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公安局交管支队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以匠心守护万家平安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09:11 1

摘要:无论是城市街巷的车水马龙,还是乡间道路的人来人往,道路交通安全始终是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近来,曲靖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以曲靖市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为重要抓手,将守护群众出行安全视作使命,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多方协作,全力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无论是城市街巷的车水马龙,还是乡间道路的人来人往,道路交通安全始终是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近来,曲靖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以曲靖市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为重要抓手,将守护群众出行安全视作使命,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多方协作,全力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在这道防线的构建过程中,一群讲解员用声音传递直击人心的警示力量,用真实故事叩击群众心灵。

●创新服务,科技人文共筑安全防线

曲靖市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秉持创新服务理念,持续优化“辐射示范服务”功能,通过问卷调查精准掌握群众需求,靶向优化服务内容,有效提升警示教育的便捷性和群众的体验感。基地向群众免费开放,为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提供场所。

讲解员方君记得,在闸机系统升级为人脸识别的那天,一位外卖配送员看到屏幕上弹出的个人信息愣住了:“原来我的名字也会出现在这里。”方君趁机引导他参观“血泪警示”展厅,当监控录像里出现另一位外卖配送员在配送途中因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的画面时,惨烈的场景让身旁的外卖配送员绷紧了神经,手指紧紧攥住展柜边缘。“那天,他在意见簿上写了满满三页,说以后再也不抢那一分钟了。”这样的结果,成为讲解员们坚持“随到随学”的动力——哪怕错过饭点,也要让每位来访者带着思考离开。

基地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升级闸机管理系统,配备智能身份认证设备,实现人脸识别与信息自动录入;开发展厅智能语音播放系统,让学习过程高效顺畅,为参观者带来全新体验。同时,讲解员还懂得“留白”:在播放事故现场视频时,他们会刻意调暗灯光,给观众在沉默中调整情绪;遇到情绪崩溃的观众,他们会默默递上纸巾,不急于开口,用安静的陪伴代替生硬的说教。

●教育教学,用真相叩击心灵

在教育教学领域,基地以专业性与精准性为核心定位,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安全教育体系。为保障宣传教育质量,基地通过公开招聘、严格筛选,组建了一支专业讲解团队,由民警负责日常管理,保障讲解内容的权威性与专业性。讲解员肩负特殊使命:要熟悉数十个交通事故案例,精准剖析事故的成因;要扎实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以便捕捉参观者的情绪变化;要学习基础急救知识,为应对突发状况做准备。他们深知,每一次讲解都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基地精心打造“共同关注”“血泪警示”“平安美好”三大主题展厅,巧妙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将警示教育与互动体验深度融合,让参观者直观了解交通违法行为及后果,明白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意义。在讲解员袁楠的记忆里,最有冲击力的永远不是技术特效,而是那些直击心灵的真实故事。曾有一群高中生来基地学习,在播放本地中学生骑电动自行车逆行身亡的监控视频时,突然有个女孩颤抖着举起手,声音哽咽地说:“那是我同桌……”袁楠暂停讲解安抚女孩,随后带着同学们在“平安美好”展厅折千纸鹤,让女孩写下对同桌的思念。参观结束后回到学校,这群高中生自发在学校门口做起了“一盔一带”宣传员,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生命的珍视,对安全的重视。

基地以真实交通事故为素材,精心创作《红色蒲公英》《刹那芳华》等微电影;围绕电动自行车骑行安全、“一盔一带”等主题制作《交通安全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事》课件,获得公安部交管局表彰。讲解员张婷以实际行动诠释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为还原一个农村家庭因交通事故破碎的场景,她随民警连续3天走访当事人。张婷说:“当受害人的母亲把孩子的书包递给我时,我发现书包里还装着没写完的作业。那一刻我才明白,我们讲述的不是故事,而是一个个受害人停摆的人生。”后来在微电影《红色蒲公英》的首映式上,那位母亲主动走上台说:“希望我的故事,能让更多妈妈不用经历这种痛。”

●多元教育,让安全意识落地生根

为进一步扩大交通安全教育覆盖面,基地积极探索多元教育模式。在空间布局上,推动警示教育网络向基层延伸,目前曲靖全市9个县(市、区)和曲靖经开区均已建成标准化警示教育中心,在麒麟区北关小学打造了云南省首个“体验式”校园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室,完善警校联动育人机制。在这间充满童趣的教室里,讲解员严兴娥成为孩子们口中的“红绿灯姐姐”。在“模拟路口”互动游戏中,孩子们都会遵守交通规则——因为他们知道,“红绿灯姐姐”讲的故事里那个因乱穿马路失去右腿的小姐姐,现在还在做康复训练。

在技术赋能方面,基地建立“曲靖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平台”,构建“线上随时学、线下沉浸学”的立体学习网络,累计服务群众超21万人次;在精准覆盖上,基地组建宣传小分队深入基层,常态化开展“模拟交通”移动课堂进校园、进乡镇活动,在全市125个乡(镇、街道)举办活动230场,惠及47万人次,实现农村校园安全教育全覆盖。讲解员腊也记得,在“进农村”的一场宣讲活动中,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蹒跚而来。原来,他的孙子在半年前因骑摩托车未戴安全头盔不幸去世,老人听说村里举行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便步行10公里赶来。他拉着我的手说:“姑娘,你多讲讲,山里的孩子不懂红绿灯规则。”从那以后,宣传小分队每次下乡都会带上双语讲解员,用方言把交通安全道理讲透彻。

●明灯之下,基地成效与坚守

自基地建成以来,累计接待参观学习群众120万余人次,开展讲解2.09万场,“新驾驶人”警示教育实现全覆盖。在讲解员的工作记录里,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令人难忘的瞬间:货车司机听完讲解后,给家里打电话说:“以后每次出车都给你们报平安。”;中学生在观看《生死瞬间》视频后,拉着讲解员反复询问交通安全相关问题;曾经的交通事故受害人,带着康复训练的视频来到基地,表示“想让大家看看,活着有多好。”

凭借显著的工作成效,基地被授予“云南省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实践基地”称号。未来,这座承载着责任与使命的基地将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而那群手持话筒的讲解员,也将继续用声音传递警示力量,让“安全”二字化作每个人心中永不熄灭的生命明灯。

来源:掌上曲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