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涵养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09:00 1

摘要: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指出,要坚持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在实践中,就是要坚持在严厉惩治这一手决不放松的同时,高度重视正

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指出,要坚持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在实践中,就是要坚持在严厉惩治这一手决不放松的同时,高度重视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坚持激浊和扬清同向发力,涵养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风尚,指的是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社会风尚向上向善,对于引导人们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厚植廉洁文化沃土,涵养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应有之义和长远之举,对于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涵养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是深刻把握反腐败斗争基本规律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惩腐治腐防腐内在规律,探索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科学方法、有效路径,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强调不敢腐体现了高压震慑的逻辑,不能腐体现了制度约束的逻辑,不想腐则体现了价值引领的逻辑。一体推进“三不腐”,不想腐是根本,侧重教育和自律。现实一再表明,腐败和权力往往相伴而生,只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我们同腐败作斗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能指望几场战役就彻底解决所有问题;只要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仍然存在,反腐败就永远在路上。涵养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有利于从源头上推动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从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上压缩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的生存空间,削弱权大于法、钱大于法等潜规则的影响,从而不断提升正风肃纪反腐效能。新征程上,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就要大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使清风正气不断充盈。

涵养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是准确把握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纯洁干部队伍,维护了党的形象,巩固了红色江山,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必须深刻领悟“两个仍然”的重大判断,清醒认识到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同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和要求相比,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还存在短板。广大党员唯有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持之以恒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方能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各级党组织必须不断强化政治功能,把内部风气搞得很纯正,把政治生态搞得很纯洁,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深深植根于我们党的政治基因,巩固发展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为进一步培育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不断激发崇廉拒腐的内生动力。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鲜明昭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为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了坚强保障。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能力和底气,为涵养崇廉拒腐良好风尚构筑了最坚实的实践基础。

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采取集中轮训、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理论宣讲、组织生活、在线学习培训等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推动党的纪律教育融入日常。同时,我们党不断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发现问题推动查补漏洞,以查办案件促进整改整治,以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有力推动了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

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赋予深厚底蕴。崇廉拒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鲜明的价值取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都有珍惜名节、注重操守、干净为官的传统,历来都讲‘为政以德’、‘守土有责’,领导干部要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从古至今,“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公生明,廉生威”“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等箴言广为传颂,为培育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滋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高度重视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大力弘扬“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将廉洁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红色基因与廉洁传统共促共融,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注入了丰富的思想养分。

进一步涵养崇廉拒腐良好风尚,需要下更大力气,加强统筹谋划、多措并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厚植廉洁土壤。

强化理论武装,提升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

传承廉洁基因,增强教育实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既要有理论的深度,也要有情感的共鸣。一方面,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找寻廉洁文化的“源头活水”,挖掘清廉元素,不断厚植廉洁奉公的文化基础,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另一方面,注重用身边人身边事以案明纪、以案说法,把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作为警示教育的“活教材”,引导党员、干部举一反三、引以为鉴,从而坚守廉洁自律底线,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推动廉洁文化走进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清正廉洁不仅是党员、干部必须恪守的政治操守,也是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唯有在全社会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才能更好推动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道德滋养。要把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积极传播廉洁理念,通过丰富廉洁文化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让新时代廉洁文化蔚然成风、深入人心,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实现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5年第18期,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章党规研究中心教授 马 丽)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