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8300万贫困家庭贷款,不良率不到2%,这样的农村金融值得学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08:19 1

摘要:印度“自助小组-银行联结”(SHG-Bank Linkage)模式是全球规模最大、可持续性最强的基层普惠金融实践之一。截至2024年,该模式已覆盖印度8300万贫困家庭、超3.2亿农村人口,累计发放涉农贷款超68.7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9万亿元),银行不良

穷人如何贷款?

没有抵押物的农村家庭如何贷款?

这个被戏称为“阿三”的国家用生动的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印度“自助小组-银行联结”(SHG-Bank Linkage)模式是全球规模最大、可持续性最强的基层普惠金融实践之一。截至2024年,该模式已覆盖印度8300万贫困家庭、超3.2亿农村人口,累计发放涉农贷款超68.7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9万亿元),银行不良贷款率长期稳定在1.8%-2% 区间,显著低于全球农村金融平均不良率(约5.2%),成功破解了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抵押品缺失、风控成本高”的三大核心难题,成为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范本。

一、模式架构:“三层自治网络+双向信用联结”的运行体系

(一)基础单元:10-20人妇女自助小组(SHG)——社会信用的“最小细胞”

- 成员构成:以妇女为核心(占比97.3%),同村/同社区10-20人自愿组队,需签订《小组公约》,明确“每周储蓄、定期会议、集体决策、连带还款”规则。

- 资金积累:成员每周存入50-200卢比(约4.3-17.2元人民币)形成“小组互助基金”,初期仅用于内部应急贷款(如医疗、农资采购),贷款期限1-3个月,利率由成员协商确定(月息1%-2%),以此培养信用意识。

- 案例:泰米尔纳德邦“Dosa Batter生产小组”(15人)通过6个月集体储蓄(累计1.8万卢比),先内部放贷购置磨粉设备,实现月产能提升3倍,月均收入从8000卢比增至1.5万卢比(约1300元人民币),为后续对接银行贷款奠定基础。

(二)中间枢纽:SHG联合会——风险缓冲与资源整合的“桥梁”

- 组织功能:由15-20个SHG联合组成,设专职协调员(多为村两委成员或NGO工作人员),负责:

1. 审核SHG信用资质(如连续6个月内部还款率≥90%方可推荐至银行);

2. 设立“风险互助基金”(按各SHG存款的10%计提),对逾期贷款先行垫付;

3. 对接产业链资源,如安得拉邦SHG联合会与当地超市签订直供协议,使成员蔬菜溢价率提升30% ,还款来源更稳定。

- 数据支撑:截至2024年,印度累计成立28.6万个SHG联合会,覆盖92%的活跃SHG,通过联合会推荐的贷款获批率比单个SHG直接申请高45%。

(三)顶层支撑: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NABARD)——政策与资金的“供血站”

- 资金支持:通过“再融资机制”向商业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2023年累计发放再贷款13.2万亿卢比(约1.15万亿元人民币),再贷款利率比市场利率低2-3个百分点;

- 能力建设:设立“SHG发展基金”,2023年投入870亿卢比(约75.6亿元人民币)开展金融知识培训,累计培训超2200万人次,使SHG财务合规率从2015年的58%提升至2024年的89%;

- 政策引导:推动印度储备银行(央行)将SHG贷款纳入“优先部门贷款”考核,要求商业银行每年新增贷款中至少18% 投向农业及农村相关领域,倒逼金融机构下沉服务。

二、核心机制:“社会信用替代抵押”的信贷创新

(一)贷款审批:分级授信,无抵押但有“信用门槛”

1. 资质认定:SHG需满足“连续运作6-12个月、内部还款率≥90%、财务账目清晰”三大条件,由联合会出具《信用评估报告》;

2. 额度分级:首次贷款额度为“小组互助基金的6倍”(最低15万卢比,约13万元人民币),若连续2次按时还款,第三次贷款可突破60万卢比(约52万元人民币);

3. 效率提升:2023年推广“数字SHG平台”后,贷款审批时间从15天缩短至3天,操作成本降低40%,卡纳塔克邦试点中,85%的SHG实现“线上申请、线下签约”。

