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人造钻石板块异动明显,资金关注度持续升温。这并非短期情绪驱动,而是行业价值逻辑的根本性重构——中国作为全球人造钻石产能占比超56%的生产巨头,正从“量的优势”迈向“质的突破”,在珠宝消费与高端制造双赛道上打开成长空间。随着技术迭代与应用拓展,板块已进入业绩
近期人造钻石板块异动明显,资金关注度持续升温。这并非短期情绪驱动,而是行业价值逻辑的根本性重构——中国作为全球人造钻石产能占比超56%的生产巨头,正从“量的优势”迈向“质的突破”,在珠宝消费与高端制造双赛道上打开成长空间。随着技术迭代与应用拓展,板块已进入业绩与估值双升的关键窗口期。
市场前景:产能霸主地位稳固,增长逻辑双线共振
中国在人造钻石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已形成不可逆优势。河南郑州、商丘等地构建的产业集群,通过技术迭代将生产成本较2015年降低78%,支撑我国占据全球90%的高温高压法(HPHT)产能和超半数的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产能。从市场规模看,全球人造钻石市场正以20%-25%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2025年规模已突破30亿美元,其中中国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达400亿元,线上渠道占比超65%。
增长动力呈现“消费+工业”双线共振特征。消费端,Z世代对冲突钻石的抵制情绪与环保理念的认同,推动珠宝领域渗透率快速提升——中国一线城市消费者接受度三年内从18%跃升至44%,美国Z世代订婚钻戒选择人造钻石的比例已达49%。工业端,半导体等高端应用的爆发更具颠覆性,2024年国内功能性金刚石市场规模达87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120亿元,半导体领域需求同比增长超60%。贝恩咨询预测,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450亿美元,中国消费占比将提升至35%。
应用前景:从珠宝首饰到战略材料的价值跃升
人造钻石的应用边界正不断突破,从传统饰品向高技术领域延伸,形成三大核心场景:
- 珠宝首饰:性价比与环保驱动渗透率提升。人造钻石价格较天然钻石低30%-40%,碳排放量仅为天然钻石的1/8,完美契合年轻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蒂芙尼、戴比尔斯等巨头纷纷布局合成钻石子品牌,国内周大福、老凤祥也通过独立子品牌抢占市场,2025年本土培育钻石专营店预计突破5000家。产品呈现轻奢化与个性化趋势,中国市场对0.5-1.5克拉异形钻需求旺盛,短视频平台催生的快消品类实现48小时快速交付。
- 工业制造:超硬特性赋能多领域升级。在传统工业领域,人造钻石凭借超高硬度广泛用于石材切割、精密加工等场景,HPHT法产品依托成本优势保持主导地位。更具增长潜力的是高端制造领域,其散热效率较传统材料提升3-5倍,成为新能源汽车逆变器、5G基站射频模块的理想材料。此外,纳米级金刚石薄膜在医疗器械、耐磨涂层等领域的应用也在加速落地。
- 尖端科技:战略材料打开未来空间。金刚石的优异导电性、高热导率及抗辐射特性,使其成为半导体与量子科技的关键材料。国内企业在6英寸晶圆级金刚石半导体衬底研发取得突破,预计2028年实现产业化应用。在量子计算领域,钻石色心制备工艺的突破,推动其在量子通信等尖端领域的应用,相关需求年增速超400%。
值得关注的头部上市企业
1. 中兵红箭:全产业链龙头
公司依托中南钻石在HPHT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实现从设备制造到成品加工的全链条覆盖,培育钻石产能稳居全球前列。其IIa型钻石占比提升至85%,产品通过IGI等国际权威认证,已进入全球主流珠宝品牌供应链。同时积极布局功能性金刚石,在半导体散热基板领域的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受益于工业与消费双市场增长。
2. 力量钻石:技术迭代先锋
作为CVD与HPHT技术并行发展的代表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六面顶压机实现30%的良率提升,2024年培育钻石营收同比增长超120%。产品聚焦珠宝级市场,在1-3克拉大颗粒钻石领域具备竞争优势,已与多家线上珠宝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充分享受消费端渗透率提升红利。
3. 黄河旋风:产能规模领先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人造钻石研发的企业之一,HPHT法培育钻石产能位居行业前列,河南产业集群优势显著。近年来加速CVD技术布局,突破大克拉高净度产品制备难题,同时向下游延伸打造“原石-加工-零售”产业链,在定制化珠宝领域推出自有品牌,打开增长第二曲线。
4. 国机精工:设备与材料协同发展
公司在超硬材料设备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开发的80兆帕级压机可将晶体生长速度提升40%,为行业降本增效提供关键支撑。同时布局培育钻石生产业务,依托设备技术优势实现良率与品质双提升,在工业级与珠宝级产品均有稳定输出,充分受益于行业规模化发展。
5. 四方达:工业应用领军者
公司聚焦工业级人造钻石领域,在石油钻探、精密加工等场景的产品市占率领先。近年来重点拓展半导体散热材料等高端应用,凭借金刚石复合材料技术突破进入头部电子企业供应链,随着工业级需求占比提升至45%,公司有望迎来业绩爆发期。
当前人造钻石板块的异动,本质是行业价值重构的提前反应。中国企业已在产能、技术与产业链配套上建立全球优势,随着珠宝消费渗透率提升与半导体等高端应用的爆发,叠加政策对“卡脖子”材料的重点支持,这些布局明确、技术领先的上市公司将持续受益。从“钻石首饰”到“战略材料”,人造钻石的国产突围之路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信息,文中涉及股票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需根据股票走势和估值,谨慎投资,不建议在股价过高脱离公允估值时购买。
来源:擦肩而过