宫颈刮片,觉得像“刑具上身”,从此再也不愿碰筛查。作为医生,我常常感到遗憾:不是技术没进步,而是误解太固执。

我们总以为医学的敌人是疾病,其实更多时候,是我们对疾病的漠视。根据2023年中国宫颈癌防控联盟发布的数据,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超过11万,死亡人数超过3万,年轻化趋势明显。

更令人心惊的是,近七成确诊患者在发病前从未接受过任何HPV筛查。这不是技术的问题,是传播的问题,是认知的问题。

我根据对病人康复影响程度、临床发生率和误解率,排了这样一个反向榜单。第五名,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认知误区”:只有有性生活的人才需要筛查HPV。门诊里,我总会遇到二十出头的女孩一脸自信地说:“我还没结婚,应该不用查吧?”

我会温和地提醒她,HPV病毒的传播方式不仅限于性行为,还包括密切的皮肤接触,甚至共用毛巾、内裤等生活用品也可能造成间接传播。宫颈癌不会因为你“不谈恋爱”就放过你。新研究显示,20岁以下女性HPV感染率已接近15%,说明该群体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宫颈健康。

第四名,是一种“行为误区”:每年体检做了B超就等于检查了妇科。很多人以为腹部B超能查出子宫、卵巢的所有问题,甚至连宫颈癌都能一网打尽。真相是,B超无法发现早期宫颈病变,而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可能在体检报告上毫无踪迹。

我常说:“做B超查宫颈,就像拿望远镜找针孔,方向都错了。”真正能发现宫颈癌风险的,是HPV分型检测和细胞学检查,而不是你体检表上那一栏“未见明显异常”的超声结果。

排到第三的,是一种“情绪误区”:觉得妇科检查羞耻、尴尬、太疼,不如不做。这个误区很普遍,尤其在年轻女性中更为严重。很多人因为一次不适的检查体验,便在心里给妇科划了“黑名单”。我理解那种怕疼、怕尴尬的心理,但我更想说,真正让你疼的不是“鸭嘴钳”,而是晚发现的肿瘤

新推出的尿液HPV筛查正是为了这个群体设计的。它通过采集晨尿中的脱落细胞,检测是否感染高危型HPV,无需内检、无创无痛、居家可做,真正做到了“体面又体贴”。

第二名,是我们很多人都被“教育”出来的一种“认知误区”:打了HPV疫苗,就等于一劳永逸,不用筛查了。我最怕听到有人说:“我打了九价疫苗,肯定没事。”但现实是,即使是九价疫苗,也无法覆盖所有高危型HPV,而且并非对所有人都产生完全免疫保护。

疫苗是防线,不是护身符。它能减少风险,但不能抹去风险。我们仍然需要规律筛查,哪怕打过疫苗,也建议每三年做一次HPV检测。疫苗接种率并不等于接种成功率,一些免疫低下人群或接种时已感染者,依然存在漏网之鱼。

排在第一的,是一个最容易被忽略的“行为误区”:宫颈癌筛查只能靠传统内检。过去几十年,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几乎都离不开“鸭嘴钳”和取样刷,确实有效,但对不少女性来说,心理负担和生理不适都成了阻碍。

好消息是,这一次国家启动的“全球最大规模尿液HPV筛查研究”正在打破这个旧观念。研究覆盖15个省份,预计样本超200万人次,目的就是验证尿液样本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准确性与普适性。

目前初步数据表明,尿液检测敏感度已接近宫颈取样,特异性略低但可接受,尤其适用于心理抗拒、行动不便或身处偏远地区的女性群体。

很多人问我:“尿液都能查宫颈癌,不用碰身体,是不是太儿戏了?”我会这样解释:HPV感染后,病毒DNA可通过宫颈脱落细胞进入尿道口,随尿液排出

这就像你在水里捞鱼,捞的是漂浮物,但漂浮物能告诉你水里的状况。只尿液样本更容易采集,也更容易推广到基层和家庭场景中。但我也要提醒,尿液HPV检测并不是适合所有人。

对于有症状或筛查异常者,仍建议进行宫颈取样复查。尿检更像一道“预筛门槛”,帮我们把隐患筛出来,再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我常说,筛查不是为了发现疾病,而是为了确认健康

把宫颈癌挡在门外,不靠运气,靠的是主动。新技术的突破,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但选择权还掌握在你自己手里。未来,我希望每个女性都能像查血糖、测血压一样自然地接受HPV筛查,不再因为一个“鸭嘴钳”就拒绝一次生命的守门。

医学的进步,最终要落在每个人的感受上。当科技温柔起来,健康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次次应急反应。

在这场与宫颈癌的拉锯战中,我们不需要英雄主义,只需要每一个普通人,多走一步、早查一次、少怕一点。你担心的检查不适,科技已经在努力解决;但你忽视的风险,科技替你扛不了。

[1]中国宫颈癌防控联盟.中国宫颈癌筛查现状与挑战[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6):1124-1129.
[2]张晓莉.尿液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4,59(3):145-150.
[3]杨慧.中国HPV疫苗接种与筛查策略现状[J].中国公共卫生,2023,39(2):187-191.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来源:陈医生健康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