(二)风险控制:“三重约束”确保低不良率

1. 个人约束:成员逾期还款将被暂停贷款资格,且需在小组会议上说明原因,利用“熟人社会面子机制”倒逼履约;

2. 小组约束:实行“连带责任制”,1人逾期则全组无法申请新贷款,北方邦数据显示,该机制使小组层面还款率达98% ;

3. 联合会约束:逾期超30天的,从“风险互助基金”中扣划代偿,同时暂停该SHG的联合会资源对接资格,2023年全印度SHG贷款代偿率仅0.8%。

三、实践成效: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赋能”

(一)经济层面:缓解贫困,提升收入稳定性

- 收入增长:世界银行2023年研究显示,参与SHG的家庭年均收入增长19% ,显著高于非参与家庭(8%);比哈尔邦妇女通过SHG贷款从事编织业,人均月收入从800卢比(约70元人民币)增至3200卢比(约278元人民币);

- 金融普惠:印度农村正规金融覆盖率从2005年的32%提升至2024年的78% ,非正规借贷(年利率20%-50%)依赖度下降20个百分点;

- 抗风险能力:2020年疫情期间,SHG通过“应急小额贷款+集体代购农资”机制,帮助82%的成员渡过难关,同期贷款不良率仅小幅升至2.4%,远低于印度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7.2%)。

(二)社会层面:妇女赋权,推动乡村治理

- 妇女话语权提升:92%的SHG成员表示“能独立管理家庭财务”,子女教育支出平均增加35% ,卫生支出增加28%;

- 参与公共事务:泰米尔纳德邦调研显示,参与SHG的女性在村级选举中的投票率比非成员高27个百分点,15%的SHG成员当选村两委委员;

- 乡风改善:通过小组会议普及“反对早婚”“垃圾分类”等理念,拉贾斯坦邦试点村早婚率从45%降至18%,卫生达标率从35%升至82%。

四、挑战与优化:持续迭代的“本土化路径”

(一)现存挑战:区域失衡与能力短板

- 区域差距显著:南部五邦(安得拉邦、泰米尔纳德邦等)集中了全国65% 的SHG贷款,而东北部地区因银行网点不足(每万人0.8个网点,仅为南部的1/3),SHG覆盖率仅38%,不良率达15%;

- 能力建设不足:约30%的SHG缺乏专业财务管理能力,2023年审计发现,12%的SHG存在“贷款挪用至非生产领域”现象;

- 产品单一:85%的贷款用于传统农业生产,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领域融资占比不足5%,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二)优化措施:数字化与产业链融合

- 差异化资源倾斜:对东北部地区实施“双轨制”——NABARD提供专项再贷款(利率再降1个百分点),同时鼓励银行与部落合作社合作,开发“双语信贷产品”(当地语言+印地语);

- 数字化深度赋能:2024年全面推广“SHG数字账本”APP,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并预警风险,试点中SHG财务合规率从58%提升至89%;

- 产业链金融拓展:建立“SHG+龙头企业+保险公司”模式,如马哈拉施特拉邦棉花种植SHG与纺织厂签订保价收购协议,银行据此发放“订单质押贷款”,不良率降至1.2% ,远低于传统农贷。

五、对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借鉴意义

1. 激活村社内生信用:参考SHG“社会信用替代抵押”机制,推广李昌平团队“村社内置金融”模式,将集体资金、村民股金整合为互助基金,通过“五老评审”简化贷款流程,湖北张远村实践显示,该模式使贷款成本比银行低40%,不良率为0;

2. 构建风险共担体系:借鉴印度“联合会风险基金”,由政府出资设立省级农村金融风险补偿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给予50%补偿,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农业信贷担保规模”,可进一步明确补偿细则;

3. 数字化下沉适配:利用“区块链+物联网”构建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如砀山县“酥梨产业金融平台”实时上传果园数据,银行据此发放“数字仓单质押贷款”,不良率仅1.8%,与印度SHG模式不良率水平相当。

印度“自助小组-银行联结”模式的核心启示在于:农村金融的破局不仅需要金融机构下沉,更需激活农村自身的社会资本,通过“小范围自治、多层次联结、强信用约束”,构建起“成本可算、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生态。这一经验对中国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本土化参考价值。

来源:耀中品牌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