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年那奇石市场,简直疯魔了!一块破石头,只要被人安上“象形”“稀缺”的名头,就能炒到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有人喊出“一个亿”的价儿——当时多少人眼睛都红了,觉得买块石头就能躺平暴富,结果呢?这两年泡沫一破,全成了“砸手里的烫手山芋”,整个市场凉得透透的,今天咱
前几年那奇石市场,简直疯魔了!一块破石头,只要被人安上“象形”“稀缺”的名头,就能炒到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有人喊出“一个亿”的价儿——当时多少人眼睛都红了,觉得买块石头就能躺平暴富,结果呢?这两年泡沫一破,全成了“砸手里的烫手山芋”,整个市场凉得透透的,今天咱就唠唠这从天上跌地下的事儿。
就说内蒙古的戈壁玛瑙吧,前几年不知谁传的“资源要枯竭”,价格跟坐火箭似的往上蹿。好多人连夜开车去戈壁滩捡石头,想着“捡一块就是钱”。可后来市场上突然冒出一大堆人工染色的假货,正经精品石的价格直接腰斩,以前喊价百万的,现在几十万都难出手。还有阿拉善的葡萄玛瑙,曾经是“天价代表”,结果大量仿冒品涌入后,那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天然灵韵”石头,最后连原价的零头都卖不上。
新疆的戈壁彩玉也没逃过这劫。前两年借着“一带一路文化赋能”的由头,被吹成了“文化瑰宝”,价格炒得比黄金还贵。结果拍卖会上,那些被商家编了“千年故事”的普通石头,十有八九都流拍了。电商直播更惨,买家收到货一看,哪是什么“稀世珍品”,就是块普通石头,退货的人挤破了头。
要说这泡沫咋破的,根子全在“炒作”俩字上。以前那些投机的、黑心商家,为了赚钱啥招都使:先把好石头囤起来,再到处散布“资源没了”的谣言,把价格抬上去;更缺德的是造假,什么人工染色、激光修形、化学涂一层“包浆”,市场上六成的“沙漠漆”彩玉,都是这么糊弄人的,连那些看着惟妙惟肖的“象形石”,十块里有八块是人工修过的。
更离谱的是“奇石金融化”——有人把石头拆成“股权”让大家炒,还有人拿石头去银行抵押贷款,估值虚得没边儿。就说苏州静思园那事儿,四块实际值1000万的灵璧石,被吹成11亿,从银行贷了8个亿!最后资金链一断,60多家金融机构亏了500亿,这哪是玩石头,分明是玩“空手套白狼”的骗局 !
炒作的泡泡一戳破,市场立马就“一地鸡毛”了。好多石商手里压着一大堆石头,以前喊价百万的,现在只能低价甩卖——阿拉善石展上有块标1000万的奇石,最后80万就卖了,跌得惨不忍睹。还有些小商家,直接把石头拉去废品站,论斤卖都没人要,哭都没地方哭。
但市场也不是光剩惨了,慢慢也在往好的方向转。对那些真正喜欢奇石的人来说,现在反倒是个好时候——以前被虚高价格挤走的普通玩家,现在能以合理的价买到心仪的石头了。而且不少石商也开始转型,不再靠炒作骗钱:南京六合的雨花石,以前按吨卖,现在做成了蓝牙音箱小夜灯、生肖雕刻,通过电商平台跨境销售额大幅增长,成了海外年轻人追捧的东方美学符号;还有华安玉,以前只能当观赏石,现在做成工业用的托辊,比钢的耐用十几倍,产值一下子就上去了 。
行业标准也在慢慢建起来,中国观赏石协会都出了《矿物晶体观赏石鉴评》的标准,《灵璧石》《雨花石》的行业标准也在制定中——以后石头好不好、值多少钱,总算有个谱了,不用再听商家瞎忽悠。
最后咱给喜欢玩石头的朋友提个醒:玩石头图的是个乐子,是喜欢它的自然纹路和味儿,别总想着靠这个发财。买之前多学点知识,知道石头的产地、怎么鉴别真假,遇到那种“标价千万、故事玄乎”的石头,赶紧绕道走——十有八九是坑!
说到底,奇石市场以前的水太深,全是炒作的虚火。现在泡沫破了,也算回归本真了。以后玩石头,咱还是踏实点,欣赏它的美就够了,别再被“天价神话”冲昏了头!
来源:皮皮聊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