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河北沧州走出的武学奇才,于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全盛时代跻身门下,先生门下四大金刚韩星樵、高振東、张长信、赵道新,兄弟韩星垣被誉为意拳“把门虎”十余载朝夕相随,尽得先师心法精髓。
从上海武林的锋芒初露到边疆热土的默默耕耘,他用近百年人生书写了一段关于传承与创新的传奇。
韩星樵、韩星垣兄弟与武术的缘分,始于1931年的拜师之旅。
这位河北沧州走出的武学奇才,于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全盛时代跻身门下,先生门下四大金刚韩星樵、高振東、张长信、赵道新,兄弟韩星垣被誉为意拳“把门虎”十余载朝夕相随,尽得先师心法精髓。
1938至1946年间,兄弟俩北平四存学会是芗老得力助教,成为武林焦点,王芗斋先生公开以武会友,韩樵便是代师出马的"顶梁柱"之一 ,在一次次切磋较艺中展现意拳魅力,为这门拳术声名远播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份早年的历练,不仅锤炼了他的技艺,更塑造了他对武术传承的使命感。
新中国成立后,韩樵先生的人生轨迹始终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
他毅然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携家带口奔赴新疆,在边疆播撒武术火种,历任新疆武协主席,门下弟子辈出且获奖者无数。
1973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他赴国家体委开展意拳现代科学鉴定,系统阐释意拳与新体育的融合价值,将这门传统拳术的理论体系推向科学化新高度 。退休后,他仍奋伏骥之志,1985年在霍震寰先生等鼎力支持下于珠海创办意拳培训中心,1990年出任珠海市意拳研究会会长,直至晚年仍躬耕不辍。六十余载深耕不怠,他最终将毕生研究结集成专著,其论述严谨、纲目清晰,详尽阐发养生长寿之法与技击之道,成为后学登堂入室的良阶。
武学之外,韩樵先生在岐黄之术领域同样成就卓著。
受"武医不分"传统熏陶,他先后师从一指禅推拿大师钱砚堂、钱福卿,兼修中医推拿伤科正骨,二十余年潜心钻研终成大家 。
1938年,他考入华北国医学院系统深造中医理论,毕业后通过国民政府执业考试,在平沪两地开设诊所,民国时期便已享誉沪上。建国后,他在新疆中医学院任副教授,参与创建自治区中医院推拿专科,同时担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新疆分会名誉理事长,将推拿技艺与医学理论带到边疆。
作为一指禅推拿第四代传承人,他更系统性整理传统技法,从中医与禅学视角完善理论体系,协助编撰我国首部备案的中医推拿培训教材初稿,开启了中医推拿进入国家教育领域的先河 。
从北平武林的意气风发,到边疆大地的默默奉献,再到珠海海滨的薪火相传,韩樵先生以武立心、以医济世,将意拳的刚健与推拿的仁心完美融合。他的一生,是对"武医同源"传统的最佳诠释,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的生动写照。
其子女竞尧、竞禹等诸子襄助著书,竞生更成为国家级非遗一指禅推拿代表性传承人,让这份双辉遗产得以绵延不绝。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其精神必将激励后学不断前行。
来源:京门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